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新闻 > 本网专稿 > 正文

江苏好人是怎样炼成的 ——记江苏好人袁顺清与百位孤寡老人及33名失依儿童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8-04-04 08:55:12  |   来源:中国网•东海资讯  |   作者:李昌桂  |   责任编辑:许蓉
袁顺清,男,1957年8月出生,江苏金坛人,家住金坛区西城街道江南路32号。出身穷苦,只有小学文化,他和妻子都是农民,年轻时吃尽了苦头。但他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硬是靠自己的双手成就

江苏好人是怎样炼成的?——记江苏好人袁顺清与百位孤寡老人及33名失依儿童的故事

  中国网·东海资讯报道 袁顺清,男,1957年8月出生,江苏金坛人。出身穷苦,只有小学文化,他和妻子都是农民,年轻时吃尽了苦头。但他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硬是靠自己的双手成就了一番事业,创办了一家钢筋调直加工厂。

  退休后的他热衷于公益事业。“如果没有社会各界和乡亲们的帮助,企业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规模。企业发展壮大了就该回报社会,把赚到的钱和产品中部分利润用到公益事业上。”袁顺清说。

  十多年不间断给100多位孤寡老人送福利

  10多年不间断,逢年过节,袁顺清都要装上满满一大车礼物前往金城镇后阳敬老院和薛埠镇敬老院,看望这里的100多名孤寡老人,把关爱送到他们心坎上。从1999年至今,他坚持做慈善从未间断。薛埠镇敬老院的老人这样评价:“10多年了,他每年都来,是慰问年限最长、持续时间最久的老板。”

  袁顺清说,自己是农村人,见不得人吃苦受累,只要有困难,他都会伸手相帮。2013年,57岁的郑志龙患肺癌去世,临终前他逢人都说:“是袁顺清收留我,让我有了生活的乐趣和意义,如果没有工作就面临很多困难。”花山村的杨克勤患白血病花光所有积蓄,加之老婆是残疾人,是因病致贫的典型户,袁顺清得知消息后立即送去了4000元钱。

  袁顺清认为,做善事就要做到底,由心而发,由行而动,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2012年,袁顺清将自己创办的钢筋调直加工厂交给儿媳打理,自己开办了一家农产品公司,并联合金坛2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了“中国名特优农副产品展示销售中心”,实现了以公司带动联社,以联社带动农户,共同发展致富的模式。

  为进一步帮扶当地特困职工,2014年,“袁顺清职工帮扶助老爱心服务站”成立,该服务站将组织公司志愿者帮助全区特需家庭,义务上门做好保洁等便捷服务。同时,还免费为顾客提供体检等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包括向特困顾客提供医疗救助。

  33名孩子有了家袁顺清做起了专职“爷爷”

  袁顺清自筹50万元积蓄成立了江苏省首个失依儿童之家,成了33个孩子的“爷爷”。说起为何要办失依儿童之家,袁顺清表示,失依儿童之家是在金坛检察院指导下创办的,金坛检察院还以他的名字成立了“金坛区检察院袁顺清志愿者服务队”。当时,金坛区检察院检察官在办案中发现,不少孩子因父母一方或双方入狱而失去照顾,为让这些失依儿童同样健康成长,检察院的志愿者们经常去孩子家探望,袁顺清也时常参与。

  时间一长,袁顺清觉得,大多数孩子跟随年纪大的爷爷奶奶,生活清苦不说,根本处于“无人管”的状态,袁顺清决定尽一份力,来帮助他们。于是,便自筹50万元,装修打造出了一个失依儿童之家。

  2014年8月22日,金坛“袁顺清失依留守儿童之家”正式成立,陆续收留了33个孩子,包括失依儿童和留守儿童。

  失依儿童之家的孩子们大都四五岁,一部分早上来晚上回家,一部分晚上就住在这里,袁顺清还特地聘请了3名老师,教授学龄前孩子简单的言语、舞蹈等。有些已经上学的孩子则是在放学后和周末到儿童之家复习功课。最重要的是,这里所有的一切都是免费的,包括一日三餐、住宿。

  小涛(化名)的父亲尚在服刑,母亲离家出走,小学二年级的小涛与爷爷相依为命。已是寒冬,脸色蜡黄的小涛依然穿着破旧的板鞋,没穿袜子,客厅的餐桌上放着昨天吃剩的豆腐,屋子里到处是陈年积灰。袁顺清把带来的鸡蛋、酸奶递给小涛,说:“这个(鸡蛋)早晚吃一次,这个(酸奶)千万别多吃,不然要吃坏肚子的。”临走时,袁顺清拉着小涛的手一再嘱咐:“收拾好东西,周六我来接你。”袁顺清开车把小涛接到了儿童之家,看着孩子身上的单衣,露着脚趾的鞋,袁顺清花1000多元给小涛买了新衣、新鞋。当袁顺清问小涛想吃什么时,小涛想了想,说:“听说肯德基好吃,是什么样的?”袁顺清听到孩子这句话,心里颇感五味杂陈,更加坚定了他坚持做慈善的决心。

  做好人不容易但是不能因为怕风险就不去做

  袁顺清说,刚开始在寻找需要帮助的儿童时,经常被人误以为是骗子,往往要跑好几趟,才能取得对方的信任。就这样,一个个散落在江苏金坛各地的困境青少年,纷纷被袁顺清安顿到儿童之家照顾。

  对于袁顺清的新事业,家人认为风险太大,并不支持。“万一出了事,你怎么办?”袁顺清坚持认定:不能因为怕风险就不去做。

  据悉,袁顺清一心扑在孩子们身上,晚上睡在公司,白天也经常不回家,赚来的钱,几乎全都用到了这些孩子身上。带孩子逛超市、去澡堂洗澡、做新冬衣,儿童之家的小朋友都亲切地叫袁顺清“爷爷”。

  这一声“爷爷”,让袁顺清觉得所做的一切都没白费。

江苏好人是怎样炼成的?——记江苏好人袁顺清与百位孤寡老人及33名失依儿童的故事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