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20多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孟克哈日根嘎查47岁的村民吴智强带着一身怪病,跑遍了当地和北京的十几家医院。他手掌上长着密密麻麻、大小不等像老茧一样的肉刺,身上也长了很多,黑的、白的、青的,像花地毯。”
这是2013年引发广泛关注的一组报道,当年《科学》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称,吴智强所在村子的位置以及与之毗邻的差不多整个河套平原,基本被涂成红色或黄色,这意味着,吴智强生活在水砷污染高风险地区。根据文章提供的预测模型数据,和老吴一样,生活在地下水砷超标的高风险地区的中国人有1958万人之多。
让吴智强染上这身怪病的罪魁祸首,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排名33的砷——它最为人熟知的是其氧化物,砒霜。砷会从地层中渗析到地下水,长期饮用砷超标的地下水,容易罹患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简称“地砷病”),严重者可导致肺癌、皮肤癌等癌症。
老吴和中国近2000万人的遭遇牵动着曲久辉的心。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他带领团队在砷污染治理领域进行了近十年的研发,获得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成果。这些成果成功应用在大沙河砷污染治理上,在国内外河流污染尤其是砷污染治理上尚属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