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门前的小河,流淌着岁月的故事,承载着美好的记忆,见证着春天的希望。进入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共识,治水、护水、兴水成为共同行动。2024年,泰兴市积极推进马甸小流域综合治理,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蛇年新春,让我们走进流域内的西江村,与村民群众一起看变化,话发展。
微风习习,吹皱了滨江镇西江村西江水产养殖中心渔塘的一池清水,不少游客正在惬意垂钓。西江好水,养出一池好鱼,引来了不少回头客。西江村位于江畔以西,塘水引自西江中沟,中沟西濒长江、北接古马干河,南至新504省道,全长2.4公里,由北向南穿越西江村腹地,处于马甸小流域整治的核心区域。76岁的村民周继荣从小在河边长大,他说,自从70年代西江中沟修到了村里,村民不再打井取水,家家户户开始种植水稻。
西江中沟静静流淌,西江村祥和平静,如此一年又一年。村民们渐渐发现,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却不能以水兴业、靠水致富,村民们一直在寻找靠水吃水的“新吃法”。滨江镇西江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周建中告诉记者,2018年水产养殖悄然兴起,他当时从外地了解到这一消息,就与专业合作社合作经营水产养殖,带头流转土地80亩,自主创业,个人投资45万元,成立了滨江镇第一家水产养殖家庭农场垂钓休闲中心。
无论是种水稻还是养鱼,每个生长环节都需要大量用水。好在,西江中沟从西江村穿行而过。潺潺清水入田进塘,收获季节虾肥稻香。然而,好景不长。3年前的一个夏天,三天大雨后,周建中发现,昔日清澈的河水变成了黑黄的泥沙水,水面上还漂浮着许多杂草和垃圾。马甸小流域内多为沙质土,经过多年的冲刷和大雨的侵袭,沙土淤积在河床,使得河床抬高。
水量的减少和水质的变化,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2024年10月,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马甸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启动,工程重点疏通扩建的何庄中沟、农中河、大西中沟,水系串联互通,水体置换速度由原来的3天缩短到1天,河面整体拓宽至5米左右,河岸新建格宾石笼挡墙、护坡草皮,河水清澈见底、流速较快。顺着河道,往下走几百米,便是承包户周建平的鱼塘。前几天,刚刚种下许多伊乐藻,工作人员每天都会认真观察藻类的长势,时不时用仪器测量水的pH值。政府治理河道,村民更加爱惜水质,相互之间形成默契:不乱投肥、投药,合理种植水草,保持水质优良。如今,西江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水产养殖村,人均年收入从5年前的1.2万元上升到1.6万元。
小流域也有大文章。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泰兴市以小流域为单元,结合自然环境条件,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将水土流失防治与小流域治理相结合,有效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小流域生态环境。至目前,泰兴市已开展马甸、焦荡、曲霞、广陵、刘桥、蒋华等6个小流域治理项目,涉及面积超25平方公里。通过生态价值的转化,实现点“水”成金,促进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惠及更多百姓。(图文/何竹寒 李艾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