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永卓控股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立足长三角区域,积极在国际国内市场谋篇布局,书写发展新篇章。
回望过去,在工业化浪潮中应运而生的永卓,以“百舸争流奋楫者先”的姿态迎难而上、拼搏奋斗,迸发出蓬勃的发展活力。着眼当下,永卓依然秉持开拓进取的精神,紧跟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整合形成钢铁、新能源、金融贸易、建筑、物流等产业板块,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提升企业“含新量”“含绿量”“含金量”,致力于提升企业创新力、产业竞争力和发展能级,按下高质量发展“快进键”,奋力走在新型工业化赛道前列。
迈向新型工业化:立足核心多向延链强链
今年3月,永卓旗下子公司山东永成新材料有限公司1.2万吨高性能碳纤维项目在山东荣成开工建设,这不仅是永卓发力新材料产业的坚实举措,也展现出企业领跑新型工业化的坚定决心。
10月底,2023年江苏质量大会发布了2023年第一批“江苏精品”认证获证企业名单,集团钢铁板块“钢帘线用热轧盘条”成功上榜。这是永卓控股立足核心主业迈向新型工业化获得的一张“奖状”。
“对于以制造业起家的永卓来说,新型工业化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永卓控股党委书记、总裁吴毅说,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永卓既要持续放大主业优势、夯实根基,也要抓住机遇主动求变,实现全面发展,持续锻强延伸产业链。
从一间轧钢厂到联合型钢铁企业,再到综合性企业集团,永卓整合形成钢铁、新能源、新材料、物流以及金融贸易等产业板块,并理顺产权关系、优化完善运行机制,以多元化发展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为实现新型工业化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9月,沪宁沿江高铁开通运营,形成上海至南京间的第二条城际高速铁路。项目自开工建设以来,永卓控股钢铁板块为南京江宁、镇江句容、无锡江阴、张家港、常熟和太仓等标段累计供应了10万吨高强抗震钢筋。不仅如此,南沿江城际铁路、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舟山跨海大桥、苏州金鸡湖隧道、常泰长江大桥、浦东国际机场……在长三角地区的诸多重大工程中,都有“永卓制造”的高精材料,展现出永卓控股在高端材料领域的硬核实力。
聚焦钢铁优势产业,永卓一边围绕“普转优、优转特、特转精”的发展战略,加快高端产品研发生产,重点打造高端风电齿轮用钢、非调质钢、冷镦钢、高强焊丝钢等高品质、绿色低碳产品,一边培育昆仑重工、骐骥焊材等下游制造企业,象石实业、上海永骁等优质金融贸易企业,进行延链补链。近日,骐骥焊材凭借技术实力与发展潜力,顺利通过了江苏省新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今年6月,由永钢集团主办的2023(第十六届)钢铁工业科技与竞争战略论坛暨新能源用钢创新发展大会举行,来自中钢协、研究院、高校的百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钢铁冶金产业技术创新、转型升级、产业链协同等方面开展探讨交流。
同步加快布局新兴产业。永卓计划打造年储运规模300万吨的张家港海进江LNG接收站项目,以增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先进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现在的永卓,优特钢产销比超70%,产品远销113个国家和地区;高端焊丝项目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物流、建筑、金融贸易等产业持续发力,增强着企业综合抗风险能力……今年1至10月,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5%,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创”出发展加速度:创新引领迸发动能势能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了《关于确定2023年新一批及通过复核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优势企业的通知》,集团钢铁板块成功入选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名单。“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是我国知识产权管理领域为数不多的国家级荣誉,此项荣誉的获得是对钢铁板块长期坚持创新、保护知识产权的肯定。
纵观永卓的发展历程,科技创新是企业快速崛起、成为一家千亿级企业的重要因素;迈上新型工业化赛道,永卓更要大胆突破、敢于求变,构筑创新策源平台,让创新“引擎”的动能更加澎湃。在企业内部创新、创造的浓厚氛围中,一大批创新型人才立足企业发展需要开展创新研究,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稳步提升,创新成果不断迸发。截至目前,钢铁板块拥有授权专利超千件,其中发明专利330余件。10款产品被江苏省科技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20余款产品被中钢协授予实物质量金杯奖,8款产品被江苏省工信厅鉴定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同时,板块还对核心技术及产品进行国外布局,通过PCT申请了共5项国际专利,其中3件专利获得授权。
走进永卓旗下子公司苏州骐骥焊接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卷卷缠绕好的焊材经过机器人打包,有序装入纸箱。“这是KGM-Q100高强钢实芯焊丝,主要应用在工程机械、煤矿机械关键核心部件的焊接上。”骐骥焊材总经理陈亮介绍,机械设备关键部件的连接,需要匹配强度高、韧性好的焊材来完成,之前主要依赖进口,后来企业组建了一支博士研发队伍进行技术攻关,建立起一套自主可控的生产方案,实现了高强钢实芯焊丝的高效生产。
