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新闻 > 江苏各地 > 正文

各地曲社雅集昆山千灯 探讨昆曲传承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7-11-03 11:24:11  |   来源:中国新闻网  |   作者:钟升  |   责任编辑:许蓉
伴随着婉转的昆笛声和锣鼓清晰的鼓点,30日,2017千灯第四届秦峰曲会在苏州千灯古镇正式开唱。全国各地50多家曲社的140名昆曲演员各自登台献艺、切磋技巧,重现明清时期昆曲雅集盛况

各地曲社雅集昆山千灯 探讨昆曲传承与发展

小昆班演员现场表演昆曲选段。 钟升 摄

  伴随着婉转的昆笛声和锣鼓清晰的鼓点,30日,2017千灯第四届秦峰曲会在苏州千灯古镇正式开唱。全国各地50多家曲社的140名昆曲演员各自登台献艺、切磋技巧,重现明清时期昆曲雅集盛况,并探讨昆曲这一古老剧种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千灯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镇。元末,千灯戏曲家顾坚开创了“流丽悠远,出乎三腔之上”的昆山腔,成为“百戏之祖”昆曲的始祖。2009年,江苏省戏剧家协会授予千灯镇“昆曲之乡”称号;2010年,中国曲艺家协会将其评为“中国曲艺之乡”。在千灯当地,有着深厚的昆曲情节。不少人都投身于昆曲的传承与保护。

  82岁的国家二级演员柳继雁依旧在千灯中心小学教授昆曲,忙碌在培养新人的第一线。1955年,苏州市苏剧团(后改称“江苏省昆剧团”)招人时,从小喜欢唱戏的柳继雁经人推荐加入其中,成为昆剧“继”字辈传人。“唱昆曲要有文化,当时招了10个人,都是中学毕业,就我是失学青年。”为了学好昆曲,柳继雁每天早上4点就起来练功,次数也总比别人多一遍,为此还有人批评她“练私工”。

  柳继雁回忆,当时即使是在发源地的苏州,昆曲也是难以为继。“我们几个‘继’字辈建了一个曲社,那就是当时苏州唯一的昆曲社了。”上世纪80年代起,当地政府也开始加入进来,通过采取种种措施拯救昆曲,令其得以沿传至今。

各地曲社雅集昆山千灯 探讨昆曲传承与发展

小昆班演员现场表演《牡丹亭》选段。 钟升 摄

  虽然昆曲的现状已是今非昔比,但柳继雁仍不顾年事已高,继续投身于年轻一代昆曲演员的教育和昆曲的推广上。她说:“我们是‘继’字辈,教我们的老师是‘传’字辈,我们之后则是‘承’、‘弘’、‘扬’等字辈。继承、传承、弘扬,这是每一辈昆曲人的心愿,都牢牢地刻在了我们的名字中。所以直到我唱不动为止,我都会把昆曲传承下去”。

  看着曲会上小昆班的小朋友们的表演,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会长田青笑着说:“这种感觉就像爷爷抱孙子,怎么看怎么好”。

  在田青看来,尽管现在昆曲已经名扬海内外,但传承的问题依旧存在。田青表示,当代昆曲人应“两条腿走路”,不忘初心、不畏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将昆曲更好地传承、弘扬下去。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