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水之利 江苏为江河安澜撑起“保护伞”

2024-05-23 08:38:07| 来源:人民网| 分享到: | 字体:
水利兴则天下定。江苏,跨江濒海,扼淮控湖,长江横穿东西,京杭运河纵贯南北,水域面积占土地面积的16.9%,具备较好的水利“本底条件”。江苏享受水之“利”的同时,也饱受水之“

  水利兴则天下定。江苏,跨江濒海,扼淮控湖,长江横穿东西,京杭运河纵贯南北,水域面积占土地面积的16.9%,具备较好的水利“本底条件”。江苏享受水之“利”的同时,也饱受水之“害”。10.7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要承受上游200万平方公里的洪水下泄,汛期80%的面积位于洪水位之下。为守护江河安澜,江苏科学规划、接续建设,一大批水利工程陆续建成并发挥效益,从除水害到兴水利,从解决生存环境到河湖系统治理,从农业基础保障到整个国民经济命脉,75年来江苏水利工程经历了巨大变化,有效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江苏水利建设3次获得国务院鼓励激励,全省水利投入保持在年均500亿元左右。

  解水之困,让现代水网润泽万物

  治水是个细活,也是个慢活,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见成效。一直以来,江苏坚守治省必治水、治省先治水的发展理念。新中国成立初期,江苏以集中力量大规模治理淮河为起点,开创了新中国科学治水新纪元。在经济异常困难、技术十分落后的情况下,初步构建起防洪挡潮的安全屏障。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通过开挖新沂河、新沭河,整治中运河、沂河、沭河、邳苍分洪道,形成了沂沭河洪水就近东调,南四湖洪水南下经骆马湖入海的“东调南下”工程体系。淮河下游治理,开挖苏北灌溉总渠、分淮入沂,整治入江水道、洪泽湖大堤。兴建三河闸、高良涧进水闸、二河闸等十几座大中型水闸。

  进入到20世纪70年代,为确保粮食安全,江苏掀起了以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为中心的治水改土运动,农田水利建设全面展开,江水北调、淮水北送工程体系基本建成,江淮沂沭泗水系初步实现了互济互调。

  1991年夏天,江淮遭遇百年一遇特大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达230亿元。大灾后反思、反思后大干。江苏先后建成入江水道加固、分淮入沂、洪泽湖大堤加固等“老三项”工程,建成望虞河、太浦河、环太湖大堤等工程,自筹资金建设泰州引江河、通榆河、泰东河等一批重大水源工程,促进了沿海地区发展和滩涂开发。2002年年底,南水北调东线江苏境内工程开工,历时10余年建成通水。2003年6月28日,淮河入海水道一期工程提前半年建成,建成不到10天就投入抗洪运用。其后,又实施了进一步治淮38项工程,淮河流域防洪标准全面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全面推行河长制,以长江、太湖、洪泽湖“一江两湖”为重点,开启河湖系统治理新阶段。围绕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建设部署要求,江苏加快现代水网布局、加力重大工程建设、加强建设要素保障,全面提升防洪减灾和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在长江流域,江苏实施完成长江干流崩岸应急治理等工程;在淮河流域,黄墩湖滞洪区调整建设等一批工程建成投运;在太湖流域,新孟河延伸拓浚基本完成,正在全面实施吴淞江整治工程,推进望虞河扩大、太浦河后续等项目立项。一幅江河奔腾、润泽万物的美景正在江苏徐徐展开。

  兴水之利,以“国之重器”护安澜

  初夏,是水利建设的黄金期,一个又一个泽被南北、造福百姓的水利工程正在江苏大地蜿蜒排布。在南部,位于苏州的吴淞江整治工程江苏段施工现场,一阵阵机器轰鸣正在让苏沪同城重要“血脉”吴淞江焕发崭新生机。在北部,盐城市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阜宁段建设现场,车辆穿梭,工人有序忙碌,滨海县东侧陶圩河与调度河交汇处,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陶圩河闸站建设现场钢架林立,数十台大型机械设备升降腾挪,冲刺完成水下工程……

