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姜堰区“互联网+分级诊疗”建设取得新进展

2019-12-26 08:37:28| 来源:中国网·美丽泰州| 分享到: | 字体:
链接已复制
“互联网+分级诊疗”是新一轮深化医改制度建设的重点内容,是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促进资源共享、提升医疗服务可及性和便捷度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泰州市姜堰区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

  中国网·美丽泰州讯 “互联网+分级诊疗”是新一轮深化医改制度建设的重点内容,是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促进资源共享、提升医疗服务可及性和便捷度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泰州市姜堰区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精准对接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坚持改革创新,强化建设运用,“互联网+分级诊疗”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加强平台建设,强化基础保障。建设区域平台标准化机房和覆盖区、镇、村三级的卫生专网,实现了中心机房与省、市卫健委及医保局的专线连接,卫生专网与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医保网络并网运行;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均已接入区域健康信息平台。立足全区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先后在全区24家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78家村卫生室、5家社会办医疗机构和区妇保院推广实施HIS5.0系统,基本实现基层信息化全覆盖。今年上半年,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的标准完成了公共卫生系统的改版升级和功能完善,全区已有70.9万居民纳入公共卫生系统个人健康档案管理。

  加强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该区全面推行卫生服务实名制,各医疗单位将居民身份证号作为服务信息采集的必需要素,保证健康档案信息归集的唯一身份标识,做到“一人一档一号”“多卡一号”,保障服务信息有效归档。以区域健康信息平台数据中心为基础,整合公共卫生系统与HIS系统内居民就诊的医疗数据、公共卫生数据,逐步实现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诊疗记录和公共卫生管理信息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实时有效对接。推动公立医院之间医学检验项目、影像检查项目和影像资料结果互认,实现居民医疗信息、健康信息在不同医疗机构间的共享。各级医疗机构借助平台健康档案浏览器,可根据权限调阅健康档案,根据服务对象的健康情况和既往病史进行辅助诊断,制定诊疗方案。

  加强业务协同,优化诊疗服务。该区依托区域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区域PACS、区域LIS、区域心电和视频会诊系统,基层医疗机构与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通过“信息上传—诊断报告—信息回传”闭环管理,形成“下级检查、上级诊断”的远程医疗服务模式;区二级以上医院还与上海瑞金、中山等三级医院联网进行远程会诊,通过视频会诊系统让就诊人员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建立双向转诊系统,在线上传转诊人员信息,转诊系统覆盖全区各级医疗机构,包含上转、下转以及向区外转诊,有力提升转诊效率,分级诊疗体系不断完善。姜堰中医院建立中药饮片集采煎送一体化信息系统,基层医疗机构中药饮片处方通过信息系统实时发送到该院,该院进行审方、配药、免费代煎并委托快递公司给患者免费配送。“互联网+物流+中医药服务”的模式,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截至今年10月,累计免费代煎配送处方3万多张。(金轩)

【责任编辑:许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