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美丽海门 > 正文

南通海门叠石桥:乡村摊点变身世界家纺中心

发布时间:2018-10-24 09:22:18  |   来源:新华日报  |   作者:徐超 陈明  |   责任编辑:许蓉
金秋时节,走进位于海门的中国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只见满载货物、挂着各地牌照的车辆川流不息,不同肤色、操着各种口音的客商摩肩接踵……这个世界级家纺中心,覆盖周边8个县市(区)、30

  金秋时节,走进位于海门的中国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只见满载货物、挂着各地牌照的车辆川流不息,不同肤色、操着各种口音的客商摩肩接踵……这个世界级家纺中心,覆盖周边8个县市(区)、30多个乡镇,拥有2万多个店铺、2500多家企业、50多万从业人员,线上线下年交易总额突破1000亿元,家纺产品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50%,远销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偷偷摸摸摆摊设点,集聚成覆盖四邻八乡的农村大集市;从自发生长的草根市场,变身发布全球指数的世界家纺中心;从模仿抄袭恶性竞争,到联合国版权保护样本引领全球家纺创意时尚;从小步探路国外摆摊,到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引领沿着“一带一路”大踏步走出去……

  穿越40年的时光隧道,作为中国农村改革开放成就的缩影和新时代中国农民创新创业的典范,叠石桥的崛起堪称奇迹。

  豁出去闯禁区,

  穷村涌现“十万元户”

  每天一大早,68岁的林西村村民赵嘉芳便来到办公室,打理自家家纺公司业务。作为叠石桥市场“绣品交易第一人”,她记忆中的首次交易就是一场冒险。

  1976年,农民种养农副产品、发展家庭手工业还是“禁区”。那年初冬,在村皮件厂做活的赵嘉芳卖掉一头肥猪,偷偷买来布料做了12对绣花枕套。春节期间,她借口走亲戚,在上海一家菜市场门口小心翼翼地摆起地摊,没想到一眨眼就卖光了。“每对枕套成本6元,我卖8元,一下子赚了24元!”而当时林西村人均年收入不足百元。

  “到处在‘割资本主义尾巴’,我自己家里倒长了条‘尾巴’。”赵嘉芳的丈夫、时任林西大队党支部书记的张建平回忆,“当初这么干虽然冒险,但看到‘四人帮’被粉碎,隐隐约约感觉政策在松动。农民被束手束脚这么多年,日子过得太苦了,必须找条出路。”

  尝到甜头的赵嘉芳悄悄动员村里的姐妹和工友们一起干。每到深夜,不少村民用厚厚的窗帘挡住灯光,在屋内紧张地踩起缝纫机,“哒哒哒”声传递着人们摆脱贫困的急迫心情。

  帘子再厚也透光,可大队干部带着民兵巡查时大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做枕套”在林西成了公开的秘密。农民出门到外地卖枕套,还拿着大队开具的自产自销证明,即便被抓住也不算“投机倒把”。“这么做在当年要冒很大风险,但我们大队干部一致同意,豁出去了!”张建平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的一天傍晚,民乐大队的黄冠香来到村里叠石而成的一座古桥旁,铺上塑料纸,公开出售花线。村民们纷纷带着自家做的枕套、竹椅来到叠石桥,吸引方圆数十里的人赶来交易,摊位发展到近200个,“小香港”的名号从此不胫而走。

  消息传到县工商局,大批执法人员直冲叠石桥,将经营者吓得四散逃离。时任三星乡党委副书记的曹建平到南通地区工商局求情,该局局长陆万章调研后表示:“上级没有文件,这件事我们不能明文批准,但我可以口头表态:这个市场允许办下去!”在“姓资姓社”尚在争论那几年,叠石桥市场发展得到各级干部的鼓励支持。

