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美丽灌南 > 正文

灌南:高质量发展当先锋 后发先至作表率

发布时间:2018-09-27 09:07:46  |   来源:新华日报  |   作者:管三松 许士勇 赵占成  |   责任编辑:许蓉
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灌南县迎来了建县60周年。这个年轻的县,经过60年的发展,如今已傲然屹立于黄海之滨,到处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激情,人民生活、城乡面貌、社会经济均发生了翻天

  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灌南县迎来了建县60周年。这个年轻的县,经过60年的发展,如今已傲然屹立于黄海之滨,到处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激情,人民生活、城乡面貌、社会经济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近三年来,灌南县坚定政治站位,高举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大旗,大力度调整经济结构,高强度推进转型升级,面对重重困难矛盾,勇于担当,负重奋进,科学施策,80万人民凝心聚力,攻克了一个个难题,书写了一曲曲高质量发展之歌。

  以绿色为底色,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工业经济迎难奋进。经过多年发展,灌南县已基本形成化工医药、冶金机械、板材家具、酿酒食品等支柱产业,拥有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临港产业区、太仓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四大工业园区。近3年来,灌南县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瞄准绿色建材、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等绿色新兴产业,建成光电产业园,集聚电子产业、光电产业20多家。先后引进三木精密电子、利伟智能制造、亿达薄膜、金钻高新材料、3D陶瓷后盖产业园等超亿元项目,目前已形成颇具规模的新材料生产基地。亚新钢铁、兴鑫钢铁入选2018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亚新钢铁投资20亿元的延展金属精加工、兴鑫钢铁投资50亿元的热轧H钢项目启动实施,进一步拉伸了钢铁产业链。着力打造竹木草制品全国质量安全示范区,竹木草制品年产值达30亿元,年实现出口贸易额占连云港市木材产品出口七成以上。举全县之力,投入近20亿元,实施 “1+2+6工程”,强力推进化工园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完善,卫生防护区内居民搬迁完成,金圆固废、亚邦热电联产项目投入运行,高架综合管廊、雨水明渠、污水处理厂提升、道路改造、绿化亮化等工程相继竣工,化工园区的环境面貌发生脱胎换骨变化。

  现代农业增势强劲。按照“大农业、大食物”、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精致农业、“互联网+”发展理念,规模化发展葡萄、食用菌、淮山药和稻鱼综合种养四大现代高效农业。目前,全县已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基地3.5万亩,被确立为“全省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县”;设施葡萄达3万亩 ,“夏黑”“阳光玫瑰”等葡萄在全国优质鲜食葡萄评比中荣获金奖;改变传统种植方式,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产出效益,引进新品紫玉淮山药,目前种植面积已达1万亩;建成现代农业园区,园区内有工厂化食用菌生产企业40多家,年产值达到55亿元,工厂化食用菌产业集聚度全国第一,成为“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第一县”,全县从事食用菌生产的产业农民达到1.6万人。成功推动裕灌食用菌与美国著名私募基金KKR集团合作,引进资金3亿美元。大力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新建粮食烘干中心7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114家,家庭农场332家,获全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机械化总水平达87.9%。

  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施。围绕“产业强、村庄美、农民富、治理优、乡风淳”,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开展产业振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县域美丽乡村建设和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等工作。今年以来,把推进农村集中居住及新型社区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全面抓手,计划通过整村推进、扩大规模、镇村结合等方式,加快建设田园综合体、特色田园乡村、融合式集中居住区等形态各异、功能完备的新型农村社区。目前,全县每个乡镇已排出1—2个居住500户以上的新型社区拟开展先行先试,以此推动面上工作。灌南农村的环境越来越美,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以创建为引擎,城市建设脱胎换骨

  “双城同创”提升城市形象。自2017年开展省级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创建以来,灌南城市形象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群众的认同感和满意度前所未有地增强。对172个老旧小区、家属院进行整改提升,完成60条背街小巷整治,88个物业小区、23个商业广场环境根本改善;改造、新建公厕129座,新增移动式垃圾压缩中转站20座,公厕保洁和管理水平达到了“六无六净”标准;对县城区宝隆、聚龙商贸城等6个农贸市场提档升级,新建亚欧农产品批发市场;引进客商投资建设洲业汽车城,成为覆盖灌南、服务周边的以汽车为主题的大型区域市场综合体,新建建材市场、废旧物品收购市场、大货车停车场3个专业市场,有序引导城区汽车销售及二手车市场、建材门市、废旧物品收购点等入驻专业市场集中经营;按序时、分批次对城区34条道路、22个商业广场、6条河岸集中整治,修补破损路面近万平方米,清理出公共空间约16.2万平方米,真正实现还公于民;新建垃圾填埋场和垃圾焚烧发电厂,全面满足城乡垃圾处理需求。建立“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垃圾处理机制,镇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农村垃圾处理进一步规范化。高水平创成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县城,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创建考核评估验收。

