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美丽句容 > 正文

百姓自编自演 镇江句容百姓大舞台舞出精气神

发布时间:2018-10-29 09:42:25  |   来源:新华日报  |   作者:晏培娟  |   责任编辑:许蓉
每当夜幕降临,句容文化艺术中心的广场上载歌载舞,来自社区的近十支“草根”文体队伍“轮番上阵”,合唱团、广场舞……台上演得带劲,台下掌声连连。“大家看得高兴,自己也乐呵。”

  每当夜幕降临,句容文化艺术中心的广场上载歌载舞,来自社区的近十支“草根”文体队伍“轮番上阵”,合唱团、广场舞……台上演得带劲,台下掌声连连。“大家看得高兴,自己也乐呵。”来自桑榆舞蹈队的王大妈说。“通过开展百姓大舞台,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与文明、传承与创新、供给与自给‘三个结合’,让群众脑袋‘富起来’。”镇江市副市长、句容市委书记许文表示。

  从“送文化”到“种文化”

  群众“掌勺”文化大餐

  傍晚,在句容经济开发区市民广场,小品《拆迁风波》、快板《美丽九华新篇章》等节目引来阵阵喝彩声,“节目说唱的都是咱身边的事,而且还是小区里的邻居演的,特别有意思。”来自黄金花园安置小区的张大爷说。

  “市镇村三级协同,建阵地、育队伍、办活动‘三管齐下’,构建起繁荣群众文化的长效机制。”句容市市长潘群表示,以往“送文化”,多为政府“点菜”的“套餐”,现在则变成群众掌勺的“自助餐”,避免了公共文化服务共性多、个性少,“看客”多、“主角”少,“高大上”多、“接地气”少等问题。

  “街道建了文化广场,市文化馆的老师来指导,免费提供培训场地,演出还给补贴。”华阳街道居民卢燕红编排的小品《婆婆也是妈》,情景再现了婆媳相互理解、转变关系的过程,用温暖朴素的“老理儿”讲述家家户户的“老话题”,赢得广泛共鸣,已经成为该市百姓大舞台展演的保留节目。

  目前,句容百姓大舞台的演员由社区居民、学校师生、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组成,年龄最大的70多岁,最小的不足10岁,原创反映发展新貌、行业风采、文明风尚等主题的节目有30多个。今年以来,已开展村级演出100余场、镇级演出13场,优秀节目还到市级“走亲”巡演10场次,观众超过10万人。

  从“要我看”到“我要看”

  传统民俗焕发新生

  今年中秋国庆期间,句容举办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秦淮灯会,40组大型灯组既有龙凤呈祥、忠孝节义等传统题材,又有高铁站点、文化街区等最新主题;既有农事耕作、秋收冬藏等乡愁记忆,又有生态农业、全域旅游等新鲜元素,吸引超过10万人次观看。

  “没想到秦淮灯彩非遗居然在句容,没想到传统花灯可以这么潮这么炫!”来自江苏农林职业学院的张同学站在“江苏硅谷”时光隧道灯组里,边发“朋友圈”边说。“今年,句容开展以抢救保护古建筑、抢救弘扬老民俗为主要内容的‘双抢’工程,通过建立名录、科学保护、创新改造、应用展示,促进活态传承。”句容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查兆娣介绍。

  灯会期间,文化艺术中心广场举办百姓大舞台非遗专场。二龙戏珠锣鼓喧天、酣畅淋漓,张家镗舞旌旗猎猎、阵法井然,马灯阵舞马铃叮当、灯亮人欢, 钱杆舞杆随身转、组字赞美,现场人头攒动,观众大呼“过瘾”。“我们对节目编排、道具舞美都做了创新,增强了视觉冲击力、艺术感染力。”句容市文化馆负责人说。

  近日,第三届宝华山国际民俗文化节举办,来自哈萨克斯坦等多个国家的非遗传承人、民俗艺人、艺术团体和本地非遗大师齐聚古村,为广大游客奉上各色绝活。“将传统文化与旅游业相融合,走市场化路径,‘乡音乡调’活起来、火起来,才能传下去、传得好。”句容市委常委、宝华镇党委书记孙卫军说。

  从“大舞台”到“大讲台”

  文明新风吹进人心

  在下蜀镇,活跃着一支由19名老党员、大学生村官、教师、学生等组成的队伍,运用小品、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党的政策理论、身边好人故事、文明建设知识。这是该镇结合“百姓大舞台”组建的“百姓名嘴宣讲团”,“大舞台”同时又成“大讲台”。

  “爱国守法须记牢,紧跟党走不动摇,人人学习新思想,坚持好!敬业诚信持勤劳,合法致富走正道,和睦友善敬孝道,践行好……”台上以“爱敬诚善”为主题的“三句半”讲得欢快,台下听得热闹,“经常到我们小区演,听得懂,也爱看。”家住下蜀镇临港佳园的李大爷对记者说。

  崇明街道将百姓大舞台与网格化治理相结合,建成了一支网格宣传队伍,按照“不交叉、全覆盖”的原则,将街道划分为158个网格,每格配置机关指导员、网格员、党小组成员和社区网格长、网格警长,既走街入户,又登台宣讲。

  天王镇赋予百姓大舞台更多功能,在表演过程中对“文明家庭”“好婆媳好妯娌”“优秀志愿者”等进行表彰,穿插文明城市建设知识问答,发放相关宣传小礼品。“大舞台形式新、人气旺,是树典型、正导向的好平台。”该镇党委书记贾良旭表示。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