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财经 > 产业 > 正文

奶农倒奶杀牛愈演愈烈 散户嗅觉不灵敏总是吃亏

发布时间:2015-01-11 13:27:29  |   来源:中国江苏网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周权
从全国范围来看,江苏省从来都不是一个畜牧大省,然而,2015年开端的中国“奶业寒冬”的一缕寒风依然波及了江苏。“奶业寒冬”是媒体的说法,具体表现在企业牛奶收购价暴跌。

  散户之痛

  他们嗅觉不灵敏,总是吃亏

  冬天到来,目光长远的从业者早就嗅到了冰雪的味道。

  2014年底巨变的一次中国奶业论坛上,来自大企业和各地奶业协会的从业者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统一意见是2015年对于中国奶业来说,不好过。而持乐观态度的从业者,不足30%。

  即便是持乐观态度的从业者代表、中国奶协秘书长谷继承也认为,“现在的形势会给专门搞奶牛养殖的个体户或者小企业带来挑战和问题。”

  在这个行业中,个体户与小企业通常被称为“散户”,就跟在股市中的同名者一样,这里的散户往往会最早体验到冬天的寒冷。

  事实确实如此。

  从2014年底开始,山东、河北、内蒙古等地陆续传出有人倒奶杀牛的消息,过了元旦,这种消息愈演愈烈,连并非畜牧大省的江苏、广东,也出现了倒奶杀牛的现象。

  “他们确实是最容易受到市场波动影响的人。”江苏省奶业协会秘书长孙宏进介绍,江苏奶牛存栏量20万头,年产牛奶60万吨,江苏各地有很多牛奶企业,伊利和蒙牛也在江苏有厂,包括卫岗等地方品牌在内的大型奶企,大多有自己的牧场或者长期合作的奶农,而且,奶源不止来自一处。但散户奶农不一样,他们大多只为一个生产商供奶,一旦断供,不易保存的鲜奶只能倒掉。

  “他们没有话语权,又有很多不签合同,其实是处于一个非常吃亏的地位。”孙宏进说。

  影响还在持续

  阵痛期,也是转变时机

  虽然冬天已经到了,但目前感受到严寒的原料提供者还只有那些散户们——大型农场都与企业签订了长期合同,目前仍然不至于断供。

  在孙宏进看来,这主要的原因是,散户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搞乱了,再加上信息不对等所致。

  “江苏一年产牛奶60万吨,但江苏的厂商一年能够生产120万吨的商品奶,所以说,原料其实是有很大缺口的,如果从理想状态来看,杀牛、倒奶应该根本不存在。”孙宏进说,在这种情况下,散户之间更加应该抱团取暖。

  “要鼓励奶农通过合作社等形式,提高组织化程度,增强和企业对话的能力,同时也要鼓励加工企业向种养延伸,增强企业和奶农的关系。”孙宏进说,“另一方面,养殖户一定要跟企业签订合同,少数奶农没跟任何一家企业签订合同,只是达成一个口头协议,导致市场价格变化时,企业不收奶、奶农也没办法的情况,只能忍痛倒掉。”

  在孙宏进看来,目前,国外奶源的影响只是刚刚显现,未来还会持续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对于中国奶农来说,这是一个阵痛期,也是一个转变的时机,“提高规模化,另外要订单化生产。”

  “还要有长远眼光。”孙宏进分析说,国外奶农实力较强,他们可以长时间低价销售,可是一旦中国奶农杀掉了多数奶牛,他们就有可能会再提价,这对中国的乳企和消费者来说都不是好事。“一方面,本地企业要严格遵守购销合同,另一方面,也要从国家层面关注这一产业,普及奶粉等加工技术。”

  实际上,在大多数专家提议产业升级的时候,另外一些另类的样本也出现了。

  在江苏丹阳市,一家名为“龙之源”的鲜奶吧已经开了好几家分店,这家鲜奶吧的老板李严峰是一名90后大学生,在加拿大留学归来后,养起了奶牛,产出的牛奶并不会供给奶企,而是自己消耗。

  他消耗牛奶的主要途径就是自己开的鲜奶吧,每天清晨和下午,养殖场分两个时间段开始集中挤奶,牛奶出体后温度大约在30多摄氏度,经过制冷杀菌消毒,制作出来的就是巴氏奶。目前看来,龙之源的生意还不错。

  而在南京江宁,当代的牧人走出另外的一条路。在江宁的一处农家乐中,养牛只是业务之一,每到周末,不少南京市民从市区来到乡村,钓鱼、烧烤、挤牛奶,在经过简单消毒后,再喝一杯自己挤出的牛奶。

  这杯牛奶的价格远远超过了牛奶的市场价,但消费者依然乐此不疲。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