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美丽响水讯 响水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党建+产业”融合模式,推动基层党组织“上产业链”、“进合作社”、“入种养基地”,使党组织成为引领扶贫产业发展的坚强堡垒,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
走进南河镇薛荡村西瓜大棚,工人正在忙着采摘、分拣、搬运西瓜。正在瓜棚忙碌的人叫蒋西德,2016年在村两委的帮扶下,通过扶贫小额贴息贷款,流转土地种植西瓜,镇村还请来专家指导西瓜种植,加上他吃苦耐劳,仅两年时间,蒋西德家的经济状况就有了极大好转,实现了自我脱贫。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党支部就是带领群众发展的主心骨。该镇采取以政府牵头,村支部与农户合作的模式,创办了同创园,安排15户农户栽植西兰花。为确保增产增收,镇农科员跟踪服务到户进行技术指导。西兰花销售由镇村统一收购,确保每亩收入4000元。对西瓜、辣椒、西兰花等特色产业,在项目和资金上给予支持。
南河镇薛荡村
村委会副主任 张秀金:
我们村以党支部为引领,按照党建强村、产业富村的发展思路,流转了5800亩土地发展特色产业,还流转了65亩土地成立了同创园,带领群众种植毛豆、西兰花等,亩产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
在七套中心社区“十里桃园”农旅结合基地,工人正在为桃树除草、清理杂枝,她们都是周边的农户,从农民变成打工者,不出远门就实现了增收致富。十里桃园是七套中心社区引进的重点产业富民项目,为了项目顺利落户,党工委一班人带着黄河故道的水土去招商,提前协调好用地等矛盾,累计流转1000亩土地发展桃子种植,基地常年吸收300多名群众,80多名脱贫户务工,农户人均增收超3000元。
七套中心社区
十里桃园投资商 张晓山:
种桃子主要是带动当地老百姓和我们一起发家致富,我们种桃子的技术也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老百姓,一起把响水七套的桃子产业做起来。
产业扶贫是最根本斩断穷根的有效办法,要发展产业,尤其需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响水县依托西兰花、浅水藕、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建立产业型党组织180多个,大力推行“支部+产业+低收入户”等模式,实现产业带动脱贫致富。
县扶贫开发服务中心
主任 吴从兵:
通过“区中园”、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能人大户“四带动”,把低收入户融入到产业发展中来,采取务工就业、土地租赁、反租倒包、保底分红等多种方式,带动1万多户3万多人脱贫致富,人均收入近万元,比识别初期人均收入翻了一番。
响水县还通过就业扶贫、健康扶贫等途径,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政策在响水落地生效。(刘中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