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新闻 > 江苏各地 > 正文

生态荷都 宜居金湖

发布时间:2016-06-30 18:22:37  |   来源:新华日报  |   作者:魏春梅 傅庭甲  |   责任编辑:许蓉
“淮上明珠”“苏中小江南”“荷花之都”……听着这些带有江南氤氲之气的词汇,联想到的便是一片水上绿洲,这就是美丽的苏北水乡——金湖。

生态荷都 宜居金湖

  “淮上明珠”“苏中小江南”“荷花之都”……听着这些带有江南氤氲之气的词汇,联想到的便是一片水上绿洲,这就是美丽的苏北水乡——金湖。

  作为江苏省内唯一三面环湖的县,金湖由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三面环抱,县内水面广阔,林网密布,长堤环绕,绿树掩映,田园方整,稻谷飘香,荷荡连连,一派湖色水乡的自然风光。

  “良好的生态是金湖县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也是生态旅游全域化发展的立足根本,这是金湖引以为傲的硬实力。”金湖县委书记肖进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未来发展。早在2014年3月,《金湖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便已启动,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目标是到2022年前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近年来,金湖全县上下突出以生态文化为先导,以生态规划为引领,以生态经济为主线,以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精心组织,强力推进,取得了前进道路上的一个又一个突破,形成了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民生改善良性互动的大好局面。

  2016年1月22日,国家环保部授予22个市、县(市、区)为“国家生态市、县(市、区)”称号,金湖县赫然在列。这标志着“十二五”期间金湖县“率先全面达小康、率先建成生态县”两大目标的圆满收官,也宣示着金湖人是“铁了心”要走好生态发展这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生态荷都 宜居金湖

  着眼绿色转型

  金湖县打造全域生态

  正如金湖县副县长沈启涛所说,“生态立县不是一句口号”。在“生态创建”这些年,金湖县始终把解决老百姓的环境需求和期待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的理念。让老百姓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食用放心的食物、拥有一个宜居的环境,始终是金湖县所坚持的生态理念。

  “十二五”期间,金湖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100%,全县饮用水源水质保持良好;县城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2015年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1天,优良天数比例达82.5%;功能区噪声均达到相应类别标准,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处于好和较好级别。在节能减排方面,2015年共落实农业源减排项目22个,整治燃煤小锅炉33台,完成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项目3个,淘汰营运黄标车119辆,夏秋两季秸秆禁烧火点零报告、上级零通报、媒体零曝光,全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2%。

  据县委主要领导介绍,经过这一系列的整治举措,在国家生态县技术评估时,老百姓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满意率高达92%,可以说是满足了“民愿”。

  今日之金湖,“水绿相映、城在园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连续多年在全省排名第一,曾获得联合国最佳生态和谐环境美丽城市、中国最佳环境县等称号,生态成绩单十分亮眼。

  生态环境的优化大力助推了金湖的绿色转型,强力推动了全县生态工业集聚化、生态农业现代化、现代服务业规模化、生态旅游业全域化的发展。据介绍,以“绿色、低碳、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绿色转型已极大地提升了金湖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效益,全县形成了“三二一”产业格局。2015年三产服务业领先于第一第二产业,二三产业占GDP比重为 85.7%,同比增加了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中的比重达38%。

  这样的成绩,离不开长期开展的污染防治及美好城乡建设行动。县环保局局长孙燕国介绍说,县政府每年都与各部门和各乡镇街道签订生态创建与环保目标责任状,每个镇都设立环境保护服务站,所有行政村都聘有环保监督员,形成了政府统领、属地负责、部门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并实现了污水处理设施覆盖到镇、垃圾处理覆盖到村、医疗废物处置覆盖到各医疗机构、农贸市场规范化管理覆盖到各个点位、“河长”制覆盖到主要河段、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覆盖到每个地块、环境监测预警工程覆盖到每个重要节点、区域饮用水安全工程覆盖到城乡每个角落、环境保护管理机构覆盖延伸到全县各个基层组织、基层生态系列示范创建覆盖到各个细胞等“十个全覆盖”。

  目前,全县所辖10个镇已有9个建成国家生态镇,相继建成省市级生态村119个、绿色学校49所、绿色社区18个。生态环保理念也不断深入人心、转型升级步伐变得更加稳健有力。

