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上午,泰兴市济川街道办大厅会议室座无虚席,一场别开生面的河蟹绿色健康养殖技术讲座在这里举办。泰兴市水产技术推广站高级工师张建理论联系实,讲解有条不紊,台下逾百名养殖户及水产养殖技术人员听得津津有味。
张建说,河蟹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是基于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基本要求形成的适用于河蟹池塘养殖的“生态、高效、健康、安全”的标准化技术体系。本技术以优化池塘生态环境、降低药物施用量、增加优质商品蟹产量为基本出发点,通过科学规范清塘消毒、复合型水草错时栽种、微孔与水车协同增氧、微生态制剂高效扩培、植物性饵料发酵等核心技术措施,构建“水-蟹-草-菌-饵”互利共生的优良生态系统,辅以放养河蟹良种、合理混(套)养其他水生动物、复合型水草形态营造、全程投喂配合饲料等配套技术,立体优化池塘生态环境,进一步降低河蟹养殖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积累与排放,提高商品蟹外在与内在质量,提高河蟹养殖单位收益。
据了解,河蟹绿色健康养殖核心技术,首先要科学规范清塘消毒。每年成蟹收获结束至次年放养蟹种之前,科学规范做好清塘消毒工作。对于池塘淤泥较厚的池塘,采用机械方式进行清淤作业,清淤深度10cm以上。在排干池水后,确保充分晒塘20日以上,最终确保土壤含水量较低,表层干裂10cm以上。全池均匀施用充分发酵过的有机肥,施用量150-200kg/亩,采用小型翻耕机进行全塘深耕作业,翻耕深度30cm以上,后用旋耕机进行全池旋耕作业,确保碎土均匀、无大型土壤结块。在晴天白天,平底池塘进水15-20cm(环沟池塘坂田水位15-20cm),按100-125kg/亩均匀泼洒生石灰或按50-75kg/亩均匀泼洒漂白粉的方式进行杀菌消毒。
其次,要充分发挥使用生石灰在河蟹养殖中的作用:①调节水质:生石灰在水中溶解,生成强碱性氢氧化钙,使养殖水体呈微碱性,有利河蟹生长。同时,使水中悬浮的胶体有机物沉淀,提高水体透明度。②增加营养:钙离子是河蟹生长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河蟹作为甲壳动物对钙的需要量比鱼类大得多。施用生石灰可增加水体钙离子,解决河蟹对钙的需求。③杀灭病原体:生石灰遇水放出大量的热能,能够杀灭和抑制病原体,因此常用来清池消毒。
河蟹对生石灰有较强的耐受能力。在养蟹过程中,当水深1米时,每亩施用10千克为极限。
用法与用量,在干池清塘时的用量为75千克/亩;带水清塘时150千克/亩;预防蟹病及消毒时每亩用量为2.5~5千克。
注意事项,一是生石灰在下池前的管理中应防潮防水,因生石灰遇水即变为熟石灰,就失去了杀灭病害的作用;二是必须化水全池泼洒。
复合型水草错时栽种。根据不同水草品种的生长特性,在暂养区栽种耐低温水草(伊乐藻、黄丝草),养成区栽种耐高温水草(轮叶黑藻、苦草),在养殖池塘形成复合型水草栽种模式,实现低温季节和高温季节不同水草的优势互补,确保水草均衡存塘。12月下旬至1月上旬移栽伊乐藻,行距2-3m,株距50-80cm,覆盖率占暂养区的50%以上。2月下旬,暂养区抛撒少量黄丝草,让其自然吸水沉降。1月中旬(平底塘)或4月上旬(环沟塘),养成区栽种轮叶黑藻和苦草。轮叶黑藻采用穴播方法,沿微孔增氧管道均匀播种轮叶黑藻芽孢,行距2-3m,株距50-80cm,表层覆盖泥土,确保轮叶黑藻均匀分布、发芽快。苦草草种与风干的泥土混匀后,在轮叶黑藻行间均匀播散。
水草在河蟹养殖中的作用:水草在水产养殖上是很重要的东西,河蟹的养殖成败与水草的好坏息息相关,渔谚有“蟹大小,看水草”,“养好一塘蟹,先要种好一塘草”。水草在河蟹养殖过程中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应关注池塘中水草的情况:
水草在河蟹养殖过程中的作用,水草是河蟹不可缺少的营养源之一。
河蟹塘的水草茎叶中富含少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以及其他营养要素。加上水草中含有一定的粗纤维,可以促进河蟹对多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由此可见水草的是河蟹生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营养来源。