  在江苏,提起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吴淞江整治工程与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一定位列其中。吴淞江源出太湖,东流入海,是太湖行洪的天然大川,历经数百次拓宽疏浚整治,灌溉了沿江两岸,润泽了美丽富庶的江南粮仓。2022年5月16日,吴淞江整治工程江苏段在昆山市开工建设。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区域水网互联互通骨干工程,吴淞江整治工程江苏段工程西起太湖瓜泾口,穿京杭大运河,至苏沪交界与上海段河道相接,境内全长61.7公里,涉及苏州吴江区、吴中区、工业园区和昆山市。工程完工后,将成为太湖第三条行洪通道,扩大太湖流域东排入海规模,同时增强水资源配置能力。

  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则承载着淮河流域亿万人民安澜梦想。曾经黄河夺淮,让淮河失去独立入海通道,两岸饱受水旱之灾。为扩大淮河下游出路,淮河入海水道一期工程建成,但中低水位泄流能力偏小仍是下游防洪的主要瓶颈。为此,二期工程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挖深挖宽河道,加高加固堤防,扩改建工程沿线15座枢纽建筑物,让来水走得更多、更快、更畅,从而有效减少淮河干流及入湖支流沿岸洼地“关门淹”时间,减轻淮河中游防洪除涝压力。

  水利工程对地区经济发展有何助力?“淮河入海水道建设是地方发展的重要引擎。”提起淮河入海水道建设工程,淮安市淮安区委书记颜复说,“以后扁担港就在家门口,运输方便,对产业带动都有重大基础支撑作用。期待入海水道尽快建成,通过新的港口,拉动产业布局、产品出口。”在江苏省水利工程建设局副局长何勇看来,随着工程逐步推进,该工程将有力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稳生产、稳经营,发挥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在助力稳定经济大盘方面的显著作用,直接带动原材料生产企业充分释放产能,促进相关生产行业的发展。预计每年可直接带动沿线1.22万人就业。

  科学管水,为可持续发展“增力”

  擘画水润江苏新图景,如此大规模的工程在江苏还有很多。但水利建设起笔在治水,落笔在发展。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河湖水域侵占、环境杂乱、水质污染、生态退化、功能衰竭等问题日益凸显;全省超过1/3的河湖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河湖过度开发利用、生态退化现象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突出。江苏率先感受到水污染、水环境、水生态等新问题与水灾害等老问题叠加,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阻点。

  2007年太湖水污染危机,让江苏成为全国最早探索河长制的地区之一。2007年8月,无锡市印发《无锡市河(湖、库、荡、氿)断面水质控制目标及考核办法(试行)》,将79条河流断面水质检测结果纳入各市县区党政主要负责人政绩考核内容,河长制显现雏形。2017年5月,江苏提出全面推行河长制,并以生态河湖行动为重点,着力建设安全水利、环境水利、生态水利发展。同时,印发《江苏省生态河湖行动计划(2017—2020年)》,明确新时期生态治水作战图,提出了2020年的近期目标和2030年的远期目标——城市水域面积率不下降,重点河湖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82%以上,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以上;主要河湖生态评价优良率达到70%。

  据测算,江苏仅农村河塘就有19万多条,其中全省县乡河道淤积总量达10多亿立方米,导致灌溉排涝能力严重削弱,为实现生态河湖治理目标,江苏不断加大投入县乡河道疏浚和村庄河塘疏浚整治资金,同时创新投入机制,推广以土换资、水面资源承包经营等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各地还结合企业的灌排用水,使沿河厂矿企业也成为河道疏浚工程的投入者。

  经过多年努力,江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疏浚整治过的河道,沟通了水系,改善了水质,提升了引排功能,超过70%的主要河湖生态状况评估达到优良水平。全省建成农村生态河道339条、生态清洁小流域96个、水利风景区151个、水美乡村1820个、美丽库区幸福家园156个。徐州大沙河丰县段成为全国首批17个示范河湖之一。长江、太湖、洪泽湖等水域的水生生物资源恢复明显,“水中大熊猫”长江江豚再次在长江水域成群嬉戏,更多的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张韩虹)

【责任编辑:DH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