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嘉里共富”全国融媒体采风行走进桐乡石门镇 聆听农业“致富经”

2022-07-22 16:19:32| 来源:中国网•东海资讯| 分享到: | 字体:
链接已复制
7月22日,2022“嘉里共富”全国融媒体采风行走进桐乡石门镇,聆听农业“致富经”,欣赏“寻梦江南、水韵石门、果菊飘香、百花田园”的美丽共富新图景。

2022“嘉里共富”全国融媒体采风行走进桐乡石门镇 聆听农业“致富经”

  7月22日,2022“嘉里共富”全国融媒体采风行走进桐乡石门镇,聆听农业“致富经”,欣赏“寻梦江南、水韵石门、果菊飘香、百花田园”的美丽共富新图景。

  2019年4月,桐乡在石门镇揭牌成立桐乡市农业经济开发区,与石门镇实行“区镇合一”的管理体制。这也是桐乡首个农业经济开发区。三年多的时间里,桐乡农开区坚持以“工业的理念、三产的思维”发展农业,开启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实现了农业产业转型的新发展。

2022“嘉里共富”全国融媒体采风行走进桐乡石门镇 聆听农业“致富经”

  数字化点燃农业发展新引擎

  实施数字赋能强化行动,以互联网技术推进数字技术装备的系统集成与综合运用频频现身农业产业,石门湾智慧农业云平台和数字乡村系统成为石门农业科技产业“心脏”和“眼睛”。

  “我们给每头过了7日龄的猪崽都植上了智能生物耳标,耳标就挂在耳朵上,将伴随着它们的成长。”在华腾未来牧场,企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智能生物耳标是华腾实现智能化养殖的核心产品。借助该耳标,工作人员可实时监测追溯生猪存栏、出栏、定位等情况,并利用物联网技术配合环境控制系统、自动饲喂系统和智能机器人等,实现生猪养殖全生命周期精密智管。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每个猪栏前方都有一个电子屏,上方还装着一个个黄色、绿色、红色的小盒子。这些小盒子都是猪场的电子感官器,既能监测猪舍内的温湿度、氨气、水电能耗等数据,还可以实时抓取生猪佩戴的智能生物耳标所监测到的体温、运动量、日龄等身体信息,并通过5G信息传输到牧场大数据处理中心。

  除了让生猪养殖插上“数字化翅膀”,石门镇民丰村的小秧苗产业也因数字赋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据悉,民丰村与相关企业合作,引进设施先进的数字化“种苗工厂”。该“种苗工厂”引入有关企业自主研发的数字化种苗技术与智能化设备,融合5G、智慧农业等现代化技术,依靠各种高新科技智能机械设备,形成高智能、高精度的现代生态,实现工厂智能高效运作,打造种业高科技示范项目。现代技术和传统育苗方法的有机融合,蔬菜育苗已成为民丰村村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2022“嘉里共富”全国融媒体采风行走进桐乡石门镇 聆听农业“致富经”

  未来乡村建设让美丽生金

  走进位于桐乡市石门镇北部的墅丰村,一进村便能看到错落有致的民居和丰子恺漫画,极具雅意。早在15年前,这里还是桐乡市的经济薄弱村,如今却成为今年全省首批未来乡村,获得了国家森林村、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3A级景区村庄等荣誉。

  近年来,墅丰村将“一图感知墅丰”数字乡村系统升级为“云上乡村”综合应用,将数字化信息全部集成到未来乡村系统,系统对接民政幸福家、智慧养老数据可视化、农文旅融合服务、数字图书馆、互联网学校、生活垃圾智慧监管云等15个应用,集成研发系统模块64项,打造更具实用性的2.0版本,农村集体“三资”、土地流转、农户帮促等事项都可以一屏感知、线上解决。

  考虑到村民的生活需求,该村还打造了无人超市、智慧停车、云问诊等数字化场景,实现线上应用和线下场景的高效融合,让村民更好融入“数智生活”。目前,墅丰村已完成883户3665人的一户一档数字档案建设,注册用户3029人,平台登录超2万人次。

