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六安市金安区先生店镇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通过强化动态监测、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培育乡风文明、发展乡村产业等多举措,守住防止返贫致贫底线,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强化动态监测,构筑返贫致贫“防火墙”。立足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持续做到实时跟踪、常态监测,按照“全域覆盖、动态监测、一户不漏”的原则,严格落实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和精准帮扶机制,加强返贫预警监测。实行动态管理制度,通过开展摸排核实、日常监测等工作,重点对村街低保户、特困户、重度残疾人家庭、大病人员家庭以及边缘贫困户家庭进行逐户走访排查,做到防贫预警监测实现全覆盖,构建起防止返贫致贫的“铜墙铁壁”。
压实网格管理,密织基层治理“安全网”。采用“人在网中,以网定格”的模式,从身体健康、责任心强、群众基础好、长期在家居住的村民组长、农村党员、村民代表等人群中选出212名基层网格员,做到“三活”、“四清”。结合入户走访,通过发放政策明白纸、张贴宣传海报等方式,向本网格群众宣传防返贫监测、人居环境、医疗救助、教育等政策,做到民情民意的“上传”和政策服务的“下达”,使得矛盾和纠纷第一时间在网格内得到化解,网格内化解不了的及时反馈,由村级协调处理。
坚持产业发展,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充分发挥各村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和实现形式。股份合作发展一批。深入推进“一社三会+N公司”运行模式,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发展公司、劳务公司等经营主体,发展本村特色种养殖业,推动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实体化运行;资产运营发展一批。盘活各村闲置资源,结合扶贫资产后续管理,将废弃老校舍、街道门面房、蔬菜大棚等村集体资产资源租赁给企业或个人,发挥资产效能;产业带动发展一批。统筹各级各类涉农资金,紧紧围绕“138+N”和“6969”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工程,结合金安脆桃、稻虾共养、特色种养、硖石憨蟹等乡村产业,因村制宜谋划产业项目。
持续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新风尚”。各村在村党组织领导下,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广泛征集、集中讨论、征求意见等方式制定符合各村实际的村规民约。将“红白喜事简办、厚养薄葬、拒绝天价彩礼、保护环境卫生”等重点纳入村规民约,对不遵守者加强批评教育和约束管理,积极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推动各村规范成立“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和“村民议事会”四会组织,发挥党员干部带头模范作用,广泛吸纳老党员、老干部、有名望的宗教人士和乡贤参与,共同商讨治理村内涉及封建迷信、铺张浪费等婚丧礼俗方面的陈规陋习。
强化人居环境,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辖区 11个村依托“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等形式,定期对村民组进行红黑榜评定,并开展最美庭院、最美村庄等评比、挂牌活动,持续激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正能量。截至目前,全镇188个村民组已开展红黑榜评定,已开展最美村庄、最美庭院公开授牌8个40户。建立健全包保机制。各村以1个村民组为单元,建立“1+N”巡查整改机制,即每个村民组确定一名网格长,每天对网格内村庄公共空间及农户房屋庭院情况进行巡查,发现问题立即组织本网格内公益性岗位或志愿者进行清理整治,实现人居环境长效提升。(先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