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兴化:走进林湖乡 感受新气象

2024-05-20 08:54:50| 来源:中国网•东海资讯| 分享到: | 字体:
兴化市昭阳街道老干部党支部书记赵骏同志率领兴化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昭阳红”文史专家志愿者服务队一行7人,来到位于兴化地域中心位置的林湖乡,感受新时代新气象。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兴化市昭阳街道老干部党支部书记赵骏同志率领兴化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昭阳红”文史专家志愿者服务队一行7人,来到位于兴化地域中心位置的林湖乡,感受新时代新气象。

  走在去林湖乡的公路上,十分抢眼的集装箱车来来往往;建设工地上,工人们正在紧张施工;田野上,成片的大棚,银光闪闪,璀璨夺目;正在灌浆的麦子,静静地期待丰收的喜悦。

泰州兴化:走进林湖乡 感受新气象

  林湖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薛梅带领志愿者们走进影山头文物陈列室,陶釜、陶甑、陶盆、陶罐的残片、麋鹿等动物的一些碎骨,仿佛在讲述先民们的勤劳质朴和勇敢。

  据了解,1991年,在林湖乡发现“南荡文化”。2006年,发现影山头古文化遗址。2010年1月,兴化林湖影山头遗址被评为“江苏省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十大新发现”2011年底,入选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之一。

  2007年6月,泰州、兴化两级考古工作者两赴林湖勘查该遗址。2008年1月,时任省考古学会理事长、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的张敏,率十多位考古专家,又一次到现场勘查。专家们认定:该遗址是新石器中晚期江淮东部地区濒临黄海的一个独特的原始文化类型,是当时江苏省考古工作的又一重大新发现。它对于江淮地区考古学文化的研究,以及里下河地区史前社会先民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形态的研究,探索该地区史前生态环境与海岸线的变迁等,具有重大的考古学意义。

  文史专家汤法新经过调研考证则认为,林湖乡影山头古文明的发现,应该是在1959年,当时省政府决策,由扬州地区副专员殷炳山任工程总指挥,实施万亩鱼塘开发工程,在林湖南至白涂河、北至海南刘泽、东至西塘河及昌荣、西至渭水河一带开发万亩鱼塘时,民工们早就挖出了一些陶“宝”,后来由于政治经济条件限制万亩鱼塘工程按下了“暂停键”,省里来了一些考古专家,建议将挖出部分覆土还原,不再开发,恢复了原生态。

泰州兴化:走进林湖乡 感受新气象

  走进调味食品总部中心,浓浓的调味品味儿,沁人心脾,撩起味蕾,垂涎欲滴。志愿者们和来自山东淄博的客商王师傅攀谈起来,王师傅笑呵呵地说,说实话,咱们淄博烧烤红火了一阵子,这个功劳还得感谢兴化林湖乡的各种各样的调味品,如果没有调味品再好的烧烤也没有吃头,吃烧烤,吃的是好味道呀!一席话,解开了 “为什么林湖调味品甲天下”的谜团,调味品千家万户离不开、餐饮服务业更离不开,勤劳智慧的林湖人抓住这一商机,把小小调味品做成了一个支柱产业!

泰州兴化:走进林湖乡 感受新气象

  林湖乡具有优越的农业资源和良好的农业生产基础,全乡葡萄种植面积近3000亩,占兴化市葡萄种植面积的32%,以阳光玫瑰等为主导的葡萄品种口感甜、玫瑰香味浓,含糖量达18%以上,畅销上海、杭州、苏锡常及周边地区,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甜蜜产业”。

  近年来,“林湖秋色”生态大米和“春雨心情”甜瓜、“大地之恋”“葡蚓之恋”葡萄先后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建成了以兴化市泓林果蔬专业合作社、兴化市峰林果蔬种植家族农场等为代表的一批高效设施农业生产基地,成为泰州地区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2018年被评为泰州市“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园区内现有合作社5个、家庭农场13家、种植大户67户,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85%,高标准农田比重达90%,设施种植区钢架连栋温室大棚、钢架单体大棚、避雨棚、喷(滴)灌、有机肥替代化肥(水肥一体化)等设施比率达到100%,农产品初步实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

泰州兴化:走进林湖乡 感受新气象

  在专门从事塑料垃圾袋和保鲜膜生产的生活帮(江苏)家居用品有限公司,高大的厂房内,机声隆隆,工人们在忙碌着。“该公司于2023年底竣工投产以来,以其优质的产品质量备受好评,目前在手订单量充足,企业形势较好,已经安置10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村民不用外出东奔西走了,这是企业最大的社会效益。”薛梅点赞说。

  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林湖乡按照“走在前、作表率”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描绘新时代的出彩篇章!(图/鸿鸣 文/华磊 鸿鸣)

【责任编辑:DH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