  棚户区改造利民惠民。自2016年5月启动棚户区改造以来,到今年8月底,已征收58个地块,征收房屋11300户,282.3万平方米,创下了征收速度快、征收数量大、群众满意度高的良好效果。在棚改中,灌南迎难而上,积极破题,构建“阳光征收”机制,恪守“公开公平公正、合情合理合法、依法依规依纪”原则,对政策依据、征收决定、安置方案、工作流程、补偿标准、评估结果、奖励政策、困难救助、征收协议、补偿款支付实行“十个全公开”,棚改相关信息全部上墙公示,还对困难家庭实施补偿和过渡期安置。严格控制土地出让价格,县城商品房价格保持平稳,商品房建设量、销售量增幅在全市最高,形成了棚改与商品房建设良好互动格局,有力促进了房地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城市基础设施提档升级。3年来,先后实施了人民路、新东路、苏州路等27条主干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太仓北路、扬州北路、泰州北路等5条断头路得到打通延伸,新建了环城北路、新莞路、学院路、湘江路、硕湖路等11条道路,城市路网更加便捷通畅。新建了民生桥、盐河三桥北半幅两座城市桥梁,城区盐河上桥梁达5座,进一步构通了盐河两岸,有力缓解了城区交通拥堵压力。同步规划实施“五线入地”和雨污管网工程、绿化工程,建一条路成就一段风景。全面推进“生态活水工程”“城市增绿工程”,对县城水系实行综合治理,将北环河、郑于河、东西悦来河等7条城市内河联通,同步建设河岸绿化游园、健康步道,形成水网互通、绿水环绕、河清岸美的景观水系,着力打造亲水型宜居城市。

  以人民为中心,民生改革亮点纷呈

  农村小水厂改革顺利完成。把解决饮用水问题作为民生工程的头等大事来抓,先后启动了取水口西线输水工程、硕项湖水厂工程、田楼水厂工程、覆盖全县的主管网工程、环状管网工程和备用水源地工程。克服重重困难,对全县214座小水厂进行整体回收,彻底解决区域统筹供水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于2016年底全面实现城乡一体化供水,全县80万城乡居民全部吃上“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同服务”的深度处理的自来水,告别了长期使用地下水的历史。

  教育卫生改革高强度推进。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改薄”工作进程,近3年来,先后新建了扬州路实验学校、实验中学新校区、未来星幼儿园、硕项湖小学、惠泽路小学,第二中学改扩建工程、淮河路实验学校、沂河路学校、苏州路幼儿园正在建设中,有效缓解了县城学校大班额问题,解决了学区内适龄儿童“有学上,上好学”的问题。推出校长职级管理、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全面启动集团化联盟制办学改革,在全县义务教育阶段组建4个城区教育集团、9个城乡教育联盟,推进县域内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第一人民医院建成使用,弥补了县城公立医院不足的短板。县妇幼保健院即将竣工投用,95%的村卫生室达到省规范建设标准。大力推进医联体模式,医联体成员规模扩展至“1+17”,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实施医药价格综合改革、药品零差价改革,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医生重点人群签约率达72.6%,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小病不出镇、大病到县城”的良好格局,众多看病群众获益。

  深入推动便民服务改革。“三个一”行政体制改革快速推进,行政审批局正式成立,首批将19个部门的121项行政许可事项划归到行政审批局,探索出“一窗进件马上办”“提前介入并联办”“部件暂缺容缺办”等富有特色的创新举措;综合行政执法局在全省率先挂牌,分属不同部门的22个行政执法大队整合成市场监管、社会事业、交通、农业、城市管理5个综合执法大队,全部进入综合行政执法局;推行“不见面”审批改革,“互联网+政务服务”运行良好,公布455项“不见面”审批(服务)事项清单,1044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县镇村三级全程在线“网上办”,审批时限平均缩短了70%以上,全面突破省定“3550”改革目标;对不动产登记职能有效整合,将水、电、气、有线电视等过户事项同步办理,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将不动产登记“四审”减为“一审或两审”,各类业务承诺办结时限比法定时限提速90%以上,一日内办结率达77.26%; “扩权强镇”在堆沟港镇顺利运行,向该镇下放管理权限535项,远离县城的东北部园区和居民就近就可办理各种审批事项,极大地方便了群众。

  社会保障改革稳步推进。在全省率先推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合并集中征缴,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98%以上。实施“海西英才计划”,推出“21条”优惠政策和8条补充政策,加快推进两岸青年创业园、颐高电子商务产业园等“众创社区”建设,建成3个人力资源专用市场,常态化开展招聘培训活动,两年来吸引返乡创业466人、返乡就业12084人,引导自主创业4995人,创业带动就业13611人。积极推进“互联网+智慧养老”建设,“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建成41家示范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构建“阳光低保”改革新机制,大力推广“三选三评四监管”工作法,有效解决了“谁来评、怎么评、如何管”难题,“阳光低保”做法得到广大群众、社会各界充分认可和广泛赞誉。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