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淮安一案例荣获“十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

2024-03-06 21:22:27| 来源:中国网•东海资讯| 分享到: | 字体:
链接已复制
淮安白马湖位于江苏省淮安市区东南约30公里,东贯大运河、南接淮河入江水道、西倚洪泽湖、北衔淮河入海水道,是南水北调工程东线过境输水湖泊、江苏省十大湖泊之一

喜报!淮安一案例荣获“十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

  案例背景

  淮安白马湖位于江苏省淮安市区东南约30公里,东贯大运河、南接淮河入江水道、西倚洪泽湖、北衔淮河入海水道,是南水北调工程东线过境输水湖泊、江苏省十大湖泊之一、全国15个生态良好重点保护湖泊之一,相继获批国家湿地公园、国际重要湿地、省级水利风景区,又获评全省首批生态文明建设典型。

  白马湖水域面积113平方公里(淮安市境内92平方公里),湖体南北长17.8公里、东西宽6.4公里,生态环境优良,水产资源丰富。湖区涉及淮安市淮安区、洪泽区、金湖县和扬州市宝应县共4个县(区)、2个省属农场(白马湖农场、宝应湖农场)。

  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白马湖沿湖乡村过度围养,开发利用面积占湖区总面积的92%,原有的15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因随意圈圩减少近1/4,加上周边城市尾水和上游河道污水的排入,湖体水质日趋恶化,湖区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沿岸交通阻塞,湖面舟楫难行,放眼望去,不见湖水碧波,只有沟壑纵横、围网参差。

  2009年,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从白马湖过境补水,为确保调水水质安全,2010年,市委、市政府决策启动白马湖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自主投资13.39亿元,组织实施退渔还湖、退圩(围)清淤、尾水改道、环湖道路等16项工程,湖泊调蓄和涵养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恢复。2013年白马湖参与国家良好湖泊竞争立项,12月18日顺利入围国家15个重点保护湖泊,在国家、省级生态环境及财政部门的关心下,共获得中央专项扶持资金10.3亿元。

  2009年以来,白马湖按照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始终践行“两山”理论,坚持“保护优先”的开发理念,大力实施“四湖”工程,即“退圩还湖、清水入湖、清淤净湖、生态养湖”,7大类36项工程累计完成投入近34亿元。

  具体做法

  一是实施退渔(圩)还湖。自启动白马湖生态保护工作以来,全市共清退养殖面积约14.15万亩,转移安置3319名专业渔民,并将其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消除渔民退休后的后顾之忧;对退渔后的湖区圩埂、淤泥等进行清理,并将淤泥进行集中堆放,使湖区水面面积由原来的42.1平方公里扩大到86.7平方公里,极大地提高了湖泊的防洪能力。

  二是实施清水入湖。对白马湖上游的草泽河、浔河、花河等10条入湖河道进行全面整治,采取控源截污、河道清淤、驳岸防护、生态修复等多项措施,实现河道清水入湖。

  三是实施清淤净湖。通过退圩还湖和景区建设,累计清淤量达4000多万立方米,2020年通过实施白马湖南闸水源地取水口周边湖区清淤等措施,实现水源地达标建设。

  四是实施生态养湖。在上述几项措施的基础上,对沿湖岸边采用绿化、种植挺水沉水植物等生态修复措施,共实施湖岸生态修复近100公里,增加湖滨绿化面积200多万平方米、生态涵养林8000亩。同时对沿湖餐饮船、住家船、生产船进行整治,减少了湖区生产生活污染物排放。

  主要成效

  在“四湖工程”实施后,白马湖退养湖面14.15万亩,转移安置855户3319名专业渔民,清淤4000万立方米,湖区净水面扩大到86.7平方公里,较治理前增加一倍。实施湖岸生态修复约50公里,恢复湖滨带约34公里,增加生态涵养林近8000亩,湖泊生态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年排放量大幅下降,水质日渐趋好,由劣Ⅴ类变成总体稳定在Ⅲ类水标准,白马湖生态修复成效显著,入选2023年世界运河城市论坛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典型案例。优良的生态湿地引来多种珍稀物种栖息。白马湖湿地公园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39种,其中动物36种(I级保护4种、II级保护32种)、II级保护植物3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极危物种2种、濒危物种4种、易危物种6种,其中鸟类210种,包括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青头潜鸭、黄胸鹀,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小天鹅、震旦鸦雀等。

  从“臭水沟”到“清水湖”,变的不仅仅是生态环境,更是发展模式和路径。白马湖从生态再造到绿色兴起的过程,正是淮安绿色发展的缩影,给其他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首先要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打造“绿色高地”为统揽,举全市之力开展白马湖生态治理和修复,实现从“白马大沟”到“一湖碧水”的美丽嬗变。

  其次要注重系统整治。在生态治理过程中,坚持系统观念,从整体出发,既突出治标,也注重治本;既注重治水,又兼顾恢复生物多样性,实现了白马湖整体生态功能的提升。

  核心是生态价值转化。环境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的问题。在前期白马湖“治水”“养湖”的基础上,主动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初步构建了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可行模式,促进生态价值实现与转化。

  根本是要推动生态惠民。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更是群众创造“金山银山”的基础。不仅通过白马湖生态环境的修复,为游客提供了优美的休闲旅游目的地,更通过发展绿色产业,为周边群众提供了就业创业机会。

  下一步思路

  在此生态基础上,白马湖将继续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依托湖区绿色发展的空间优势、生态优势,做好白马湖国际重要湿地履约,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推动碧波绿水变成实实在在的“金元宝”。

  一是继续建强核心景区。以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牵引,围绕“一见清心”品牌形象定位,精心打造湿地公园、生态旅游景区和向日葵的故事景区,推出三岛奇遇记、渔乐湾、星空营地等精品文旅项目,打造一批品牌主题酒店、特色民宿客栈,形成了集休闲公园、度假酒店、餐饮娱乐、健身养生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

  二是持续举办特色活动。围绕白马湖的特色传统文化,开展景点、美食、购物、休闲相融合的特色活动,持续推出一系列季节性品牌活动项目,开展亲子马拉松、星空音乐节等节庆活动。继续举办主题菊花展,建成长三角地区面积最大、品种最全的向日葵示范种植区,打造“南葵北菊”特色展会,保证年接待游客量和旅游收入逐年增长。

  三是加大延伸产业链条。依托向日葵的故事景区种植葵花规模优势,开发葵花系列衍生产品;依托白马湖优质土地资源,种植药用价值高的金丝皇菊和徽州皇菊,开发菊香白马、葵香白马等系列产品,生产菊花酥、菊花茶、菊花酒等产品;管好、用好白马湖弃土区资源,建设白马湖油菜种植基地、白马湖牧场、白马湖稻米基地等项目,将生态价值有效转化,形成一定的景观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是强化带动乡村振兴。秉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理念,创新运用“公司+合作社”模式,带领10个乡村渔业合作社,引导上岸渔民创业、就业,解决上岸渔民生产生活问题。景区绿化养护、水面保洁、安保等岗位不断向沿湖农民、渔民倾斜,鼓励引导农民、渔民从事农家乐、渔家乐等产业,帮助致富。(图文/淮安市生态环境局)

【责任编辑:DH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