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财经 > 财经新闻 > 正文

区域蓝皮书:京津冀公共服务落差过大

发布时间:2016-06-14 15:27:28  |   来源:中工网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许蓉
  本报讯(记者吴楠孙乐琪)昨天下午发布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15-2016)》(区域蓝皮书)显示,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解决公共服务落差过大的短板。  资源共享初现成效  

  本报讯(记者吴楠 孙乐琪)昨天下午发布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15-2016)》(区域蓝皮书)显示,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解决公共服务落差过大的短板。

  资源共享初现成效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区域蓝皮书主编赵弘表示,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北京在加强与天津、河北公共服务资源共享、推进京津冀公共服务均衡化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例如,北京儿童医院托管保定市儿童医院;天坛医院、朝阳医院与燕郊燕达医院签署合作共建协议;北京景山学校与曹妃甸共建北京景山学校唐山分校等。

  河北人才流失严重

  据区域蓝皮书课题组调查发现,京津冀公共服务落差过大,依然是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短板。在基础公共教育资源方面,蓝皮书数据显示,2011年,北京、天津人均财政教育经费均已超过3000元,而河北仅为1167元,且低于1772元的全国水平,折射出三地间财力和教育供给水平的差距。

  “我们去调查河北曹妃甸的一家企业,企业负责人告诉我们,仅仅两年时间,他们的人才流失率达到70%。而这些技术人才都是河北籍、在河北上大学的。”赵弘表示,之所以企业无法留住人才,其症结仍在于京津冀地区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大,尤其是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很大。“教育、医疗这些配套差距太大,让人才愿意集聚到北京。同时也造成了一种马太效应,越是需要人才的地方,反而得不到人才。”

  蓝皮书课题组建议,弥补公共服务落差大的问题,首先需要拓展区域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发展空间,支撑非首都职能疏解,有序引导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疏解。同时结合非首都功能疏解,创新区域公共服务对接合作制度。如尝试通过互助共进、资源流转、优化存量等合作形式,探索形成基本公共服务优势互补的新路径。

  构建协同创新网络

  蓝皮书指出,协同创新是突破瓶颈、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引擎和关键。京津冀区域要进一步发挥中关村创新资源优势,加快推进中关村与津冀重点区域深度对接合作,加快启动一批重大协同创新引领工程,构建京津冀区域“1+4+3+N”联动的协同创新网络。

  其中,“1”是指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核心的北京国家科技创新中心,“4”是指天津滨海新区、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合作区、张承地区、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四大战略重点创新合作区域。“3”是指石家庄、宝坻、保定三个地区。其中,石家庄作为河北的省会城市,也承担着“京津石三角”的功能。赵弘表示,将石家庄打造成为冀中南区域经济核心增长极,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作用,应该进一步得到重视。

  打造一小时通勤圈

  赵弘指出,在打造协同创新网络大生态的同时,北京与周边城市、新建卫星城还应形成“一小时通勤圈”。

  “所谓一小时通勤圈,是指人从卫星城的居住地到达北京市中心的工作地,要控制在一小时以内。”赵弘表示,构建一小时通勤圈,有利于人口的疏解和卫星城的建设,从空间距离上,卫星城与主城距离应在40公里至100公里之间,其交通通道应具备“大容量、高速化、一站式、低票价”的特征,“一小时是人普遍能接受的通勤时间,只有构建一小时通勤圈,才能人口疏解与城市功能疏解。” J210 J245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