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新闻 > 江苏各地 > 正文

眉间心头只一个“戏”字 梅花奖得主孔爱萍传承普及昆曲之美

发布时间:2017-09-18 14:17:33  |   来源:中国文化报  |   作者:王焰  |   责任编辑:DH011
近日在央视热播的《中国戏曲大会》引起广泛关注,和《中国诗词大会》等其他受欢迎的文化类节目一样,重新唤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喜爱。经典唱段、观众参与、专家点评,蕴含浓浓

眉间心头只一个“戏”字 梅花奖得主孔爱萍传承普及昆曲之美

孔爱萍讲解昆曲之美

  近日在央视热播的《中国戏曲大会》引起广泛关注,和《中国诗词大会》等其他受欢迎的文化类节目一样,重新唤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喜爱。经典唱段、观众参与、专家点评,蕴含浓浓传统文化底蕴的节目格外受到各界观众的欢迎。

  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传承、传播,需要向大众普及,近年来,在文化领域有这样一些有识之士,他们是各自领域的领军人物,但在繁忙工作之余,他们将传承、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视为己任,奔波在向公众普及优秀传统文化的第一线,江苏省昆剧院梅花奖得主孔爱萍正是其中之一。多年来,她利用公益讲座、给大学生授课等各种形式,不遗余力将昆曲推介给大众,带领无数观众渐渐入门,领略昆曲之美。

  开在商场里的昆曲讲座

  8月12日,周六,古都南京飘着蒙蒙细雨,位于南京繁华地段某商业中心4楼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内,一场关于昆曲之美的普及讲座正在举行。场地面积不大,仅能容纳百余观众,大家凝神倾听,时而露出会心微笑,时而学着老师的样子比划几个手势动作。主讲人就是被昆迷们称为“女神姐姐”的孔爱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2009年,孔爱萍凭借《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出色表演获得第24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舞台上,她是永远明媚娇艳的16岁少女,生活中,她更像一个美丽亲切的邻家姐姐。在这场“观·音”昆曲之美普及讲座中,她向观众介绍了什么是昆曲的“手、眼、身、法、步”,什么是“唱、念、做、表、打”,她一边讲述,一边现场演示。闺门旦怎样出场,怎样运用水袖,怎样平衡气息与身段……精妙的分析,传神的现场表演,令观众大开眼界,真正领会到昆曲怎样将美做到极致。

  8月20日,孔爱萍的昆曲系列讲座“舍·得”如期开讲,这一次,她将精华版《牡丹亭》掰开了揉碎了细细分析:浓墨重彩的“游园惊梦”,凄清孤冷的“寻梦”,写意留白的“写真”,生死不渝的“冥誓”……跟随她的讲解,观众体会到了剧场中看不到的表演细节。

  “欣赏昆曲我们该怎么鼓掌,什么时候叫好?”“昆曲应该看折子戏还是看全本?”“南昆和北昆有什么区别?”讲座结束,热情的观众不断提问。

  公益普及之路一走就是十年

  “没想到这个讲座的影响这么大”,看到观众通过微信发给她的诸多感受和体会文章,孔爱萍很开心。在江苏省昆剧院兰苑剧场的排练现场,伴随着阵阵悠扬笛音,她讲述了这些年在昆曲传承普及方面所做的点点滴滴。

  “第一次向观众普及昆曲是十几年前,那时我在台湾排演‘寻找游园惊梦’”,三个月左右的时间,让她有足够的时间,与其他演员一起作为“义工”走进各个学校,做一些剧目普及的讲座。对她来说这是一次“磨炼”,她逐渐学会了面对大学生、小学生、社会普通大众该怎么选择内容,怎样把握受众需求。

  台湾之行对孔爱萍影响很大,这之后她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她觉得向社会大众普及推广昆曲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于是做了大量功课,经常安静地看书,查资料,写文章,随时保持充电状态。迄今她已在国家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威尼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以及苏州、无锡、成都等地做过无数次昆曲讲座,每场讲座都认认真真花心思去准备,每场讲座的第一课一定是“传承”。

  “默默坚守是我的追求”

  8月24、25日,江苏省昆剧院精华版《牡丹亭》在江南剧院上演。大幕开启,幽深的舞台上,最美的园子,最美的春光,最美的年华,那个明丽鲜艳、用情至深的女子引得多少观众沉浸其间,唏嘘不已。杜丽娘,是孔爱萍塑造最成功的舞台形象,也是她最钟爱的角色。

  就在演出结束后的第二天,她顾不得疲惫,继续为观众做昆曲普及讲座第三场“婉·转”,讲授昆曲指法、扇子、水袖的运用。连着两天的大戏下来,她的声音有些低沉,但一到剧场,她顿时又变身成那个精力充沛、认真耐心的“孔姐姐”。

  “做自己喜欢的事,一定有时间。”默默坚守,是她多年来走过的路,也是她作为昆曲人的执念追求。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