  1982年12月,叠石桥市场获得合法身份,1000个摊位全部摆满。1986年,市场摊位发展到4000多个,日成交额超过百万元,带动长期在海门垫底的三星乡成为江苏长江以北首个“亿元乡”。林西村等也彻底甩掉“贫困村”帽子,在“万元户”尚属罕见之际涌现出一批“十万元户”。

  创新改革做大做强,

  草根市场升级全球家纺中心

  从南通市区出发,沿沪陕高速行驶不到10公里,在叠石桥出口下高速,蜚声海内外的叠石桥国际家纺城豁然出现在眼前。

  “我2001年到叠石桥去,进出只有一条破破烂烂的小路,整个市场没有一盏路灯。”当时担任三星镇党委书记的郭辉回忆,叠石桥一度遭遇发展瓶颈:落后交通制约市场进一步发展,作坊式生产难以为继,建设用地指标缺乏,市场活力不足……

  “必须通过改革让草根市场脱胎换骨,改出档次、改出品牌,做大做强!”改革第一刀,砍向制约市场发展的僵化体制机制。叠石桥绣品城由三星镇政府和海门工商局联合投资2400万元建设,两家单位同时宣布退出股份,一心一意当好“裁判员”和“服务员”。

  瞄准建设世界家纺制造基地和中国家纺集散中心的目标,叠石桥市场正式注册为“中国叠石桥国际家纺城”,经营范围从窗帘、洗衣机套等绣品延伸为家用纺织品,并开拓纺织机械、纺纱产业,市场框架从4.5平方公里拓展到11平方公里。

  把全镇建设用地指标集中起来使用,全力在沈海高速争取叠石桥出口……几年间,叠石桥市场新建100公里道路,亮起一盏盏路灯,12家银行先后入驻,多家星级酒店开工建设。

  三星镇规划建设工贸园,彻底改变作坊式生产,将商贸向市场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住宅向小区集中。2006年,三星工贸园升级为省级开发区,更名“海门工业园区”。

  打开发展空间,叠石桥市场面向全国家纺企业张开怀抱。2002年,浙江人胡明亮将在老家的企业整体搬到叠石桥,明超家纺年销售如今突破3亿元。水星、梦洁等知名家纺企业也相继来此建设基地。叠石桥超过三成的企业来自外地,与本地企业共同为市场注入澎湃动力。

  2001年中国叠石桥国际家纺城一期工程开工,2005年二期开工,2009年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的工程开工……叠石桥家纺市场迅速从5万平方米拓展到100万平方米,店铺达1万间,获准发布中国首个家纺成品指数,交易总额从2002年的55亿元激增至去年的1000亿元,与德国法兰克福、美国纽约第五大道并称为“世界三大家纺中心”。

  制假黑点变全球“样本”,

  引领创意产业繁花似锦

  走进美罗家纺董事长秦鹏的办公室,他正为即将举办的2019年春夏新品发布会紧张忙碌。“明年销售怎么样,关键看新品能不能打动加盟商。设计是家纺企业的‘独家秘笈’,公司聘请十几人组成设计师团队,每一款产品都有版权保护,几家公司因为抄袭被我们起诉。”秦鹏说。

  就在十多年前,秦鹏也曾因仿制他人家纺花型而站上被告席。“那时绝大部分人不知道版权为何物,整个市场成了省里挂上号的制假黑点。”叠石桥市场管委会副主任顾兴宝回忆,大家习惯了看啥花型好看就“依样画葫芦”仿造,一款花型畅销,家家都在卖。

  版权是设计的生命线。为避免出现“千店一面”,叠石桥市场于2002年10月组建中国第一家镇级版权(家纺成品)管理机构——海门市三星镇版权管理办公室(版权办),专门负责登记版权、处理投诉、查缴侵权产品。情语轩寝室用品公司总经理杨斌3个月被罚6次,痛定思痛,组建设计师团队并成为“版权大户”。

  “刚开始查侵权产品,我们常被经营户围攻。”三星镇版权管理办公室负责人施颖说,随着版权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叠石桥市场一年版权登记数从最初的137件增加到1422件,罚款额从近百万元降到11.5万元。

