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美丽灌南 > 正文

“强富美高”新灌南:让群众感受到发展温度

发布时间:2018-09-04 09:40:47  |   来源:人民网  |   作者:孙荪 王石磊  |   责任编辑:赵心怡
灌南县汤沟镇汤沟村的付学林在2017年终于吃上了和县城一样的自来水。从自己打井到小水厂供应的地下水,再到如今的自来水,他感慨颇多:“以前一壶水烧开,壶底都是水垢,自从去年改水后

  灌南县汤沟镇汤沟村的付学林在2017年终于吃上了和县城一样的自来水。从自己打井到小水厂供应的地下水,再到如今的自来水,他感慨颇多:“以前一壶水烧开,壶底都是水垢,自从去年改水后,我们和城里人吃上了一样的水,现在做出来的米饭都比原来的香。”

  2016年,灌南县投入超10亿元,让全县11个乡镇238个行政村都吃上了和县城一样的自来水,在江苏率先实现了“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的城乡供水一体化目标。

  对于经济欠发达的灌南而言,这样的投入到底值不值?“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工作追求。”灌南县委书记李振峰说,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更应将民生福祉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使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发展的温度、实实在在享受到发展的红利。

  两年多来,灌南县紧紧将民生福祉作为发展共识,实施了城乡供水一体化、棚户区改造、高效农业产业化、美丽乡村建设等一系列民生工程,群众认同感、满意度显著提升,一个“强富美高”的新灌南形象正日渐清晰。

  做强做大高效农业产业 让群众过上好日子

  两年多来,灌南县着力培育绿色建材、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等绿色新兴产业,有效提高了工业的科技含量和整体实力,成为县域经济的强劲支撑。

  在坚持工业强县的同时,灌南县将目光放到了更广大的农村,强力实施产业立县工作。两年多来,灌南县积极发展的稻渔综合种养、食用菌、葡萄、淮山药等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已呈现了蓬勃的态势,促农增收效果明显。

  在李集乡新民村,2017年启动建设的4500亩稻渔果基地已初见规模。其中虾稻混养4100亩,果园400亩。目前,虾稻混养区第一期投放的小龙虾已全部捕捞销售完毕、进入了水稻培育生长期。

  “全年基本能够实现亩增收1000至2000元左右。”李集乡党委书记陈跃军表示。

  位于灌南县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裕灌现代农业科技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白蘑菇生产基地,2017年实现产值3亿元。包括裕灌在内,园区着力打造的食用菌产业集群年产值已达50亿元,为当地农民提供了1.6万多个就业岗位。

  在“工业强县 产业立县”的发展过程中,灌南县还充分利用了在外灌南人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实现返乡创业有支持、回乡就业有保障。截至目前,有超过400名灌南人返乡创业,有超过6000名灌南人返乡就业。

  王祝林便是其中之一。2017年初,张店镇马台村的王祝林受返乡创业政策感召,从印尼回到灌南。他一同带回来的,还有淡水澳龙养殖技术。

  “家乡给我提供了免费的办公室和30亩养殖试验基地。”王祝林说,目前其淡水澳龙养殖规模已扩大至100余亩,带动了近10户农民走上致富道路,每户农民增收3000至7000元。

  如果说王祝林的淡水澳龙养殖还处在起步阶段,黄维的稻渔生态综合种养基地则已颇具规模。其返乡后在汤沟镇金星村投资的稻渔生态综合种养基地流转土地近1500亩。2017年,基地亩产无公害稻米600公斤、龙虾90公斤,年经营收入1000万元,带动了当地60多名留守人员就业,为村集体增收16万元。

  实施系列民生改造工程 让群众美进心坎里

  经济逐步变强、百姓逐渐富裕,灌南县的城乡环境也逐步上了一个台阶。

  作为环境整治的一项重头戏,棚户区改造在2016年被提上了议事议程。2016年前,灌南县城住在棚户区、老旧厂区和城中村的居民有2.1万户,涉及房屋近500万平方米,占比达整个县城的1/3。

  “以前我们住的房子环境特别差,院子里没有卫生间,附近的两个公厕脏得不得了,有时候脚都插不进去。”陈如云住了几十年的灌南县食品公司家属区是棚改的一个重点地段,在详细了解拆迁政策后,她第一时间就签订了拆迁协议。

  棚改难,最难在拆迁。在棚改过程中,灌南县构建了“阳光征收”机制,制定了“公开公平公正、合情合理合法、依法依规依纪”的18字原则。“我们真正做到了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钉子户’讨巧。”李振峰说,在棚改过程中,灌南县在始终秉持一根尺子量到底的同时,充分从民生出发,顺带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

  王立琴原本算是棚改过程中的“钉子户”。她和丈夫居住在日杂公司的家属区,多年前日杂公司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倒闭,欠了王立琴一万元工资。在棚改过程中,工作人员协调日杂公司负责人利用集体拆迁款偿还了王立琴家的债务,同时也顺带解决了他们家的社保问题。

  数据显示,自2016年5月启动棚户区改造以来,灌南县已完成房屋征收约1.2万户、近300万平方米。值得一提的是,在棚改过程中,灌南县实现了与房地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让群众搬得出、买得起,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未发生一起信访问题。

  两年多来,通过省级文明城市和省级卫生县城“双城同创”工作,灌南县还清出公共空间16.2万平米,提档升级6个农贸市场,整治出新16条背街小巷、22个广场,新建改建公厕115所,并建立健全长效运行机制,县城环境得到彻底改观。

  在农村,灌南县强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计划,全面建成20个精品村、150个重点村,整洁村实现全覆盖,升级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100个以上。

  作为饮用水源地的硕项湖,在保障县城及周边乡镇40万居民生活用水的同时,建成约2000亩水面、1500亩生态绿化、1600余亩生态景观林。漫步湖畔,荷花摇曳、鱼鸟成群,这里已成为灌南人休闲健身的首选场所。

  新时期灌南精神唱响海西 干群更有做事精气神

  “经济虽然有所发展,更怕精神世界成为沙漠。”李振峰表示。

  2017年以来,灌南县启动开展了“热爱灌南 奉献家乡”主题行动,通过学习讨论、主题宣讲、文化下乡、征文书画等各种方式,统一发展共识,凝聚发展合力,催生了“尚德守信、开放包容、务实创新、担当奉献”的新时期灌南精神,为灌南县经济社会发展注足了强劲的精神动力。

  为更好地让新时期灌南精神为广大群众所熟知,灌南县还编写了《新时期灌南精神之歌》和《新时代灌南之歌》,各类网络平台的点击、转发和下载率已超过50万次。

  主题行动还滋养了淳正民风,有效促进了社风民风的极大好转,而社风民风的好转又带动了政治生态环境的好转,形成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如今的灌南县,赏心悦目的文化墙在城乡随处可见,好人园、好人广场、好人榜成为公共休闲场所的热点。2017年以来,灌南涌现出了王玉军、张敏、李福建等12名“中国好人”和“江苏好人”,灌南驻杭州流动党员党委书记邵中国更是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

  “灌南县建县60周年系列活动即将开启,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推进‘强富美高’新灌南建设,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增强老百姓的幸福感,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继续迈出坚实步伐。”李振峰说。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