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兴市全面推进基层“三整合”改革 构建基层治理新模式

2020-12-31 19:31:28| 来源:中国网·美丽泰州| 分享到: | 字体:
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是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后半篇文章”。今年以来,江苏泰兴市委编办按照省市部署安排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

  中国网·美丽泰州讯 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是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后半篇文章”。今年以来,江苏泰兴市委编办按照省市部署安排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牵头市各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围绕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全面贯彻落实“1+4”改革任务,初步形成了具有泰兴特色的基层治理新模式。

  一、紧扣党建引领“主引擎”,变“组织力”为“领导力”。始终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根本保证,以基层党建“硬核”建设引领基层治理创新。一是建强党的组织体系。聚焦落实省委“五聚焦五落实”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红色细胞工程”五大行动,着力强基础、补短板、抓规范、创特色,有效提升基层组织力。全市1186个社会治理网格、226个专属网格以及“两新组织”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二是配强基层党建工作力量。在镇街职能机构挂牌设立党建工作办公室,配备乡镇(街道、园区)党(工)委专职组织员18名。健全完善村党组织书记“市乡共管”制度,落实任前预审、考察审核、任后备案规范程序。今年共对34名拟提拔的村党组织书记进行了市级联审,将1名不合格人选“挡在门外”。三是完善基层党组织运行机制。健全完善乡镇(街道)党(工)委运行机制,规范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健全完善乡镇(街道)党(工)委成员联系基层党组织“六指导”制度,严格落实争做四个合格党员“月晒季评年考”制度,持续开展在职党员回居住村(居)“六带三星”活动,全面构建“党委抓牢支部、支部严管党员、党员带动群众”基层治理体系。强化党建责任和任务“双清单”管理,持续实施基层党建“书记领题”项目,今年共实施120个项目。

  二、紧扣便民利企“同心圆”,变“多头跑”为“集中办”。整合政务服务资源,健全完善审批服务体系,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向基层延伸。一是“一个中心”办服务。整合基层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职能,所有乡镇(街道)均成立为民服务中心,推进标准化建设,统一悬挂标识、统一功能布局、统一服务设施,为民服务中心面积300㎡以上达93.75%。推动驻镇机构服务窗口及水电气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服务事项在中心设置窗口,真正让群众“进一个门、办全所有事”。二是“一个窗口”管审批。推广全科政务服务模式,各乡镇为民服务中心均设置综合服务窗口,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变“一事跑多窗”为“一窗办多事”。推行全程代办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跟踪问效制等制度,切实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三是“一个平台”推运行。推进市级审批服务系统向乡镇(街道)延伸,保证市域范围内相对统一,在泰州各市(区)中率先实现与江苏政务服务网的互联互通。推进审批服务向村延伸,在每个村(居)设立便民服务站,打造镇村两级联动的便民服务网络。

  三、紧扣综合执法“全能型”,变“管不着”为“管得好”。一是实行“综合式”执法。整合乡镇(街道)现有集镇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执法力量和资源,组建综合行政执法局,代表镇政府统一行使赋予的138项行政处罚权和安全、环保监督检查权,配备执法人员323名,实行“一支队伍管执法”。二是实施“规范化”建设。规范执法事项,统一执法证件、执法标识、法律文书和执法印章,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切实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统一建立“依据权责清单追责”“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企业信用承诺、联合惩戒”等相关制度,构建事中事后综合监管体系。三是健全执法协作机制。出台《关于建立市级与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协调协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合理划分乡镇(街道)与上级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切实解决执法过程中职责脱节、效率不高等问题。将市级派驻执法队伍纳入乡镇统一指挥协调体系,健全完善执法联动机制,实施区域内综合执法和联合执法,有效解决各条线“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弊端。

  四、紧扣社会治理“网格化”,变“粗放化”为“精细实”。坚持把创新网格管理作为强化基层治理工作的有效抓手,实现“社会治理一张网”。一是科学划分综合网格。依托村(社区)合理划分基本网格单元,全市共划分社会治理网格1186个、专属网格226个,实行统一编码和GIS电子地图管理。全面整合各职能部门工作网格,将公安、税务、民宗、环保、国土、安全生产、消防等10多个部门的工作内容和职责整合纳入,实行“多网合一”。二是统一配置网格力量。加强网格治理队伍建设,创新构建“网格长+网格员+网格信息管理员+网格指导员+网格志愿者”的网格队伍体系。制定《泰兴市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职责清单》,保证网格各类力量知其职、履其职、尽其职。三是健全完善网格管理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实用导向,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建立健全网格巡查走访、网格长(员)积分考核、社会稳定研判分析、网格联动协商会办、网格事项准入、网格员承办代办服务等六大机制,全面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实效。

  五、紧扣指挥调度“脑中枢”,变“条块式”为“中心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一步整合资源,建立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一体化信息系统和综合指挥平台。一是设立综合指挥中心。16个乡镇(街道)均成立综合指挥中心,搭建审批服务执法一体化平台,包含党建引领、审批服务、综合执法、网格治理、指挥调度、经济发展、协同办公、12345政务热线等8个模块,汇聚32个方面186项基础数据,数据汇集完善率居泰州各市(区)首位。二是实现全域监控。整合接入天网工程、国土卫片、蓝天卫士等视频监控资源,实时监控各镇街生产生活的重要区域、重要节点,综合指挥中心通过对视频资源进行轮巡,发现问题及时指挥调度,为大数据分析研判和指挥调度安装了“千里眼”。三是实时信息共享。建立“双向推送”制度,为民服务中心和综合行政执法局作为“前台”,其他职能机构作为“后台”,利用一体化平台实现前后台数据互通、信息互享、服务互动和职能互补,有效提高信息资源分析研判和综合利用效率。(闫培强)

【责任编辑:DH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