  2009年,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WIPO)和中国国家版权局在南通签约,把南通列入版权保护优秀案例示范点,并启动版权保护促进南通家纺业繁荣发展调研项目。这是WIPO首次针对一个国家的特定地区和一个行业进行专项调研。

  “一项好的设计能卖数千万元。”顾兴宝说,叠石桥市场通过“政府搭建平台、社会资本运作、有偿服务企业”,搭建高端研发设计人才服务培训平台,招引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发总部机构,集聚卓泰家纺研发中心等近200家设计公司,大部分企业建有设计团队。

  严格的产权保护激发创意无限,叠石桥市场华丽变身时尚风向标,成为国际家纺流行趋势发布基地。截至目前,叠石桥家纺集群区共拥有中国驰名商标7件、江苏省著名商标10件,申请专利1547件,注册商标1630件。

  创新通关,

  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

  “3万条毛毯出口越南,明天发货!”10月17日,在叠石桥家纺跨境电商中心,南通爵隆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秦斐斐轻松完成“通关”,“我们能跟老外直接做生意,多亏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今年罗马尼亚、越南等国订单增长20%!”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是指由符合条件的经营者在经国家商务主管等部门认定的市场集聚区采购、单票报关单商品货值15万美元以下,并在采购地办理出口商品通关手续的贸易方式。2015年7月22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海门叠石桥家纺市场列入全国三大市场采购贸易试点之一,标志着被列为当年江苏全面深化改革五大重点工作之一的外贸新政实现重大突破。

  叠石桥2万多家商户,95%以上没有自营出口权,采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不但实现在家门口通关,货物少的还能以“拼柜”方式出口,这为其开拓国际市场打开大门。试点启动以来,叠石桥市场已有600家商户、176家外贸公司、26家货代公司、22家报关报检代理机构参与,累计报关5万票、通关出口近61亿美元。

  看着一箱箱叠石桥家纺便捷地走出国门,林西村“出国第一人”、1993年便闯荡俄罗斯的郁建祥感慨万千:“我第一次出国,带的20包家纺产品全被人骗走了,卖了手表和戒指才凑齐回来的路费。”之后他在罗马尼亚取得成功,激励更多村民成群结队走向海外。林西村党总支书记黄维说,3500多人的村子,如今有600多人在国外做生意,分布在20多个国家,每年从村里卖到国外的家纺产品至少2亿美元。

  策应“一带一路”倡议,叠石桥市场也在走出去。“我们计划在巴基斯坦吉尔吉特建设一个以家纺、布匹等为主的南通叠石桥国际综合产业园。”海门市委书记陈勇介绍,借助中阿班列,叠石桥力争开通至巴基斯坦的国际货运班列,将产品卖到南亚国家,返程时再将优质大理石、棉花、手工地毯、绿色食品等采购回国。

  未来,叠石桥家纺市场将通过信息化、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打造“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聚区和世界级家纺制造贸易中心。

  马上就评

  闯市场,敢闯更要“智”闯

  从零星摊点到专业绣品市场,从草根市场到世界家纺中心,叠石桥市场40多年的发展历史,始终贯穿着一个“闯”字。

  绣花枕套卖出去,要闯关;露天市场摆起来,要闯关;产权保护严起来,还要闯关……正是在不断的大胆突破、自我革新中,叠石桥市场破茧成蝶。

  闯关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要看清历史潮流、踩准时代节拍,善于创新。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叠石桥市场萌芽;跟随中国“入世”的脚步,叠石桥敞开大门;着眼更高质量发展,叠石桥着手保护版权;沿着“一带一路”,叠石桥迈向世界……作为中国农村改革开放成就的缩影和中国当代农民创新创业的典范,其成功密码在于,每一次跨越,都与国家奋发图强的脚步同频共振。

  奋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未来还有很多关口要闯,期待叠石桥市场书写更多精彩传奇!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