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已三年。三年来垃圾分类推进情况如何?10月30日,南京市城管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全面介绍了三年来南京市坚持全民参与、共治共享,全面推进、全域覆盖、全民动员,全力以赴打好垃圾分类攻坚战和持久战,不断提升垃圾分类工作质效情况。
三年来,南京不断完善垃圾分类体制机制建设,建立了一套涵盖规划建设、源头减量、分类作业、宣传动员、检查考核等各方面,以条例为总纲,政策、标准配套比较齐全的制度体系,以及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领导和管理考核体系、宣传动员体系、保障支撑体系,不断增强垃圾分类工作合力。
据统计,过去三年,南京从前端收集、中端运输到末端处置,垃圾分类体系闭环建设已完成,全市5582 个小区建成一类垃圾分类收集点(房)3854个、二类垃圾分类收集点(亭)7220个,设置规范化桶点572个、流动收集点313个,实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集中投放。新增新能源垃圾收运车305辆,推进环卫企业“直收”,针对不同应用场景,采取其他垃圾、厨余垃圾定时收运,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定期或预约收运,沿街商铺流动收运等模式,制定分类收运路线图,实施“不同种类、不同车辆、不同去向”分类收运。全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10000吨/日,建成9座厨余垃圾集中处理设施,140处厨余垃圾小型处理设施,厨余垃圾处理能力达到3100吨/日,江南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项目预计今年底建成,形成比较充足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能力。
垃圾分类是一项需要全民共同参与的行动。南京市垃圾分类志愿者总队副总队长范国宇介绍,南京垃圾分类稳步推进的过程中,志愿者的示范引领作用有目共睹。仅今年以来,南京各区就已组织举办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4008场,志愿者参与人数达57533人,志愿服务时长达到7.5万小时,覆盖了4657个小区,新招募垃圾分类志愿者约14800名,将引导带动更多人参与垃圾分类,营造了生活垃圾分类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社会氛围。截至目前,全市现有区级垃圾分类志愿者大队12支,根据辖区实际,全市共成立志愿者中队86支,并成功创建了建邺区“分莫愁”、浦口区“浦小净”、鼓楼区“鼓励分”、秦淮区“秦分类”等共8个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品牌。截至目前,全市垃圾分类志愿者注册总人数达到9.1万人。
据南京市城管局环卫处副处长龙瑞介绍,根据《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南京制定一系列配套文件,涵盖了规划建设、组织动员、源头减量、分类作业、考核奖惩等各方面,形成了以《条例》为总纲,配套政策、标准比较齐全的制度体系。针对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设施不完善,南京大力开展“四整治四提升”行动,对全市910个小区收集点数量不足、容量不够、功能不全问题,加快推进补数量、增容量,完善洗手、破袋、照明、遮雨等便民设备;针对收集点脏乱差问题,实施“确桶、净桶、规桶、贴桶”,更换垃圾桶9586个,加强日常保洁维护,加强桶边指导和巡查;针对前端收集车辆抛洒滴漏、车容不洁、混收混运等问题,加强信息化监管措施,严格执行收运线路图作业,加强对收集车辆和人员管理,坚持对混收混运零容忍;针对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不履行责任问题,对责任人加大警示教育力度,对拒不整改责任人立案查处,强化刚性约束,今年已办结垃圾分类案件15682件。
为更好推进资源回收,三年来南京市因地制宜设置流动回收点347个、智能回收箱点424个、自助交投袋点138个、物业代收点51个、多功能复合回收点304个,让居民交投、交售可回收物更方便、更实惠。进一步加强对回收分拣中心、回收站的运行监管,加强下游处置利用渠道的区级统筹,“点、站、中心”三级可回收物回收体系进一步完善。
龙瑞说,明年城管局将持续推进小区硬件设施的完善,制定小区垃圾分类收集点的问题清单,按照“一小区一方案”推进硬件设施更新改造。“把现在存在的数量不足、容量不够、功能不全的收集点改造好。把基础打得更牢,居民的垃圾分类质量将会有逐步的提升。”同时,在“争优除差”中,一年来,南京市创建238个省级垃圾分类达标小区,小区环境得到改善,居民投放体验感进一步增强。着力破解群众关心的设施不足、管理薄弱等急难愁盼问题,完成除差小区259个,合计去年累计除差855个。明年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基本消除差类,目前可以预计,到年底除差将达到3%以下,明年把这‘最难啃的骨头’啃掉。(图文/宁城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