水草是河蟹不可缺少的栖息所和隐蔽地。因为河蟹只能做短暂的游泳,不可能长时间存在于水中,经常有河蟹在水草上爬行或休息,故此水草就成了河蟹的一个栖息地。当河蟹脱壳的时候,水草会给河蟹提供可躲藏的地方,防止受到硬壳蟹以及其他生物的危害。
水草能够起到一定的净化和调节水质的作用。在塘里种植优质水草就有调节水环境的功能,水草可以在光合作用下放出大量氧气,同时水草还可以吸收水体产生的大量的有害氨态氮、二氧化碳和剩余饲料溶失物以及某些有机分解物质,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水草生长的好坏,一看:发芽率,二看:根叶的长势如何。
传统的观念认为叶子长的好,草就一定好,其实不尽然,根系是否发达也是评价水草是否长得好的重要标志。水草生长期的维护重点是稳定并促进水草根系的生长。养殖过程中应注重水草根系的培育和维护,好的根系是水草长的好坏的一个关键,水草有发达的根系有以下好处:
有利于固定水草不易漂浮;吸收池底更多的营养,促进水草健壮,从而保持水草的健康生长。在4~8月河蟹养殖的黄金季节,水草叶子的生长从两方面来考虑:水草叶子要宽而长;叶子不能疯长。
在水草的培育过程中,水草叶子长起来后,通过光合作用向水体提高更多的溶氧,从而改善和净化水质。好的水草应该是根系发达、植株矮壮、叶面宽大。在4~8月份对于水草生长阶段,每10~15天泼洒水草护理产品,使用促根生长类的肥料来维护水草的生长。如水草过茂盛则建议进行水草的“打头”处理,同时泼洒水草护理产品。
水草维护不好的危害:太密导致底部腐烂发黑。
养殖过程中注意水草养殖密度,若水草过密,草根部光照严重不足,而且通气性亦很不足,一段时间后,下层茎部发黑,继而腐烂断开,又因上部的浮力作用,使整株漂浮,随着天气变化,水体产生对流,漂浮的水草也跟着上下移动,最终因其缺失了净化能力,水质变浓,下沉腐烂。此时如温度稍高,就会发现蟹池底部到处有草在发酵向上冒气泡,
底质恶化。一种情况是陈年老塘,污泥厚,底质差,草根着生于软泥上,当水深加大时,整株便浮起,过不了多久伊乐藻开始腐烂;另一种情况是长期过量投喂,残饵与粪便累积,造成烂根,草茎断开,上浮后再下沉,全株腐烂。
药物危害。一是用药不当造成塘草死亡而腐烂,如常有人用硫酸铜、漂白粉等药物杀青苔,误杀了水草;二是用化肥施肥长草,反而害了草;三是误将污染了农药的水源加进池塘,使全池草在几天内变黑而死亡。
水草老化。水草发黄、烂叶和烂根,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水草疯长而阻碍了水体的上下流动,到一定时候水草根系逐渐腐烂。营养跟不上,水草开始发黄,腐烂、漂浮起来,从而使池塘水质恶化,导致河蟹死亡。另外水草叶片过量的疯长,会导致高温期水草顶端靠近高温的水表面,水草易腐烂和漂浮,影响河蟹生长。
预防方法:在河蟹养殖前期对水草一定要重视起来,前期一定要将水草种好,不要等后期水草过稀着急。
做好定期的水草护理和长根和壮根等根系维护,预防水草老化情况的产生。
对河蟹养殖池塘水草的维护,让水草根系发达、植株矮壮、叶面宽大,更好地为河蟹养殖服务,养出又大又好的河蟹。
前期肥水时可以使用护草产品,促进水草生根;中后期对水草的看护也不能松懈,高温时期定期泼洒护草产品,护草、壮根、稳定水质,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河蟹,要注意“打头”和河蟹的“夹草”。
微孔与水车协同增氧。沿养殖池塘长边池埂正中位置架(埋)设微孔增氧管道,总供气管采用规格为Φ60mm的UPVC管,曝气管采用Φ10mm微孔曝气管,气泵功率0.2-0.4kw/亩。总供气管一侧每间隔4-6m水平设置1条微孔曝气管,一端与总供气管相连接,另一端则均匀延伸到池中,用支架将微孔增氧管固定。暂养区设置2-4台水车式增氧机,功率0.15-0.3kw/亩。根据水质及天气变化情况,适时开启增氧系统,确保水体溶氧5mg/L以上。养殖前期、中期以微孔增氧为主、水车式增氧为辅;养殖中期、后期,以水车式增氧为主、微孔增氧为辅。
微孔管底层增氧的作用:微孔水下式曝气增氧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水河蟹养殖的增氧难题,尤其在河蟹绿色健康养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水体溶氧在河蟹养殖中的重要性。养殖水体环境中溶氧量高低,是水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在高溶氧的水体中,河蟹及其套养的其他品种摄食旺盛,成活率高,饵料系数低,发病少,生长快;高溶氧致使养殖对象呼吸外,还通过对池塘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促进池水中物质循环。有毒的生物代谢产生物——氨,很快被浮游植物作为营养盐吸收掉,有毒的亚硝酸盐很快被转化成无毒的硝酸盐,不会积累到致毒的程度。相反,在低溶氧或缺氧的情况下,水中的物质循环过程受到破坏,氨的转化陷入停顿,这样一来,氨这种有毒物就在池水中积累起来,形成有毒的氨氮.亚硝酸盐。甚至,还有可能产生对养殖对象危害更大的硫化氢。
