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动力十足”

2019-07-26 09:18:28| 来源:中国网·美丽泰州| 分享到: | 字体:
链接已复制
今年以来,姜堰经济开发区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抢抓机遇、迎难而上,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突破。

  中国网·美丽泰州讯 今年以来,姜堰经济开发区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抢抓机遇、迎难而上,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突破。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1-6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亿元,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4亿元,增长15.9%;列统工业产值98亿元,增长6%;工业纳税销售收入93亿元,增长23%;服务业税收增长20.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

  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紧紧围绕新能源、机械制造两大主导产业,把握产业发展方向、政策导向、资金投向,重点引进“建链、补链、延链、强链”项目。1-6月新签亿元以上项目20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4个,完成到账外资3000万美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7个,在建亿元以上项目16个。

  载体功能有力提升

  聘请省规划院团队实施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项专项规划,着力实现资源要素配置最优化、效用最大化。科创中心、启航科创园建设进度加快,获批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园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有序推进南京路改造、纬九路西延、长江西路西延、广州路南延等道路工程,同步实施城市综合体、精品家居馆等三产服务业项目,园区形象有力提升。集中工作力量,采取盘活、收回、搬迁等多种方式破解用地难题,启动众品食业、高上建机、龙邦碳纤维等企业的闲置土地收储工作,“腾笼换鸟”项目荣鼎钢丝开工建设。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28%,推荐就业113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75%以内。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常态化开展文艺演出、义诊、理发、法律援助、知识宣讲等活动,组织演出团队进行惠民演出16场。采用“政府搭台—社会组织承接—居民受益—项目考核监督”的联动模式,吸纳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让专业人做专业事”,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精准服务。平安法治建设全面推进,持续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下一步,姜堰经济开发区将进一步提振精神、抢抓机遇,务实奋进、确保不折不扣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以提升产业层次为主攻方向

  大力培育新能源和机械制造两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太平洋科技产业园、振华环保产业园建设,促进园区产业向品牌化、高端化、智能化攀升。加大政策扶持,推动形成支柱型企业支撑、重点型企业拉动、成长型小微企业多点撬动的企业发展“梯队”,力争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0家;引导企业加快上市步伐,推动上市公司再融资、开展并购重组,借助资本力量加速发展;重点服务好中裕消防、振华泵业、润泰化学3家企业新三板转主板,及扬动电气、神王电缆、五行科技3家企业主板上市。

  以推进项目建设为重要抓手

  成立开发区重大项目建设重点疑难问题(矛盾)协调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对在手项目全面过堂,加快建设速度,提升项目质态。抓项目信息落地。创新产业链招商、专业化招商、市场化招商方式,着力招引一批行业领先、带动力强的大项目,一批科技型、环保型的好项目,一批有潜力、有空间的新项目,力争全年招引亿元以上项目40个。紧盯鹿茸多肽、城市综合体等外资项目,强化全程跟踪,抓好外资到账,力争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抓项目前期服务。持续改善投资“硬环境”,提升服务“软环境”,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用地、用工、审批等方面的问题,保障各项投资“零障碍”实施,确保正太、春润、瑞富辰等项目及早开工。抓项目在建推进。对目前在建的17个项目全面落实挂图作战工作法,坚持项目建设清单化、项目推进责任化,力促中合智胜、军安、韩德、兰格特等项目快竣工、快投产。

  以加快科技创新为动力源泉

  唱好企业创新“主角戏”,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将创新资源集聚到企业、科技服务覆盖到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到企业,推动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力争全年实施技改项目26个,完成技改投入28亿元,新增省高新技术企业3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壮大创新载体“策源地”,加快建设启航科创园、泰州智能科技园等科创载体,加快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培育人才创业“辐射源”,开展“开发区人才培养工程”,更大力度引培科技专家、创新型企业家、高层次创业人才,鼓励人才嫁接本土产业链研发创新、成果转化,力争引进高层次创业人才4名、双创创业项目2个以上。

  以增进民生幸福为根本追求

  统筹推进民生实事项目。有序推进马厂初中建设,高标准建成街道综合文化中心。推进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组织实施一批社区微治理项目和公益创投项目。完善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辖区内垃圾房改造工程,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稳步开展。继续推动“双城同创”,探索推进物业管理工作重心下移,培育和引导社会组织更广泛、更精准参与基层治理,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打造精品社区,实现一社区一品牌一特色,提升社区居民获得感。(陈燕华 周莉 申海峰)

【责任编辑:DH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