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科创发展新标杆 崂山区加快打造面向未来的科创新高地

2021-05-21 12:43:32| 来源:消费日报网| 分享到: | 字体:
链接已复制
以科技谋发展,以创新带高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近年来,崂山区按照“四个面向”要求,紧紧围绕“科技强省”战略部署,抓好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第一动力”,

  以科技谋发展,以创新带高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近年来,崂山区按照“四个面向”要求,紧紧围绕“科技强省”战略部署,抓好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第一动力”,探索搭建政、产、学、研、金、服、用“七位一体”的科技创新优质生态,奋力打造引领省市创新发展的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目前,崂山区独角兽企业6家、全省第一,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等均居全省首位,“中国城市市区创新能力”排名全省第一,研发投入占GDP比重3.28%、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突出市场化手段强化融合发展,

  激活科创发展新路径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出路。崂山区聚焦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打通“产学研”壁垒,构建起“以产促研、科技兴产”的双融合发展格局。

  突出未来产业集聚。瞄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趋势,持续壮大微电子、虚拟现实、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产值突破600亿元,加快向千亿级迈进。目前,区内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达1000余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77家、省“十强”领军企业4家、“专精特新”企业232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85.5%,全市第一;万家企业法人单位高企数量113.86家,全市第一,产业发展的高度和厚度持续增强。

  突出源头创新引领。依托中国海洋大学等4所高校和中科院生物能源研究所等22家科研院所和实验室,探索建立“企业牵头、政府引导、高校院所共建”的创新联合体,引进培育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中科院兰化所青岛研发中心、北航青岛研究院等9家新型研发机构,建立产业创新服务平台22个、众创空间与孵化器47家;集聚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6家;山东能源研究院、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高端研发机构落户崂山区。

  突出科技成果转化。打造全省首个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和省内唯一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全省领先,技术交易额领跑全市,获评国家科学技术奖5项,获批省级工程实验室4家,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走在全国前列。加快打造科教产融合园区,着力推进高校院所的技术创新动力,激发创新活力。比如,引进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研究院,建成了虚拟现实、微电子等6个集创新技术、高层次人才培养与产业化融合的科创平台,打通了产学研壁垒。

  集聚资本力量推动科创进步,

  激活科创成长硬核链条

  科技创新始于技术,成于资本。崂山区依托全球(青岛)创投风投中心主阵地和青岛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核心区建设,探索建立多元化科技金融服务新模式,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硬核“资本链条”。

  用有形之手培育科创之苗。在全省率先出台直接股权投资办法、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实施意见,创新实施财政资金“拨改投”、区属国有平台“债转股”等科技金融服务模式。目前,政府直投项目7个、财政出资3.37亿元,发行省内首支“双创”专项债、发行金额10亿元,设立总规模200亿元的股权投资引导基金、5亿元的创新创业引导基金。鼓励银行开展“科技贷”、专利权质押保险贷款、“政银保”等业务,持续完善科技金融风险补偿机制,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壮大。

  用无形之手启航科创巨轮。充分发挥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全球(青岛)创投风投中心主阵地作用,抢抓国家科创板和注册制改革契机,出台上市企业培育计划,有效激发社会资本向科技创新领域聚集,推动资本市场为科技创新服务。目前,规模500亿元的科创母基金撬动作用凸显,区内注册基金总规模达700余亿元;全区上市企业达到13家,其中,科技型企业8家;6家企业入选全省首批“50家科技型企业科创板上市培育库”,占全省比例超过1/10。

  聚焦招才引智强化人才支撑,

  激活科创引领内生动力

  崂山区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发展理念,创新政策、搭建平台、优化环境,推动高层次科研人才优势成为高质量创新发展的制胜优势,“以产聚才”、招才引智“千山模式”等相关做法荣获全国人才工作创新优秀案例奖。

  坚持以产业导向引育高端人才。依托青岛中央创新区的产业聚才优势,出台“人才新政22条”,实施“产业巨峰人才引进计划”等11个人才专项计划,制定19个“一业一策”产业扶持政策,建成青岛国际创新园、院士智谷、千山高创园等高能级人才载体,集聚两院院士及外聘院士48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81人,泰山学者及产业领军人才258人,形成了“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的良性互动、深度融合格局,实现每个科创产业都有院士领衔源头创新、龙头企业支撑带动。

  坚持以平台思维强化人才集聚。创新召开企业家和产业领军人才大会,一次性向116名产业领军人才、73名企业家发放1.37亿元重奖,通过连续举办国际虚拟现实创新大会、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联谊会年会、中国工程院海洋科技发展高端论坛等一系列重要会议和论坛,探索实践“人才+产业+资本”招才引智“千山模式”,先后吸引近400位专家参会,建成千山大厦、中科院EDA中心等6个平台,推动聚能创芯、云天励飞等31个高端人才项目落户,加快打造成为国内外人才创新创业的首选之地。

  坚持以生态思维优化人才服务。牢固树立“服务人才就是服务发展,留住人才就是留住资源”的理念,依托青岛蓝海股权交易中心,率先创办“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板”,集聚80家挂牌企业、实现融资1.15亿元。针对人才关心的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服务高层次人才,新建成人才公寓4785套、新建高标准中小学10所;率先建立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人才机制,搭建“崂山人才汇”信息服务平台,两年来帮助解决了北航研究院人才集体落户、外籍人才就医、人才岗位需求等各类难题300余项,全力打造人才科创新高地。

  配置多要素创新科创生态,

  激活科创资源磁吸效应

  一体化配置重点科创要素,加快形成“四链合一”的集成发展格局,持续放大科技创新资源的磁吸效应。

  持续释放体制机制改革红利。1992年,作为全国首批的青岛高科技工业园正式设立;1994年,崂山区在此基础上实现建区。自行政区划以来,科技始终是崂山的立区之本。2015年,为强化科技创新的攻坚力度,崂山区打破“多龙治水”的体制机制困境,坚持“系统化、集成式”的改革思维,率先以“大科创”的改革理念,重组科技创新、人才资源、科技服务等资源要素,整合原青岛高科园管委、区科技局、区创业服务中心、区科协四家单位的职能,组建成立全国首家区(县)级科技创新委员会。具体运行中,打破编制身份限制、打破部门界限、打破条块分割,形成攥指成拳、系统集成、协同联动的强大攻坚合力,达到了“1+1>2”的改革效果,推动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优化科创政策生态。围绕资金、载体、审批、环境等科创企业关注点,构建“1+1+15”的科创政策体系。即,在全国率先出台《崂山区支持产业发展集成政策》,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四大主导产业,集成优化“双招双引”、高成长性企业发展、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等一系列激励政策,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系统政策支撑;在全国首家建设并启用“免申即享”政策兑现平台,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扶持政策实行刚性兑付和不见面兑付,让科技企业充分享受“无感”新便利。制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实施细则》15条,打造立体化的政策供给体系。

  广搭平台推动发展。以生态思维释放推动科创发展的“乘数效应”,打造以中科院EDA中心为代表的新型研发平台、以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中心为代表的展厅平台、以巨峰科创为代表的科技项目投融资平台、以交通谷为代表的科技孵化器平台、以海信数字多媒体技术重点实验室为代表的产业化创新平台,以创业黑马为代表的产业加速服务平台,实现科创资源深度链接融合,营造科技创新、科技服务的大生态。

【责任编辑:DH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