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环保 > 热点资讯 > 正文

海安:“清水工程”生态修复惠民生

发布时间:2017-09-27 14:23:11  |   来源:人民网  |   作者:刘宁  |   责任编辑:DH031
20多米宽的海北中心河,从高新区的海北、新丰、凤山村逶迤而过,间或有水鸟掠过水面。4年前,这条河里满是水花生、浮萍,以及村民们抛弃的各种杂物,如今,清亮的河道碧波荡漾,水边的

  20多米宽的海北中心河,从高新区的海北、新丰、凤山村逶迤而过,间或有水鸟掠过水面。4年前,这条河里满是水花生、浮萍,以及村民们抛弃的各种杂物,如今,清亮的河道碧波荡漾,水边的芦苇在秋风中摇曳生姿。村民袁仁凤告诉记者:“现在这段水面我承包养鱼了。由于河水干净,养殖的鱼品质好,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当下,无论是在外创业回乡探亲,还是外地来海旅游的人,都会感到海安水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觉得海安充满了灵动的气息。漫步海安城乡,映入眼帘的是河水碧波荡漾,两岸绿树掩映,天上白云朵朵,一个和谐美丽的新海安令人心旷神怡。

  海安的生态美景,得益于“清水工程”的实施。

  海安地处长江、淮河两大水系交汇处,河网密布。全县现有一级河道7条约204公里,二级河道19条约305公里,三级河道346条约1566公里,四级河道845条约1668公里。为改善和修复事关民生的水生态环境,海安从2007年起大规模推进河道疏浚整治工程,落实河道长效管护措施,先后实施了“百河千里”标准化工程、“河长制”管理、“以河养河”生态保洁工程,2013年3月份在全省率先成立“河长制办公室”,探索推进“河长制。”

  从2013年起,海安大力实施“清水工程”,围绕“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目标,通过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畅通水系、“以河养河”等措施,实现了各功能区水质环境持续改善。通过不断创新治水思路,优化治水路径,形成了“一、二级河道及通航三级河道市场化运作机械化保洁,三、四级不通航河道清水工程‘以河养河’生态保洁”的河道长效管护工作特色,逐步恢复了“水清、河畅、鱼游、景美”的自然风貌,群众的满意度与日俱增。

  “随着老百姓收入的提高,人们对赖以生存的空气环境和水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环保意识也不断增强。而家门口的河水变清、没有异味后,这对于一些在外的游子来说,记忆中的家乡又回来了。”常年在上海打工的海北村村民刘永益如是说。

  据县河长办工作人员介绍,这样的变化得益于连年组织人员对全县河道内的白色垃圾、水草及动物尸体、漂浮物实施定期打捞,并同时对一、二级河内各类网具、沉船及河坡垃圾采取专项清理行动。县政府下发专项清障交办单,县领导多次现场督查督办,河面保洁效果有了极大提升:河水清了,船可行了,有人钓鱼了。目前主要河道基本达到了“无动物尸体、无成块有害水生植物、无各类秸秆、无生活垃圾漂浮物”的“四无”目标。

  此外,我县先后投入近亿元帮助养殖户建成3000多个蓄粪池和5大畜禽粪便处理中心,杜绝了以往一些养殖户将畜禽粪便直排至河道的现象。

  现在,无论是在乡村悠然垂钓,还是在城市河边漫步,你都会明显感觉到:河水活了,城乡美了,呈现一幅“水质量提高、水循环正常、水安全保障、水生态良好、水景观优美”的生态水景。

  “清水工程”+河道长效化管护,海安先行先“结果”。2014—2016年,海安连续三年获评省骨干河道管护工作优秀等次,2015年,海安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县”,2016年在全省农村河道长效管护考核中,海安被评为一类等次,在全省长江以北县、市中名列第一。

  今年以来,海安将“清水工程”与生态文明建设、村庄环境整治、全面落实“河长制”以及“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等有机结合全力打造“升级版”清水工程,让这方水土更加令人向往。

  海安“清水工程”的持续实施,不仅造福了一方百姓,也吸引了长三角以及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人们翘首以待的“蓝天碧水”如今已不再是梦想——在江海大地上,一幅“生态海安”美景图正徐徐展开。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