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阔的三友湖畔,无人机带着嗡嗡声滑过田野间一片黄茅飞向远方,数百只野鸭惊怕双翅,打破湖面的宁静。严寒中,绿色藏在大坝下艾津农场这边大地上,为来年再来一片春意盎然蓄力。
近日,江苏艾津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津农科”)喜提农业农村部“生态农场”金字招牌。艾津农场是艾津农科位于三友湖下游的一片生产基地。多年来,农场坚持以人为本,农场“新农人”团队以绿色植保示范应用为先导,引领技术落地,提供推广农业绿色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写就新时代生态农业篇章。
“2021年,我们为15万亩稻麦提供植保服务,给农户带来直接经济效益3000多万元。” 艾津农科新农人团队负责人、南京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王光介绍,截至目前,“硕士农民”团队带动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累计达80余万亩,辐射南京及周边13个区县,实现农药减量35%以上,产量增加10%以上,带动农民增收1.6亿元。
27名“硕士农民”充实生态农场“底气”
田边,李志杰正蹲下身,查看油菜、紫云英地里的墒情。“下一个种植季,油菜、紫云英将全部还田,成为水稻‘绿肥’,是这片土地来年丰收的希望。”李志杰解释,越冬的油菜、紫云英既怕涝又怕旱,多水或干旱会影响到根系生长甚至死亡。他希望这片由他飞播种下的油菜、紫云英立春后能生长得更旺盛。
“藏粮于地,是我们的追求。”李志杰介绍,两三个月前,艾津稻园的1000亩土地在秋收后开始休耕,种植上了“绿肥”。轮作休耕、“绿肥”还田……这些种地“小窍门”,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硕士专业的李志杰谙熟于心。2015年,脱掉南京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白大褂”的李志杰,加入江苏艾津作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为一位“硕士农民”。
“我和志杰都是艾津农场的‘新农人’,农场现有农技、农机专业人员55名,其中 ‘硕士农民’27名,平均年龄34岁,所学专业涵盖作物育种学、植保学、植物营养学等多个细分领域。”王光介绍,随着“李志杰们”的加入,目前,艾津农场打造绿色生态农场底气十足。
建设生态农场,三友湖畔有“学校”
建设生态农场,怎么建?艾津农场给出了示范,人才引领新设备使用、新技术落地。
“硕士农民”的到来,给艾津农场引入了耕作新理念、新技术——无人耕作植保机械“尝鲜”使用,市场上什么机械好用,这里先用。红外光谱仪测定土壤养分,智能配肥机自动配比含有不同微量元素的肥料,先给土壤体检,再有针对性地补充“营养”。田间管理时,秧苗地里遍插性诱剂装置、田头栽种香根草,诱捕雄性稻纵卷叶螟等害虫,让雌虫成为“单身狗”,不用农药也能除虫害……
“学种田,上艾津。”这是六合种田大户口口相传的“秘诀”。“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2018年以来,艾津农场“硕士农民”邀请周边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共同组建优质稻米产业联合体,签订“订单种植”合同。他们为农户“量身定制”种植方案,穿梭田间地头指导技术。对于农户生产的稻米,经检测符合标准后加价收购,纳入艾津品牌统一销售。如今,联合体已吸纳30多位种田大户,种植面积达5000亩。
生态示范,开启共享农业“窗口”
“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邀请家长携小朋友们走进农场,开启一场趣味生态之旅;国庆期间,艾津把稻田搬到了南京市中心最繁华的地方——新街口德基广场,让城市有了农民丰收节氛围;秋收时节,艾津举办开镰节庆丰收,把农场秀办成一场农耕文化盛宴……多年的坚持,让艾津农场成为生态示范地,共享农业的“窗口”。
在市区两级农业农村局指导支持下,历经三年打造,艾津农场建成能集中展示水稻全产业链多个环节科技应用的稻米产业产学研示范基地。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培训系统升级、产业升级创新和技术推广服务。”艾建农科负责人介绍,农场不仅是生态农业产学研示范基地,更是一座共享式的体验农场。艾津通过开办丰富的“春夏秋冬”四季研学活动,以“浑水摸鱼”“稻田插秧”等丰富多彩的亲子娱乐活动,让城市人体验到乡村的美,让在都市人周末都能到乡村放松身心。(金立强 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