微孔曝气底层增氧的主要优点。增氧效率高:由于从微孔管内产生的气泡小.密,上浮流速低,与水接触时间长,因而氧的传导效率极高。
促进池塘生态良性循环:微孔管道增氧是从池底增氧,因而有效地防止了池底厌氧层的产生,水底微生物的分解物迅速得以转化。
节能:微孔管道增氧设施每亩配置的动力仅为传统增氧机的1/3,因而节能效果显著。
减少病害:由于养殖水体环境改善,因而由水质不良引起的疾病大大减少。
安全:微孔管道增氧主机在岸上工作,因而不易漏电;不会对人和鱼.虾.蟹产生潜在的危害,同时也不会给水体带来噪音,对河蟹产生惊扰。
微生态制剂高效扩培。扩培乳酸菌、芽孢杆菌、EM菌、光合细菌、小球藻等微生态制剂,主要用于调控水体、改良底质。以乳酸菌为例,菌种宜选用粉剂密封包装类型,且产品须有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证号和产品标准号,符合饲料卫生标准。选用洁净无特殊气味的带盖的塑料桶,容积1-1.5m3,底部配置悬空底座,桶底部装配可控式自流水龙头装置。塑料桶使用之前须暴晒风吹除味10日以上,使用聚维酮碘或高锰酸钾消毒液进行彻底消毒清洗,以消除可能残留的杂菌。培养基为红糖水,红糖宜选用正规食品生产厂家生产的食用红糖,用水宜选用暴晒2日后的自来水或其他未经污染的干净水源,红糖溶解宜用沸水且持续加热沸腾5分钟以上,菌种、红糖与水重量配比为1:2:50。在常温条件下,塑料桶旋紧桶盖封闭扩培7日即可。如温度偏低,应适当延长扩培时间2-3日;如温度偏高,应适当缩短扩培时间2-3日。6月上旬后,待气温逐渐上升后,根据天气与水质变化情况,每隔2-5日全池泼洒扩培后的菌液,施用剂量1.5-3.0kg/亩。
微生态制剂在河蟹养殖中的作用:维持虾蟹体内外微生态系统平衡:
河蟹肠道内天生存有一定数量的微生物种群,并处于一定的动态平衡之中,当机体受到各种不良因素,如受饲料变化、环境温度变化以及长期使用抗生素等的影响,这种平衡就会失去,原有优势种群发生变化,造成河蟹机体抵抗力下降。
这时通过拌服含有微生态制剂的饵料,让有益微生物在肠道内大量增殖,通过产生代谢产物和类抗生素物质,降低肠道pH值,以及与有害微生物竞争养分,能起到抵御致病微生物产生和繁衍的作用,从而保持和恢复肠道内微生态系统的平衡。
合成酶和维生素:某些微生态制剂在河蟹体内可产生各种消化酶并合成多种维生素、氨基酸、促生长因子等,分泌活性物质,参与能量和维生素代谢,促进河蟹对饲料的利用。
有些酶类在河蟹肠道内含量较少,甚至根本无法合成,产生这些酶类的有益微生物对保证河蟹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作用。
拮抗和保护作用:有些有益微生物在河蟹肠内迅速繁殖,能和病原微生物竞争肠内的定居部位,抑制病原微生物附着在肠细胞壁上,与病原微生物发生竞争性拮抗作用,从而保护肠道微生态系统的平衡。
增强机体免疫力:某些有益微生物能使河蟹机体免疫器官的发育加快,T.B.淋巴细胞的数量增多,从而提高河蟹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水平。
生物夺氧竞争:河蟹肠道内的正常微生物菌群以厌氧微生物为主,当某些好氧性有益微生物以孢子状态进入消化道后,迅速增殖,消耗肠内大量氧气,使肠内氧气浓度下降,造成有助于厌氧微生物生长、不利于好氧致病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同时恢复正常的体内微生态平衡,达到防病治病和促进生长的目的。
降低有害物质的产生:
河蟹肠道内大肠杆菌等有害微生物活动增强时会导致蛋白质转化为氨、胺和其他有害物质,由于微生态制剂能明显降低肠道中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有害微生物的数量,从而减少氨及其它腐败物质的过多产生。
另外,有益微生物能利用水环境中过多的有机物合成菌体物质,从而降低环境中氨氮、亚硝酸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含量,净化养殖水环境。
