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新闻 > 本网专稿 > 正文

以“修心”换“爱心” 相城区探索“有温度”的社区矫正

发布时间:2018-11-19 14:30:24  |   来源:中国网•东海资讯  |   作者:李鹏  |   责任编辑:许蓉
“有你们的帮助,我获得了重生!”11月16日,相城区社区服刑人员、今年18岁的王宇(化名)通过两年多的社区矫正,顺利解矫、回归社会。他十分感谢相城区司法行政系统工作人员给予的孜孜不倦

  “有你们的帮助,我获得了重生!”11月16日,相城区社区服刑人员、今年18岁的王宇(化名)通过两年多的社区矫正,顺利解矫、回归社会。他十分感谢相城区司法行政系统工作人员给予的孜孜不倦的教育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并表示,“今后一定遵纪守法,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近年来,为帮助社区服刑人员顺利回归社会、回报社会,相城区的社区矫正工作,在强化管控措施、压实工作责任的基础上,始终注重人文关怀、亲情帮扶,刚柔相济的“温情矫正”,取得了较之前更好的矫治效果。

  精准矫正:护航成长 重塑人生

  2016年5月17日,未满十八周岁、因犯抢劫罪被法院判处缓刑的王宇到相城区司法局报到,开始了为期二年六个月的社区矫正。

  出生在河南的王宇自小被父母送给舅舅抚养,不料舅舅早逝,父母又不愿收留,只能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后随表兄“混社会”,直至在苏州抢劫犯罪。

  经过分析,相城区司法局描绘出了王宇大概的“心理画像”,即从小亲情的缺失与家庭的冷漠,导致了个性中的渴望被重视以及盲从,文化程度较低可能导致社会道德缺位、认知水平较低,但与此同时,王宇年龄较小、阅历较浅的特点,也增强了后续社区矫正的可塑性。为此,相城区司法局制定了“从严教育,从实管控,从细关爱”的精准矫正方案,通过沟通把他安排在渭塘镇一家社区服刑人员就业基地接受社区矫正。

  期间,渭塘司法所工作人员经常对王宇进行法制教育,通过让其阅读、抄写和讲解法律法规,帮助他不断强化法律意识和对犯罪危害性的认识;王宇入矫后,司法所工作人员及时联系就业基地负责人,详细沟通有关未成年犯矫正的政策,并选定一名专人负责对其监护,就业基地安排王宇学习电焊技术,为其解矫后的谋生提前打好基础;同时,严格按照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法律规定和政策要求对王宇实施个别教育,走访时严格限定场所、限定人员,全力保护其隐私及合法权益。

  据悉,未成年人社区服刑矫正手段偏少偏软,因此矫正难度也更大。为此,相城区为未成年人量身定制更贴合心理特点,更符合实际需要,更利于实际改造的“基地+家庭+司法所“矫正模式,提升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管质量。相城区司法局执法人员李鹏介绍,目前共有7名未成年人在相城区接受社区矫正,“针对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我们制定了更加精准、更加人性化的矫正方案,帮助他们由内而外地顺利实现思想道德品质的转化。”

  区司法局还定期举办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帮扶关爱活动,如在“六一”儿童节、未成年人生日等特殊节日,为他们举办赠书及成人礼;端午节组织他们赴特殊儿童学校慰问关爱缺陷儿童等,让他们切实体会到亲情关爱和人文关怀的同时,积极主动去帮助别人、融入社会,从而有利于早日回归社会。

  “温情矫正”:以“修心”换“爱心”