生态荷都 宜居金湖

  调动公众参与

  生态经济为人民谋福祉

  金湖县本身拥有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在进行生态创建后,“走全域化生态旅游发展之路”更成为金湖人共同的目标和期望。

  为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到生态创建中来,金湖县尤其注重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以及环境信息的公开,县政府通过利用新闻媒体、开辟创建专栏、组织环保进社区进学校等“六进”活动,推广市民观察团、网民进企业看环保、环保志愿者行动、企业环境行为等级评定、全县9家重点源企业监督监测情况网上公开等典型做法,并建立了统一规范、动态更新的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开通了环保微信平台、12369环保热线,24小时接受群众举报,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全民投入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营造了良好的共建共享氛围。

  环境美了,日子也跟着好了起来,生态美景吸引来了众多游客。数据分析显示,与国内一些旅游城市相比,金湖县年均旅游舒适日为187天,多于杭州37天,多于丽江7天。2014年,金湖县正式获得中国气象局气候中心认证的“中国(金湖)气候宜人之乡”称号,是全国2000多个县中唯一获此认定的。

  众多游客的到来,极大地带动了县城和景区内部餐饮、水产品、土特产品销售收入的增加。2015年金湖县累计接待游客8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7亿元。

  “金湖人在生态旅游、生态经济中尝到了甜头,环境好,水质好,就连湖里的水草都成了餐桌上走俏的美味。”白马湖村书记这样介绍道。如今,他们村的渔民年收入最多的可达20多万元。

  这样的甜头,让金湖人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各类自发建立的环保志愿者组织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老百姓乐于保护生态,良好的生态又给老百姓带来源源不断的福祉,金湖这条“生态旅游”“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就像一台动力十足的马达,群众为其添油加力,这台马达就会持续为金湖开辟更多美景、促进更高质量发展而发力。

生态荷都 宜居金湖

  创新环保举措

  优化环保体制机制

  在生态文明创建中,金湖县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成为一大亮点,一系列的创新举措使得环保体制机制持续优化,也使一批长效管护机制得以健全完善。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全县建立了“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模式,将全县乡镇的村庄、河道、道路、绿化进行整体或切块打包,交给专业的保洁公司进行运作的农村环卫保洁“四位一体”长效管理办法,建立了条块结合、上下衔接、职责分明、资金统筹、考核到位的管理体系,2013年,该管理机制被淮安市委、市政府评为创新创优项目一等奖;另外,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将所有镇级有动力的污水处理厂托管给专业公司,统一实行公司化运行管理的模式,开创了苏北之先河,创造了较好的生态和社会效应。

  积极进行生态文明创建后的金湖,已在“建成全域化生态县”的道路上成功地迈出了一大步。如今,金湖县域经济发展势头更加稳健,生态荷都城市特色更加明显,城乡环境质量更加优良,城市更加宜居,乡村也更加秀美。金湖县县长张志勇表示:“十三五”期间,金湖县全域生态创建、生态经济发展任务还很繁重,特别是在大气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控制、长效机制完善等方面,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继续领跑全市。

  进入2016年,金湖县进一步完善环境标准体系,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取向,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建立科学的绿色评价考核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和生态效益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中进行综合评价,以绿色GDP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同时,金湖县将进一步完善环保体制机制,抓好环境损害赔偿、生态补偿机制、排污权确权交易、绿色考核评估等制度改革和创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坚持靠制度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

  据相关人员介绍,“十三五”时期,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金湖县还将加快智慧环保建设,在能力装备、系统开发应用、集成数据分析研究等方面加大研究、开发力度,以进一步提升环境保护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同时,金湖县还积极整合资金和项目等要素,有效对接农村基层的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健全基层环保机构,努力形成广覆盖和纵向贯通的组织网络体系。

  不断提升的生态文明水平,精心呵护的蓝天碧水,为金湖人民释放了更多的生态红利,创造了更多的民生福祉。面对未来的生态之路,全县上下充满干劲,坚信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必将使金湖逐步建成“绿色之乡、生态之城、宜居之地、幸福之都”,金湖也必将以经济发展与生态宜居协调融合、都市风貌与田园风光相映生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样的良好面貌,走好可持续发展之路。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