植物性饵料发酵制作技术。制作玉米、小麦、大豆、蚕豆等植物性发酵饲料用于投喂河蟹,既能提高饵料摄食与消化吸收效率、维护河蟹肠道健康,又能实现调控水体、改良底质,降低河蟹病害发生率与药物施用量。以玉米为例,通过乳酸菌发酵制成发酵饲料。首先选用优质玉米,籽粒表面干燥光滑,颗粒饱满、无破损、颜色明亮、黄白相间。玉米用清水清洗1-2遍,挑出漂浮于水面的劣质玉米,采用人工或机器进行不间断搅动3-5分钟后将污水沥出。将清洗后的玉米籽粒置于清水中浸泡24h以上,玉米吸水软化后高温蒸煮1h左右。选用洁净无异味的带盖的塑料桶作为简易发酵设备,容积50L为宜,塑料桶使用之前用聚维酮碘或高锰酸钾等消毒液进行彻底消毒清洗,以消除可能残留的杂菌。将熟化后的玉米籽粒置于塑料桶内,约占塑料桶容积的4/5,加入扩培的乳酸菌菌液,完全没过玉米最上端,在室内阴凉处继续密封发酵36-48h即可。发酵玉米制作须坚持“随制随用、循环往复”的原则,防止高温腐败变质,施用前须与其他饵料混合均匀后再行投喂。
配套技术。放养河蟹良种。河蟹良种经科学系统选育后,具有生长速度快、个体规格大等显著生长特性。放养河蟹良种是河蟹绿色健康养殖的重要基础,推荐选用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水产新品种,如“长江1号”、“长江2号”、“江海21”、“诺亚1号”等。同时,合理规划制定一龄蟹种放养密度,以1000-1500只/亩为宜,避免盲目试行高放养密度,增加池塘生态环境压力。
合理混(套)养其他水生动物。合理混(套)养其他水生动物,主要用于净化池塘水体、提高水体透明度,促进水草正常生长。如混养淡水贝类(人工繁养殖的螺蛳、河蚌等),放养密度为200-300kg/亩,除可净化水质外,还可提供河蟹喜食的优质动物性饵料。套养滤食性鱼类(白鲢),规格100-200g/尾,套养密度20-30尾/亩。套养肉食性鱼类(鳜鱼等),用于捕食水体中残存的小型野杂鱼,体长5cm以上,套养密度10-15尾/亩。
复合型水草形态营造。5月中旬与6月中旬,使用水下割草机刈割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等水草各1次,确保水草顶部距水面30-40cm。同时,在池塘内营造“井”字形水草形态,开设水草通道,通道宽度1-2m,以推动水体流动、确保溶氧充足,水草覆盖率维持在60-70%。7至8月份夏季高温期间,不进行割草作业。9月上旬待第五次蜕壳结束后,使用水下割草机割除大部分水草,降低水草覆盖率至20-30%,以增加水体浮游生物含量。
全程投喂配合饲料。为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2020年起农业农村部将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包括: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广行动、养殖尾水治理模式推广行动、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行动和水产种业质量提升行动。其中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行动将突出重点区域(江苏)、聚焦重点品种(河蟹),推进替代型配合饲料研发、试验示范和推广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养殖技术和养殖方式,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安全的水产配合饲料推广应用技术体系,提高配合饲料替代率,减少幼杂鱼使用量,实现水产养殖绿色高质量发展。选用正规饲料厂家生产的河蟹专用配合饲料全程投喂河蟹将成为今后我们河蟹养殖户进行饵料投喂的主要方式。按照养殖前期、中期、后期河蟹生长特点与营养需求灵活调整不同营养型与功能型配合饲料,确保营养全面。同时,可通过在配合饲料中添加若干绿色免疫增强剂和杀菌药物,如黄芪多糖、大黄、甜菜碱、大蒜素等,提高蟹体非特异性免疫力,降低病原微生物感染几率。
河蟹病害防治技术。近年来在河蟹养殖生产过程中病害的发生越来越严重,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越来越大,对河蟹发病特点的正确认识有利于养殖管理者适时采取合适的预防、控制及治疗措施,切实有效降低河蟹病害发生率,提高养殖成活率。尤其是面对高温季节环境,河蟹一旦出现问题,可能蔓延的速度会很快,很容易造成大规模的伤亡。常见病害有颤抖病、黑鳃病、腐壳病、烂肢病、水肿病、蟹奴病、蜕壳不遂病等。因此,在河蟹养殖中针对一些可能会发生的问题,我们的建议是防大于治、有病早治、无病预防、对症下药,同时要严格禁止使用违禁药物。(图文/蔡文 余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