  在相城区漕湖街道,45岁的社区服刑人员薛伟(化名)每月都会来到永昌泾花苑的漕湖“残疾人之家”两次,开展社区志愿服务。

  在这里,薛伟与其他社区服刑人员一起,通过制作各类包装袋、酒店日用品、餐巾纸盒等简易的手工制品,创造收益。只不过,他们的劳动所得将全部用来帮助这里的残疾人。

  “参加这里的公益性劳动,我感觉很有意义,可以说,既是在帮助残疾人,也是在帮助自己。”薛伟坦言,在这里的每一次的劳动,他都收获了快乐,净化了心灵。

  据介绍,2018年8月起,在区司法局的指导下,漕湖司法所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参与残疾人之家公益劳动,进行志愿服务。这个一举帮扶两大社会弱势群体的创新做法,走在了在全市乃至全省社区矫正工作的前列。

  漕湖司法所“助残+社区矫正”模式只是相城区探索落实损害修复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相城区通过开展别出心裁、形式新颖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社区服刑人员积极回报社会,从而主动修复自身犯罪行为所损害的社会关系。

  望亭司法所号召社区服刑人员在端午节踊跃捐款,购买粽子、咸鸭蛋等慰问品到敬老院为老人献上节日的问候和祝福;北桥司法所在重阳节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到敬老院和社区孤寡老人家中进行清扫卫生和志愿服务,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渭塘司法所在普法宣传日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完成了从“违法者”向“普法者”的转变;黄埭司法所利用“冯梦龙文化”这一独有的文化资源,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摘抄《警世通言》,朗诵冯梦龙系列名言警句,激发社区服刑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秉承优秀文化基因,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热情。

  “古人云‘以知为行,知行合一’,矫正工作不应是冷冰冰的完成任务,而应是通过行动来达到修心的效果。”李鹏说。相城区司法局以社区矫正“修心”教育活动为载体,让社区服刑人员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感受到自身价值,提升自我修养,帮助他们重返社会后能更好地融入。

  短期集训+“巡回式”集中教育 社区矫正监管再升级

  站军姿,齐步走,立正稍息向右看齐……近日,一场由60余名社区服刑人员参与的冬季大型集训活动在相城区体艺馆广场举行,在教官的口令下,社区服刑人员们接受了严格的队列训练。

  李鹏表示,这些表面看起来只是军事化的队列训练科目,实际上是帮社区服刑人员树立服从意识的有效手段。

  据悉,为进一步强化社区服刑人员特别是新入矫人员的在刑意识,提升服从管理遵纪守法的法纪观念,相城区社区矫正中心每季度会开展一次短期集训,通过组织参观苏州市宪法宣传教育馆、开展队列训练、集中法律学习等形式,促使社区服刑人员更加主动地开展自我管理和行为规制。

  此外,相城区司法局以深入推进“刑罚执行一体化”为契机,利用好监狱优良的教育资源,借鉴好监狱先进的管理模式,开展效果更加深刻的集中教育活动。今年,区司法局已经举办的三场由宜兴监狱互帮共建警官主讲的“巡回式”集中教育,以监禁刑罚执行与非监禁刑罚执行的区别为切入点,通过大量的案例来引导社区服刑人员“敬畏法律、遵守规定、积极改造”的思想自觉,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推进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督管理、教育方面,相城区除了注重创新内容、形式和方法,努力提升“软实力”,还着力在硬件配置方面下功夫。李鹏介绍,矫正中心现配备有心理侧写沙盘室、图书室、宣泄室等,可更好地为区内矫正及安置帮扶对象服务。中心还与法院、检察院、公安、民政等相关部门建立了定期联席会议的工作机制,以便更好地共享信息、联动互动;跟随时代脚步,创新管理,利用微信群开展社区矫正工作;通过实时位置共享、视频聊天等方式“定位听声”,开启了“零距离”管理新模式。

  相城区司法局通过不断强化和创新社区矫正监管方式,有效提升了监管效果。据统计,2018年以来,相城区累计解除和终止社区矫正人员达135名,目前在册社区服刑人员165名,无一人在监管期间脱管漏管和重新犯罪,在引导帮助社区服刑人员“迷途知返”的同时,为平安相城、法治相城、和谐相城的建设筑牢了关键一环。(通讯员:刘玫)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