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美丽泰州讯 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软实力,2019年,泰州市姜堰区在如何优化营商环境上大做文章,努力打造营商环境生态“硬核”。
创新监管方式,注重服务效能时效。姜堰区实施差别监管,推行精准执法。认真落实污染源日常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对暗管偷排、非法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非法处置危险废物、伪造各类环境监测数据等恶意环境违法行为坚持从严从重打击;坚持依法依规和分类处置相结合,对非主观故意造成环境危害较小的4起环境违法行为依法减轻处罚或免于处罚;对经营不善、资金周转困难的5家企业按《行政处罚法》相关要求同意分期缴纳罚款。针对企业因受到环境行政处罚导致失信、影响商业贷款的情况,该局对能够积极整改到位的及时给予信用修复,避免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负面影响,2018年对7家企业给予信用修复,2019年对6家企业给予信用修复。全面推行夜间、节假日值班制度,常态化开展夜间、节假日执法检查,严肃查处不正常运转污染治理设施、擅自停运治理设施、偷排偷放污染物等各类环境违法行为,营造了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的高压态势。
强化“营商软环境”建设,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在执法过程中向企业讲清楚环保法律法规,让企业主树牢“底线意识”,减少环境违法风险;通过集中培训、网络发布、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形式,及时宣传各类环保帮扶政策措施,引导企业用足用活用好各类环保优惠政策。严格执行全区重大项目专员服务、环保干部与企业结对帮扶等项目服务制度,2019年以来重点帮助协调解决了大唐热电、星光金属、天康电子等多家企业相关环保问题。
制定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明确十大类服务措施。会同行政审批部门研究制定审批制度改革举措,进一步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将环评受理审批时限由法定60天压减至16个工作日;对年排放量不大于0.5吨、需要实施总量平衡的烟粉尘与挥发性有机物项目,由行政审批窗口登记后每季度进行一次集中平衡。2019年以来,该局已为50多家企业实施总量集中平衡,平均每个项目节省审批时间10天左右,大大缩短企业环评办理时间。该项目获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奔牛奖”。严格落实“两个委员+”工作机制,制定印发《村级“两个委员”服务高质量发展十条举措》。“两个委员”已经上门宣传环保法律法规以及各类环保支持政策120多场次,协助化解各类厂群矛盾160多例,助力企业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相关做法被表彰为全省首批优秀法治实事项目,列为省政府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典型案例。
强势推进专项治理行动,完成水性涂料、化工、橡胶、塑料制品、餐饮等行业61项年度整治工程,开展固体废物专项整治“百日行动”,清除21个点位固废环境隐患,转移处置危废5997.6吨,削减历年来库存危废500吨;全面拆除二水厂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所有与供水无关构筑物,取缔二级保护区涉水排放项目,在保护区内6座桥梁周围设立警示标牌并建设应急处理设施;积极配合开发区做好搬迁企业思想包保、遗留危废临时储存、搬迁地块土壤监测评估工作,对化工企业搬迁过程中的环境风险予以提醒。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2019年省级环保督察组交办环境信访件61件,已有30件信访件整改落实到位,其余信访件正按序时进度抓紧整改。(金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