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美丽灌南 > 正文

离乡不离党时时受教育 灌南县“四共四好”抓实流动党员教育管理

发布时间:2018-07-23 14:00:07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蒋开斌 张春丽  |   责任编辑:许蓉
美丽灌南 江苏省灌南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其中,常年在外务工的党员达3700多人。针对流动党员存在“娘家”“婆家”都管不好的难题,该县因地制宜、先行先试,先后在杭州、苏州、上海等流

  江苏省灌南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其中,常年在外务工的党员达3700多人。针对流动党员存在“娘家”“婆家”都管不好的难题,该县因地制宜、先行先试,先后在杭州、苏州、上海等流动党员相对集中地建立了驻外流动党组织,推行流出地与流入地“共建共管”联动机制,探索出“四共四好”模式,开辟出一条新时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离乡不离党、时时受教育”的新路子。

  共建组织安好“家”

  党支部是党的自身建设和管理党员最基本的单位,解决“流动党员之家”的问题至关重要。灌南采取聚集地单建、企业统建、挂靠商会联建等方式,在上海、杭州、苏州等地成立创业人员支部、商会支部、青年支部等流动党组织14个。灌南县委积极争取流入地党(工)委的支持,优化党组织设置,按地域相邻、工作集聚、行业相近、便于管理的原则,将流动党员编入相应党支部和党小组,灌南县在外流动党员全部纳入管理。与流入地党(工)委组织部门签订“共建共管”协议,将流动党组织全部纳入当地党组织管理序列,有效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党员共管、工作共抓,整合两地之力抓教育,融入两地发展抓管理,彰显两地管理叠加效应,营造了流动党员之家的温馨氛围。

  共同管理补好“钙”

  针对流动党员工作居住分散、个体需求多样等特点,该县在教育管理上因地制宜,建立了流出地保障、流入地纳入、驻外党组织主管的三方协同机制,力争在时间安排、形式和内容上适应流动党员的特点和需求。县委明确“党建带群建”,由组织部门牵头,联合工、青、妇等部门为流动党组织提供全程服务指导,县委有关领导先后实地调研指导10余次,开展送学送法活动22场次,划拨10万元县管留存党费,专项用于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在全县选派3名党建工作指导员定向联络指导流动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和党员教育管理;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给予“两基本一共享”全方位支持,即提供党组织活动的基本阵地,完善流动党员管理的基本制度,其会议室、资料室以及电教设备等教育管理资源与流动党组织共享;驻外流动党组织发挥党员教育管理的主管职能,认真落实流入、流出两地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和规划,积极打造流动党员“政治、奉献、争先”三大课堂,结合实际开展集中学习、党性教育、爱心帮扶、返乡创业座谈和社区服务等系列活动,有效实现党员教育管理经常化、规范化。

  共育书记带好“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抓好抓实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该县始终注重选优配强支部书记这个“关键少数”,推动头雁在前飞、带头作表率。该县将流动党组织书记培训纳入两地基层党组织书记能力提升计划,将党员教育管理纳入书记抓党建责任清单和两地年底党建工作“联述联评联考”重要内容,促推支部书记在党员教育管理上履职尽责。制定党员教育管理“以一带三”责任清单,每名支部书记每月至少认领3个微心愿、联系3名重点服务对象、3名“新市民”、3个流动服务小组,给他们压担子、定任务,推动他们在流动党员队伍中处处带头。组织流动党组织书记互学互促,定期组织驻外流动党组织座谈交流和实地观摩,分享经验、取长补短,激励流动党组织书记更好地发挥“头雁”作用,把党员教育管理推向深入。

  共享服务搭好“台”

  灌南县紧抓“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契机,围绕“学”和“做”两个核心,推动党员教育管理更加务实高效。在流动党组织中开展了“比形象、比服务,学邵中国”的“双比一学”活动,以强化流动党组织政治功能为引领,将党员教育管理寓于系统化学习和社会化服务之中。在“学”上,针对流动党员相对分散、工学矛盾突出的实际,利用周末节假日等较为宽松时间组织集中开展学习活动。建立流动党员QQ群、微信群,推送微信“微党课”、开辟“网上论坛”等,实现流动党员全天候“指尖阅读”,推动学在经常、融入日常。在“做”上,依托“七叔”居家服务社、返乡创业服务吧等平台,组建“比学团队”,搭建“比学擂台”,引领流动党员在服务中强党性、亮身份、树形象。深入开展服务家乡发展创办一个项目、吸引一笔资金、引进一项技术、提供一条信息、带富一批群众“五个一”活动,带动90多名外出党员回乡创业,牵线60余名客商到灌南投资兴业,为家乡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有效激发流动党员责任意识、服务意识。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