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间工艺”

发布时间:2019-07-15 13:56:45  |   来源:中国网•东海资讯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许蓉
徽派古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民居、祠堂、庙宇、园林等建筑的柱子、梁架、匾额、门楼、门楣、屋檐等几乎遍布砖、石、木雕刻,常称为“徽州三雕”。2019年7月6日,安徽师范大学“一缕

  ——安徽师范大学“一缕阳光”赴黄山徽文化之“徽州三雕”传承与保护调研实践团队

  徽派古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民居、祠堂、庙宇、园林等建筑的柱子、梁架、匾额、门楼、门楣、屋檐等几乎遍布砖、石、木雕刻,常称为“徽州三雕”。2019年7月6日,安徽师范大学“一缕阳光”赴黄山徽文化之“徽州三雕”传承与保护团队远赴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三位老师带领十五位同学分三组展开调查。沿途考察了潜口民宅,徽州文化博物馆,徽派雕刻博物馆,胡开文制墨厂,方氏砖雕万安罗经文化博物馆,陆俊根雕,宏仁大师墓,黄宾虹纪念馆,徽州古城,歙县虬村,黄宾虹故居,吴氏宗祠,齐云山道教文化,胡适故居,胡开文故居,绩溪博物馆,徽州古版画博物馆,新安碑园,歙县博物馆等地以及采访了柯仲运、柯海蓝夫妇,吴铁军老先生和文化名人许琦大师。“三雕”之美,精美如诗,让人印象深刻,令人叹为观止。本篇图片来源于黄山地区的歙县,徽州古城等地。考察徽州,冒雨穿行,为徽州三雕之零星记录。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间工艺”

  凝重浑厚的石雕

  石雕在徽州城乡分布很广,类别众多,主要用于祠堂,寺庙,牌坊,塔桥等。同时也会出现在栏杆,水池,花台,抱鼓石,石狮上面,内容多为象征吉祥的龙凤,仙鹤,猛虎等。在雕刻风格上,浮雕以浅层透雕与平面雕为主,质朴高雅,浑厚潇洒。圆雕整合趋势明显,刀法融精致于古朴大方。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间工艺”

  上图为位于徽州古城内的许国石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名大学士坊,石坊四面八柱呈“口”字形,故俗称“八角牌楼”是我国罕见的典型明代汉族石坊建筑。石坊上遍布雕饰、古朴豪放,为徽州石雕工艺中的杰作,被誉为“东方的凯旋门”。

  潜口民宅方氏宗祠坊建于明嘉靖丁亥年(公元1527年),立牌坊者希望子孙后代入仕为官,光宗耀祖。四柱三间五楼,用徽州的白麻石雕琢砌筑,通体遍饰高浮雕,上枋和额枋的图案全都镂空,牌坊的设计者不仅取意深远,而且图案设计生动,雕琢工艺精妙绝伦,这些都是徽州石雕艺术的杰作。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间工艺”

  精妙绝伦的木雕

  徽州地区盛产木材,建筑物绝大多数以砖、木、石结构,尤其以木料为多。木雕根据建筑物体的部件需要与功能,采用圆雕,浮雕,透雕等表现手法,以其独特的建筑空间和雕刻装饰展现着艺术魅力,赢得了世人的瞩目。徽州木雕题材广泛,有人物、山水、花卉、禽兽、虫鱼以及各种吉祥图案等。明代中期后,随着徽商财力的增强,木雕艺术也逐渐向精雕细刻

  过渡,多层透雕取代平面浅雕成为了主流。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间工艺”

  在初步了解木雕后,我们采访了根雕艺术家陆俊,并参观了他的根雕工作室。在足足三层高的工作室中,我们有幸看到了陆俊大师的代表作——《先哲》。大师向我们介绍,这件作品取材于生长2000多年的南方红豆杉枯根,其自然老死后经过百年的风化、雨水冲刷,剩下的筋骨线条细腻而优美,作者在创作前经过慎重构思,丰富的想象,并结合树根天然的曲线因材施艺,一气呵成,作品以一位博学多才、胸怀广阔的先人为题材,展现出至高无尚并超越一切的思想境界,整件作品创意独特,构思绝妙。给观者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以及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间工艺”

  典雅庄重的砖雕

  砖雕是徽州盛产质地坚细的青灰砖上经过精致的雕镂而形成的建筑装饰,广泛用于徽派风格的。门楼、门套等处,使建筑物显得典雅、庄重。是明清以来兴起的徽派传统民居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份。

  我们参观了方氏砖雕以及他们的工厂。徽州工匠们凭借锯、凿、尺、刀、板、锤、铲等各式工具开展工作,雕琢出一件件巧夺天工的精品。徽州砖雕,正是在这种浓厚的匠人氛围中,逐步走向百花齐放的盛况景象。徽州砖雕的图案,有花鸟、人物、戏出、生活场景和吉祥纹饰等。工艺精细,雕刻工整,运线流畅,主题突出,层次分明。砖雕装嵌其中,十分和谐调。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间工艺”

  徽州三雕是古徽州文化的沉积物,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思想和意识形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个性。它是经过几百年时间的过滤与嬗变的文化遗产,通过对它的调查研究,将有助于启迪我们的智慧,有益于传承组保护中国传统艺术的真正内涵。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