今年来,苏州市相城区司法局依托社会心理健康服务资源,坚持“因类施教,矫人矫心”原则,通过个性化分析、类别化团辅,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多样“套餐”,帮助社区矫正对象消除不良心理,重塑积极健康人格,更好地融入社会。
分析个案,找准“关键点”
定期开展社区矫正心理矫治个案分析会,组织心理咨询师与司法所工作人员,就心理问题较为突出的社区矫正对象情况,进行一对一分析,提出教育帮扶建议,共同探讨为社区矫正对象量身定制个性化矫治方案,有效实施精准矫治。如社区矫正对象陈某,因承受家人的冷漠疏离及自身的谴责悔恨,长期抑郁,甚至选择自杀来逃避现实。区社矫中心与辖区司法所及时跟进研判,第一时间安排资深心理咨询师为其制定心理治疗计划,定期上门开展心理疏导。同时将工作延伸至其家属,联合妇联、社区、人民调解员上门调解,在全方位守护下,陈某渐渐走出了心理阴霾,并找到了心仪的工作,重建自信面对新生活。
紧扣特征,融合“多条线”
根据评估指标以及矫正对象年龄、性别、生活、工作等实际情况,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分层分类,针对性开展各类主题健康教育。针对女性社区矫正对象一般较为敏感且情绪波动大的特征,围绕“家庭与情绪的关系”“女性成长与探索”等主题,引导其坚强自信。针对新入矫对象观念转变难、心理压力大等特征,开设“直面焦虑,化解困难”团辅活动,帮助其缓解焦虑,解决困难。针对家庭有纠纷的社区矫正对象,开展“解锁婚恋幸福密码”心理教育,帮助夫妻相互探讨,增进彼此理解。同时,借助心理健康服务专业力量,实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对象循证矫正项目,积极探索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对象管理教育的新途径。
贯穿全程,拓宽“覆盖面”
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库、心理健康知识资源库,将心理健康服务教育贯穿社区矫正工作全过程,根据测评结果显示的“心晴码”,进行分类研判,切实提高社区矫正的改造效果和社会效应。入矫时,以“测评+谈话”相结合的方式,对社区矫正对象一对一开展心理健康状况综合评估,形成“一人一档”评估报告,截至目前,已建立心理评估档案228件。在矫期间,对有负面情绪的社区矫正对象及时进行心理干预,结合走访开展谈心谈话,定期安排心理老师进行一对一辅导,第一时间化解危险情绪。针对部分陷入心理困境的社区矫正对象,开展“联合会诊”服务,分类落实个案跟踪随访、定期谈话等管控举措,有效化解社区矫正对象心理危机。(文/刘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