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新闻 > 江苏各地 > 正文

全球最具影响力科学家何志刚:经常梦回南京

发布时间:2017-04-30 10:37:21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DH001
    接到江苏发展大会的邀请,哈佛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何志刚坦言“非常荣幸”。这位从南京高淳漆桥镇走出来的农民子弟致力于神经再生的研究,

    接到江苏发展大会的邀请,哈佛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何志刚坦言“非常荣幸”。这位从南京高淳漆桥镇走出来的农民子弟致力于神经再生的研究,2014年,凭借科研论文被引频次位列全球前1%,他被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科学家”。“前后算起来,离家已经快30年了。”他感叹,家乡的点点滴滴都印在他的脑海里,“做梦的时候经常回到南京。”

    研究神经再生,希望帮助瘫痪病人重新站起来

    何志刚1965年出生于高淳漆桥,1979年考入南京医学院(现在的南京医科大学),1987年获南医病理生理学硕士学位。

    “我大学是学医的,但我对做医生兴趣不大,更想做的是生物医学研究。”何志刚说,1990年,他来到美国做访问学者,1992年到加拿大读硏,1996年又回到美国做博士后,2000年后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工作至今。

    “我们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神经再生。”何志刚介绍,有很多疾病,都是因为神经受到损害而造成的,比如脊髓损伤、中风等等,这类疾病的治疗一直都是医学难题。中枢神经通道就像一根电话线,大脑要控制身体每个部位的活动,主要通讯渠道就是神经纤维,这一通道一旦断了,就不能修复。

    “我们主要研究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它不能再生,如果把这个问题研究清楚了,我们就可以设计神经修复的办法。”

    2008年,何志刚团队首次向世界证明了定向抑制细胞内一个分子,可诱导神经轴突的再生;2015年,他们又在小鼠实验中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视神经再生,证明了哺乳动物神经再生的可能性,打开了人类攻克神经系统疾病的大门,也让许多过去无法治愈的疾病有了康复的可能,比如说让瘫痪的人能够重新站起来。目前,他们正致力于将这一发现转变为临床的治疗途径。

    每年回国两三次,最爱家乡的艾草团子

    何志刚说,只要有机会他就会回国看看,一年至少两三次。

    “我老家高淳那里有许多独特的小吃,我最喜欢的还是破絮窠团子。”讲起故乡,何志刚十分兴奋,“每年清明前后,乡亲们采摘破絮窠(学名艾草)的嫩叶,挤汁掺在面粉里,做成小点心。小时候放学回家,觉得能吃上破絮窠团子是莫大的享受。这么多年走遍世界不少地方,还真没有发现更清香美味的小吃。”

    中学时光成了何志刚最深的记忆。“我的学校叫墙围中学,在一个山坡上,天好时可以看得很远,包括近处的田野村庄与遥远的山脉。”

    他介绍,在墙围中学的那几年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比如,每年借春游之名,全校师生要步行二十几里到溧水石臼湖畔,帮学校背沙子回来用于校园建设;农机课的考试,老师把他们带到稻田,谁抓的虫子多,谁的分数就高。

    “还有我们的老师和同学。”他说,他们的老师都很优秀,特别是班主任兼数学老师李萁禄。他上课很注重推理,深入浅出,把初等代数与平面几何教得特别生动。“对我们那些十来岁的孩子,是第一次体会到,知识可以让我们理解世界。”

    家乡变化巨大,希望科研上和南京有进一步合作

    南京的发展日新月异,与二十几年前有天壤之别。“过去我家附近的穷山村,如今建成了度假休闲的慢城。”何志刚说。

    “两年前,我回过高淳中学,学校变化巨大,但是学生们让我印象尤其深刻。”何志刚说,那时候他向学生们介绍自己的经历与研究方向,让他吃惊的是,在他讲完以后,许多同学都问了非常好的科学问题。“当时我称赞一个同学,说他提出的问题,已经是博士水平。现在的这些学生知识面广、思维敏捷深刻,日后一定可以改变世界、造福人类。”

    何志刚介绍,他的实验室与江苏不少单位都有合作,和南京的科研医疗机构也有很好的合作。

    “我们实验室里,就有南大、南京儿童医院及南通大学的交流学者。”他说,希望这一类交流合作继续深化,共同提高研究与医疗水平,“现在世界各国都很重视脑科学,中国与美国都有自己的脑计划,对此有着相当的投入。这对南京的科研医疗机构都是特别好的机遇。”(谈洁 秦莉华)

相关稿件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