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新闻 > 江苏各地 > 正文

第十届苏州阅读节启动 成为建设书香社会推手

发布时间:2015-03-24 14:43:25  |   来源:人民网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杨宗贤
苏州历史积淀深厚、文化气质浓郁,阅读作为文明传承之途,已成为城市最美风尚。3月28日下午,在凤凰书城精彩亮相的“悦读嘉年华”主题活动将正式拉开第十届苏州阅读节全面启动的大幕。

  [建设书香城市]

  让市民成为阅读节

  最大的受益者

  苏州历史积淀深厚、文化气质浓郁,阅读作为文明传承之途,已成为城市最美风尚。一年一度的苏州阅读节通过精心策划十余项主题活动和上千个系列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市民的知晓率、参与率和社会影响力。阅读节不仅成为了市民的节日,也成为苏州重要的社会文化活动和品牌阅读活动;通过对阅读设施的构建、阅读资源的汇集、阅读服务的完善以及阅读的活动的开展使“书香苏州”的建设成效颇丰。

  2013年底,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书香城市建设动员大会,确定了包括建设24小时图书自助借还系统、轨交微型多媒体图书馆、阅读主题公园、“苏州记忆”公共数字资源平台、城市阅读设施指引标识系统,扶持特色书店和国学书院,以及策划和举办重点阅读活动在内的一系列重点项目。这些阅读设施的建设为市民获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提供了条件。

  2014年7月,我市参与主办了第四届江苏书展,这是省内除南京市外第一次由其他城市举办的江苏书展。包括“书香江苏之夜”经典诵读活动、“书香江苏 阅读论坛”、“红沙发”系列阅读访谈、苏州市中小学生“我最喜爱的一本书”网上荐书及书评大赛等200余项针对性、互动性强的阅读交流、阅读辅导和阅读服务活动,吸引了大批市民群众参与。市民热烈的反响和苏州浓厚的阅读氛围给主办方及参展商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总结历届阅读节活动的基础上,未来书香苏州建设还将朝着更科学、更专业、更贴近市民的方向发展。首先,通过加强阅读分众服务,对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给予分类指导:儿童、青少年之外,还将向城乡低收入居民、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提供更多的阅读关爱,保障平等权益。其次,发展数字公共图书馆建设,打造数字阅读服务平台,促进公共阅读服务的全域化、全天候。再次,引导专业阅读研究推广机构、民间读书会、书友会、读者俱乐部、虚拟阅读社区等共同参与全民阅读活动,开展以“全民阅读手拉手”为重点的结对共建志愿服务,培育一批全民阅读推广服务团队。“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用实效惠及于民的活动,让市民成为阅读节最大的受益者。”市文广新局的相关人士表示。

  [创新传播方式]

  让少儿受益于优秀传统文化

  德善书院是由苏州市文明办、文广新局、教育局及苏州日报社等联合主办、由苏州碑刻博物馆承办的苏州市首家公益性地方书院,也是我市推进“书香城市”、全民阅读的重要基地。德善书院位于已有960多年历史的北宋名臣范仲淹创建的文庙府学崇圣祠内,2013年正式对外开放至今,一直致力于向未成年人开展传统文化艺术教育活动,开办了少儿国学经典传习班、传统文化讲座、道德讲堂以及吴文化相关的各种公益活动。三支教师团队与两支志愿者服务队伍成为徳善书院的中坚力量。

  据碑刻博物馆副馆长张劲雷介绍,少儿国学经典传习班是德善书院最具特色和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让孩子们穿上汉服,由家长陪同进行亲子互动,将《论语》编成曲调吟诵,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将《论语》内容记住;或以书法的基本笔划向学员们介绍汉字的起源以及不同汉字字体的差异;或通过诗、书、画等活泼的艺术形式唤起少儿对国学的好奇与兴趣。看上去门槛高、难以深入学习的传统文化只要脱离了呆板的说教模式,一下子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不管是孩子还是家长,强烈的学习意愿和正面的反馈都证明了德善书院带来的是行之有效的文化传播方式。“能容纳60人的大课堂每次开课都要加座到100人左右,还有昆山等其他地区的家长打来电话想要参与。”张劲雷说起书院开办以来市民越来越注重少儿传统文化教育并想重新接触国学的热情让他特别欣慰:“很多家长告诉我们,小朋友在书院上了课回去都变得懂礼貌了,知道要孝敬爷爷奶奶了。家长们对孩子谈吐与行为的变化是又吃惊又开心。”

  让市民“走进来”的传播模式已经颇显成效,德善书院还要“走出去”。从2014年开始书院在市区学校范围内设立分院,利用学校丰富的资源普及国学教育。“我们的很多传统文化都被丢掉了,包括儒家文化和一些先贤的经典在历史上都被遗忘,但我感觉现在整个社会意识到了国学的重要。推崇全民阅读,发扬传统文化是满足市民的需求,也是社会进步的需求。”张劲雷如是说。

  [营造公共空间]

  爱书人在繁华静处遇知音

  作为在苏州本土兴起的具有代表性的民营书店,“慢书房”搭着全民阅读的顺风车,走上了一条极具个性的发展道路。它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书店,而更像一个聚集着爱书之人的社交场所,或是什么都有可能发生的公共空间——它代表了自主、年轻、文艺和梦想,而将这一系列元素串联起来的,正是书本。

  “慢书房”诞生于2012年,它来自五位因书结缘的朋友。几年前,互联网和电子书的勃兴使传统实体书店纷纷遭遇困境,所以在打算开店初期也遇到不少反对的声音。但开店后的景象却让几位合伙人十分欣喜。“我也觉得挺巧的,2012年在苏州真没几家书店,大多数都是比较老,或者没有成气候的小书店。开到第二年就发现越来越多慕名而来的客人,政府也在大力推广全民阅读,真是赶上好时候了。我们也很受鼓舞。”店长雨花笑着说。苏州优越的文化氛围,为书店的顺利运营也带来了不少好处。“在接触到书店这块领域之后我才发现原来在苏州有这么多人喜欢读书,高手在民间呢。”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