探索新型工业化,必须用好积累的创新优势。此前,永卓与多家院所合作,先后成立永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钢铁研究院、国家级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载体,吸引来一批高端人才,共同进行“产学研”合作。
在这家企业,创新不单是技术的迭代升级,还在于智能化程度的提高。永钢5G智慧工厂里,数字技术管控着生产计划管理、过程质量检测、设备状态管控、安全隐患排查等环节,建立起全流程自动化流水生产线;来到宏泰码头中控室,宏泰智慧生产调度系统上,条线作业、港口船舶靠泊、车辆来往、运输等情况“一屏全览”;在冶金尘泥加工车间,操作员只需坐在中控室,就能远程操控设备运行、了解生产进程及环保检测等信息。
以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为路径,永卓把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与生产制造、管理机制进行深度融合,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截至目前,永卓已建成全流程柔性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7个,荣获江苏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
10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2023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拟揭榜单位,永卓“特种合金棒材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项目入选其中,成为张家港首个入选国家级智能工厂的项目。
铺就低碳“绿”底色:先觉先发蓄足发展后劲
日前,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进行了“水韵江苏·长江百景”评选活动,遴选出100个体现长江江苏段特色文化资源、特色地理环境、特色景观风貌的景观,永卓控股所在的永联小镇成功入选。
房舍粉墙黛瓦,鳞次栉比,小桥流水,杨柳依依,永联小镇田园风情图跃然其中,在江南柔情独有的舒适与宁静中,高大的蓝色厂房仿佛一个个身着盔甲的“钢铁巨人”,与小镇相互映衬。永卓控股从村办企业发展而来,始终不忘反哺永联村。2006年,集团投入20亿元支持永联村打造了可容纳3万人居住的现代化集中居住区——永联小镇,更投巨资助力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等,其中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永联文体馆等群众性场所,已成为永联村村民、企业员工以及周边地区群众的文娱生活的热门打卡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进新型工业化,永卓始终将绿色低碳作为重中之重,立足绿色发展的先发优势,探索循环经济发展路径,积极推进降碳增效、节能减排等一系列工作,让资源的使用效率更高,努力在企业内形成资源高效、环境清洁、生态安全的发展格局,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目前环保方面已累计投入超70亿元,打造绿色工厂,集团建设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围绕钢渣、建筑垃圾等固废高效化、智能化、精细化处置积极发力,可年处理固废垃圾140万吨、冶金尘泥25万吨。
来到循环经济产业园,永卓旗下子公司江苏绿普资源利用开发有限公司的3D打印产线正在满负荷运转,钢渣经过热焖、筛选后,与建筑固废等合理配比,就形成了3D打印“油墨”,替代原有的水泥基胶凝材料,在制造、建筑等领域广泛应用。这座占地375亩的循环经济产业园被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全国50个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之一。
实际上,绿色化在永卓早已开始布局:在供应链端,形成绿色低碳采购、运输,加快源头减碳;在制造链端,加强装备、工艺、技术、能源等改造优化,推动全工序绿色低碳;在消费链端,致力于研发绿色产品,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和总消耗量。
在永钢超低排放一体化管控治平台上,生产设备、监测设备、治理设备等运行数据、重点区域视频监控等信息清晰可见,实时记录治理设施和对应生产工艺设备或产尘过程同步运转情况,真正实现一屏看全厂、一键治超标、一网管排放。
为了扩大钢渣应用场景,绿普资源还联合苏交投、东南大学等开展钢渣筑路关键技术攻关,梳理明确钢渣筑路的应用标准和规范,完成了多项专利技术申报。实现了自产钢渣的100%循环利用。6月26日,苏州市区桐泾路北延工程建成通车,工程建设过程中,永卓联合项目施工方,成功应用两类钢渣混合料用于路面摊铺,实现钢渣筑路新突破。
此外,借助长江岸线资源,永卓控股物流板块,利用多式联运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实现年货物吞吐量超3000万吨。发展过程中,板块始终坚持绿色引领、科技赋能,发展“岸电”,在“治粉尘、治污水、控排放、美环境”等方面积极探索,获得国家4A级物流企业、江苏省文明口岸先进单位、江苏省三星级绿色港口等荣誉。
始终坚持绿色发展,依托产业优势,驱动乡村蝶变,让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让共同富裕的底色越描越美,永卓力绘的绿色发展“长江百景”图正在越来越精彩。
向新,向绿,向卓越。工业化成就了永卓控股“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地位,而秉持新发展理念、依靠新型工业化路径,永卓也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踔厉奋发,奋力前行,以创新引领再造竞争优势,致力于打造现代化企业集团,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永卓贡献”。(图文/永卓控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