  丰子恺是石门的一张文化金名片,更是石门的文化瑰宝。墅丰村以丰子恺漫画为特色IP,将漫画元素融入到村庄建设中,依托江南传统村落特色风貌,形成漫画主题的生产生活空间,建成集漫画文创和研学为主题的“子恺漫画村”,引进子恺漫居、子恺染坊、子恺画校、子恺餐厅等20个业态,依托现代农业创新服务中心,建立“服务中心+运营公司+村集体+村民”利益联结机制,开展一体化运营,加速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变。去年,墅丰村累计接待游客4.3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261万元。

2022“嘉里共富”全国融媒体采风行走进桐乡石门镇 聆听农业“致富经”

  强村富民鼓起“钱袋子”

  伴随着机器运转的声响,金黄稻谷从这头倒入,那头“钻”出的便是晶莹剔透的大米。一旁的打包机器人有规律地操作着……走进春丽桥村数字化大米加工工厂,现代化加工场景让人眼前一亮。

  农耕稻作一直是石门镇的主旋律,但规模小而散、农技推广难、效益低等问题制约粮食产业发展,影响农民增收。为此,春丽桥村联合颜井桥村、陆家庄村、崇安村等9个村各出资50万元,于2019年成立桐乡市石门湾粮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让机械化水平高、种植理念先进的粮食种植大户(合作社)与小农户实现有效衔接,由公司统一流转土地价格、种植品种、生产标准、技术推广、服务管理和品牌销售,建立“一站式稻米产业服务平台”,并以“石门湾”品牌统一对外营销、提升附加值。目前,该公司管理的稻田面积达到1.5万亩,占石门镇水稻种植面积的95%,服务全市农田4万亩,辐射带动农户近万户,带动农民增收150万元以上。

  在石门镇,抱团致富、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历来就是各村“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地三金”稳增收的共富大棚模式,是桐乡在共同富裕道路上又一次探索实践。近年来,石门镇以村集体经济“水涨船高”带动低收入农户整体发展模式,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低收入农户共同出资,将低收入农户的承包地以“互换并块”的方式实现集中连片,建设现代高效农业“共富大棚”项目,低收入农户以此获得土地租金、入股股金和就业薪金等收入,实现“一地三金”稳定增收。目前,墅丰村建设30亩大棚,总投资约350万元,建成后进行出租,带动低收入农户22户,平均每户增收1700元。

  今年年初,在石门镇召开的综合工作会议暨共同富裕建设推进会上,石门镇发布了18个村“一村一业”共富任务书,为18个行政村量身打造各具特色的共富项目,内容涵盖共富基金、共富蚕桑、共富仓储、共富蔬菜、共富物业等9个大项。石门镇东池村是养蚕大村,为克服小农户种养模式不稳定导致的收入低问题,该村创新开展“蚕桑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抱团经营模式,通过统一桑园管理、统一蚕种订购、实施小蚕共育、统一饲养技术、统一鲜茧投售的经营模式,提高了村民养蚕的积极性。东池村党委书记凌伏林算了一笔账,在不考虑人工成本和土地租赁费用的前提下,采用抱团模式养蚕,一张蚕种的收益要高出260元。目前,全村有600户村民养蚕,户均增收1.1万元。

2022“嘉里共富”全国融媒体采风行走进桐乡石门镇 聆听农业“致富经”

  惠民强农创新举措铺牢致富路

  一直以来,石门镇坚持党建引领发展,先后实施了“同心圆”项目、“书记来敲门”百人百项服务活动等,不断探索惠农、强农创新举措。为强化红色力量支撑,该镇还深化农合联党建品牌建设,整合农业产业资源和服务资源,成立了石门湾“田保姆”服务中心,依托这一服务平台,推出导向性服务清单,打造规范化为农服务品牌,为小农户农业生产提供种子、化肥、农资、机耕等各项土地托管服务,同时延伸农产品后道销售,助力石门湾优质农产品拓宽市场渠道、提升品牌价值。

  要致富,自然少不了政策的支持。石门镇发布了包括鼓励规模种粮、保护杭白菊产业发展、加大蚕种补贴等在内的“乡村产业共富十条”,以及农合联党建“助农八条”等政策,以粮油产业党建联盟为“蓝本”,借力“红色农管家”队伍,服务好杭白菊、蚕桑等特色产业链党建联盟组团发展,通过以强带弱、以大带小的方式,带动产业兴旺。与此同时,镇纪委和村监察工作联络站积极开展监督,切实发挥助力保障作用,让致富路更宽更扎实。(许竹)

【责任编辑:DH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