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新闻 > 本网专稿 > 正文

优势互补 双向促进 开拓立法新格局——记江苏省人大系统首家省级研究生工作站落户镇江

发布时间:2021-06-25 14:54:58  |   来源:中国网•东海资讯  |   作者:杨晨  |   责任编辑:DH020
近日,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和江苏大学立法校地共建项目传来捷报,江苏省教育厅、科技厅授予镇江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的荣誉称号

  中国网·美丽江苏讯 近日,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和江苏大学立法校地共建项目传来捷报,江苏省教育厅、科技厅授予镇江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的荣誉称号,系全省人大系统首家。据悉,“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项目于2008年启动,由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社会组织等与高校联合申请设立、共同建设,是合作开展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平台。获此殊荣,既是对镇江市人大常委会与江苏大学近四年合作共建工作的肯定,更为进一步深化合作增添了动力。

优势互补 双向促进 开拓立法新格局——记江苏省人大系统首家省级研究生工作站落户镇江

  坚持问题导向,率先开启校地立法合作

  作为江苏省首批新取得地方立法权的城市,2015年以来,镇江市相继出台了《镇江市金山焦山北固山南山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镇江香醋保护条例》等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一定影响的地方性法规。但背后的工作历程并非一帆风顺,“特别是在2017年前后,立法工作遇到了‘瓶颈’,突出表现为立法力量不足,难以满足现实立法需求,如何再出立法‘精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必答题’”,镇江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张蕾这样介绍道。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改进工作的方向。法工委认真思考、积极破题,考虑到镇江高校资源比较丰富,提出了“开展与驻地高校合作,借助和发挥外脑智慧作用,增强立法工作力量”的工作设想。这一设想,得到了市人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也得到了江苏大学法学院的积极响应,经过多次磋商,双方正式开展校地共建合作。

  2017年10月31日,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和江苏大学举行了隆重的校地共建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分别在江苏大学设立“镇江市地方立法研究中心”,在法工委设立“江苏大学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工作站”,并建立地方立法研究专家库,这是全省人大系统首次开展这种双向互建模式。

  “开展校地共建的合作模式”,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薛峰介绍说,“就是将人大开展地方立法的实践优势与江大的专业优势、研究优势、人才优势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双向促进、共同发展,不断提升我市地方立法的科学化水平,形成促进和保障镇江发展的合力”。

  坚持双向发力,不断深化校地合作领域

  镇江市人大有丰富的立法实践一手资料,江苏大学有优良的师资专家力量和法学数据库资源,双方充分发挥各自的主体优势,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合作共建活动。

  聚焦立法主业。江苏大学法学院的专家团队先后参与了《镇江市农村公路条例》《镇江市山体保护条例》等8部法规的起草调研工作,就条例主要制度设计和法律适用等问题开展专题论证;双方联合召开“构建立法协商制度”专家论证会,为出台《镇江市地方立法协商工作办法》提供智力支持;组织开展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专家点评,把好“红头文件”审查关。

  聚焦理论研究。在注重实践的同时,理论研究也没有落下,自合作起,双方每年均结合镇江地方立法工作实际和立法学前沿理论开展课题研究。截至目前,已经联合完成了《地方立法与营商环境问题研究》《以地方立法推动镇江高质量发展》《地方立法起草程序和实践问题研究》《镇江市地方立法方法创新和实施机制研究》等十余项省市级立法理论研究课题。

  聚焦人才培养。围绕校方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法工委的工作需要,江苏大学法学院每学期或者每季度安排1-2名研究生入驻法工委开展实习。法工委所有成员均为法学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能够给予学生专业的理论和实务指导。截至目前,已先后有6批共11名研究生进驻实习;除了常规实习活动外,法工委派员作为校外指导老师,为实习生的毕业论文、继续深造、就业方向、融入社会等方面提供指导和帮助。曾在法工委实习过的凡同学评价这次实习经历:“这次实习让我将书本所学理论知识和立法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对立法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基础、指引了方向”。

  坚持效果导向,校地共建合作硕果累累

  多元化多层次的合作活动为提升地方立法水平、提升高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关键作用,全省人大系统首家“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这一荣誉就是校地共建合作项目成果的一个生动缩影。项目开展以来,还取得了一系列过硬成果。

  双方合作、共同参与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均由省、市人大常委会会议高票通过,并受到广泛好评,其中《镇江市长江岸线资源保护条例》和《镇江市电梯安全管理条例》的制定出台分别获得“江苏省第四届‘十大法治事件’”和“镇江市2020年度‘十佳法治惠民实事项目’”。

  近些年,法工委、江苏大学法学院每年均受邀参加国家、省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学术年会等学术会议,向大会提交了《论地方立法特色的实现路径》《论地方立法项目的确定》《乡村振兴政策合法化路径探析》等多篇高质量的课题报告,并且斩获多个奖项。由法工委起草、双方通力完成的多篇工作成果如《地方立法落实党的政策之路径探微》《论地方立法创新的路径》《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治理研究》等文章收录在《地方立法研究》《地方立法蓝皮书》《纪念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等核心期刊或者省人大常委会出版的论文集中。

  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两年,双方共同承办了在镇江市召开的江苏省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 2019 年学术年会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与地方立法”学术研讨会;吸引徐州市、马鞍山市、包头市等省内外地方人大携相关驻地高校,先后来镇考察调研镇江市校地共建合作经验,地方立法校地合作的新理念、好做法得到了广泛的肯定和借鉴,进一步扩大了镇江市地方立法工作的影响力。

  据了解,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在2019年已出台相关制度,打破了工作站的“终身制”,规定“认定期”为4年,根据每年上报的基本数据进行验收考核。在镇江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设站的时间是2020年-2024年,这对当下的工作开展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校地双方均表示,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建,真正把研究生工作站建成育人的平台、创新的平台、合作的平台。( 杨晨 )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