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出台实施意见 多方合力打通专利转化难点堵点

2024-03-20 09:21:40| 来源:人民网| 分享到: | 字体:
链接已复制
3月19日,江苏省政府召开《江苏省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从4个方面入手拿出15条硬举措,力求通过多方合力打通专利转化的难点堵点。

  如何畅通高校与企业信息对接,提升专利转化率,推动专利产业化?3月19日,省政府召开《江苏省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从4个方面入手拿出15条硬举措,力求通过多方合力打通专利转化的难点堵点。

  广泛开展校企专利对接活动

  促进专利转化运用,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实施方案》为我省专利转化运用锚定目标:到2025年,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产业化率显著提升,全省涉及专利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800亿元,备案认定的专利密集型产品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7%。

  时间紧且任务重,具体怎么干?“专项行动将突出质量导向、机制创新和转化实效,来破解制约知识产权高效益运用的瓶颈。”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支苏平介绍,《实施方案》从“提升专利质量,夯实专利转化运用基础”“打通关键堵点,完善专利转化运用机制”“赋能实体经济,提升专利转化运用实效”“强化支撑保障,激发专利转化运用活力”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部署。

  值得关注的是,《实施方案》提出将广泛开展专利对接活动,在高校院所和企业之间,搭建起一座专利信息畅通、供需匹配的“桥梁”。

  江苏高校专利授权量长期位居全国前列,如何推动这些专利转化运用?记者了解到,目前全省正在开展高校存量专利盘活工作,知识产权、科技、教育、工信等部门以及高校院所、企业各有责任分工,将多方合力高效率完成专利盘点、多维度开展专利评价、分层次推动专利对接、大力度做优专利增量。

  “高校院所专利在企业转化实施的数量,是检验专利转化运用成效的重要指标。”支苏平介绍,将从供给侧、需求侧两方面着力,在高校院所存量专利盘点的基础上,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梳理形成“可转让专利资源库”,在各类知识产权运营交易平台上发布共享,解决“对接什么”的问题;将加强布局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深入企业、产业开展专利收储、二次开发、概念验证、供需对接等服务,解决“谁来对接”的问题;按照专利技术市场化前景不同,分层次、分类型开展对接活动,解决“如何对接”的问题。“通过广泛开展专利对接活动,充分调动高校、企业和服务机构多方积极性,让全省广大中小企业通过专利转化运用实现创新发展。”

  培育壮大专利密集型企业和产业

  专利转化运用,产业是“主战场”,企业是“主角”。为此,《行动方案》聚焦我省“1650”现代化产业体系和“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部署了建设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实施产业专利导航工程、培育和壮大专利密集型企业和产业、加大“苏知贷”金融产品投放力度等务实举措,突出专利转化实效,大力推进专利产业化。

  “专利密集,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显著特征。”省工信厅副厅长张星介绍,《行动方案》提出培育专利密集型产业和企业,省工信厅将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着手,一体推进。“我们将实施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专项行动,以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统摄和引领50条重点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增强10个专利密集的国家级集群辐射带动效应,‘一群一策’实施培育提升方案,加快打造新型电力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纺织、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等5个世界一流,新材料、物联网、半导体、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5个国际先进,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通信、软件与信息服务、新兴数字产业、节能环保、新型食品等6个全国领先的‘556’集群方阵。”与此同时,建设好高价值专利的源头——高能级的创新载体,深入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点-链-面”结合的产业创新载体建设,推动产业链共性技术研发和专利输出转化。

  为支持企业开展前沿领域的研发及有效分散研发风险,我省还将继续推进多元化知识产权金融支持。“截至2023年末,我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余额180.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2%,当年累放贷款金额、户数均居于全国前列。”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江苏监管局二级巡视员周盛武介绍,江苏监管局会同省科技厅、工信厅、知识产权局推进全省10.38万户科技企业名单信息共享,推动银行机构常态化开展走访对接,精准解决企业融资需求。“我们将支持银行保险机构持续创新和优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险服务,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和保护。”

  以“机制创新”激发转化动力

  知识产权制度是激励创新的“催化剂”,也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我省先后承担了国家18项知识产权领域改革试点,32项成果举措在全国复制推广。”支苏平说,此次《行动方案》具有江苏特点的任务举措便是“突出机制创新”,聚焦制约专利转化运用的堵点难点问题,特别是机制障碍性问题,提出了建立专利转化运用发布机制、推进赋权改革试点、实施专利声明制度、优化利益分配、完善容错纠错机制等机制创新。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省教育厅将从深化高校科技改革、开展高校科技创新‘策源行动’、完善教育界与企业界对话对接机制等方面着手,推动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加快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袁靖宇说,为激发科研人员的成果转化动力,将扩大高校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试点改革范围,细化赋权程序;为消除科研人员、管理人员科技成果转化顾虑,将完善职务科技成果资产管理机制,探索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机制;为引导高校科研人员将更多精力投入科技成果转化,将深化高校科研评价机制改革,强化成果转化应用导向。

  2020年起,我省南京大学等4家单位参与国家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试点,探索“先使用后付费”“先确权后转化”“赋权+权益让渡”“拨投结合”等一批多样化赋权模式,试点期内,4家试点单位共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90项,合同产生金额2.1亿元,作价投资金额超4亿元。“在此基础上,我省将在更大范围内推进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省科技厅副厅长倪菡忆介绍,省科技厅等8部门已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工作的通知》,遴选了南京林业大学、省农科院、省中医院等14家单位参与试点,探索新路径和新模式,进一步打通机制壁垒,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蔡姝雯)

【责任编辑:DH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