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新闻 > 江苏各地 > 正文

江苏沭阳开展“三进三帮”大走访 推进精准扶贫

发布时间:2017-09-10 09:25:21  |   来源:新华日报  |   作者:季 铖  |   责任编辑:DH032
“以前一到雨季,半夜经常被嘀嗒的漏水‘叫醒’。”9月4日上午,家住沭阳县苏州花园小区18号楼顶层的业主李磊说,“沭城街道走访人员史小倩了解情况后,帮我们反映并协调有

  “以前一到雨季,半夜经常被嘀嗒的漏水‘叫醒’。”9月4日上午,家住沭阳县苏州花园小区18号楼顶层的业主李磊说,“沭城街道走访人员史小倩了解情况后,帮我们反映并协调有关部门重做防水,再也不担心下雨天了。”

  沭阳县“三进三帮”大走访活动开展以来,全县1.8万名机关事业单位职工足迹遍布457个涉农村居,共采集32.9万户农户信息,已解决农户反映的各类问题12652个,其中即知即帮类问题9255个,通过镇村和县级层面解决的问题2410个。

  “‘三进三帮’大走访是摸清基层发展要素、了解社情民意的契机,更是练好基本功,推动精准发展、务实发展的举措。”沭阳县委书记卞建军说。

  沭阳是江苏人口第一大县,也是全省重点帮扶县。全县有23万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59个经济薄弱村和1个扶贫重点片区,是江苏省低收入人口最多、扶贫任务最重的县区。结合“三进三帮”抓扶贫,是沭阳的一个创新实践。

  该县围绕低收入农户脱贫、经济薄弱村增收、片区面貌改变、扶贫改革创新四大目标,在“三进三帮”大走访期间,深入推进精准扶贫。

  潼阳镇山羊村是省定经济薄弱村,90%的农民靠守着几亩地过日子。该村“第一书记”胡响林和村支两委,利用村里土地多沙易排水这一优势,在土地上做起富民文章。通过调整山羊村农业结构,选准花生特色产业,打响花生品牌,开展针对性地扶持,使其往高精尖方向发展。仅此一项村民每年就增收150余万元。

  “过去种植玉米、大豆等传统农作物,一亩地年收入才千把块,改种花生后收入翻番,脱贫也有希望了。”山羊村七组低收入户徐增玉打心底里高兴。一年来,全村73户低收入农户已实现60户脱贫,年人均收入增加千元左右。

  和胡响林一样,“三进三帮”活动开展以来,该县机关干部利用双休日,进村入户“走亲结戚”。目前,全县共完成7.1万户低收入农户、23万低收入人口建档立卡工作。全县实施精准扶贫项目2792个,帮助4.8万扶贫开发人口实现脱贫,15个经济薄弱村的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18万元。今年以来,该县已争取上级资金7205万元,发放扶贫小额贷款3.16亿元。

  老百姓讲感情,在大走访过程中,哪怕只是聊聊天,老百姓的心也是暖的,在解决问题上自然就“四两拨千斤”。

  “我们要善于和老百姓‘拉家常’‘掏心窝’。了解大家想要什么、关心大家需要什么、真正走进百姓的心里去。”沭阳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彭伟说。

  8月下旬,在七雄街道徐圩村村民吴国生家,街道工作人员孙芙蓉边帮老吴夫妻俩剥毛豆边做思想工作,这已经是她本周第三次上门了,“新建的集中居住区靠近城区,以楼房为主。在安置过程中,我们会统筹考虑,把低层优先安排给老年人,您老就放心搬家吧。”

  “年龄大了,不想爬高。现在孙主任这么一说,解决了后顾之忧,我们可以放心搬家了。”老吴满意地说。

  徐圩村的房子多建于上世纪90年代,不少房屋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为此,该街道新建徐圩小区集中安置居民。在安置过程中,不少像老吴这样的人心存顾虑,街道干部利用大走访,主动上门解开群众“心锁”。 真心换真情,目前该小区980户安置房选房人员已全部沟通完毕。

  干部脚上有泥土,群众心里才不堵。自“三进三帮”大走访开展以来,沭阳县群众信访量明显下降,矛盾纠纷同比下降20%。

  走访既要为百姓排忧解难,也要为企业“量体裁衣”。“开发区走访人员王琦来企业走访时了解到我们自主研发的金属半固态制浆设备正申请专利,他主动帮忙跑申请手续,告知《沭阳县专利资助办法》可免除专利申请费用,等于我们一分钱没花就可以拥有专利。”位于沭阳开发区内的江苏睿甲金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孙全华骄傲地说,这个专利在国际处于领先水平,可替代国外进口设备,技改后可使残损率下降20%,“有鼓励政策,帮办服务又这么方便,以后我们要更努力钻研技术,多申请专利。”

  大走访中,沭阳帮办人员围绕“技改”主题,积极向企业宣传相关优惠政策,推动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实现提质增效。福能科技、腾盛纺织等大批企业扩产增效,上半年,福能科技实现销售收入1.06亿元,同比增长42.3%;腾盛纺织实现销售收入1.97亿元,同比增长16.9%。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