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财经 > 财经新闻 > 正文

苏黔携手千里驰援 补齐贵州民生幸福短板

发布时间:2019-11-06 09:24:08  |   来源:新华日报  |   作者:吴雯  |   责任编辑:许蓉
崇山峻岭,挡不住贵州贫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苏黔携手,千里驰援,补齐贵州教育、医疗、就业等一个个民生短板,不断增强当地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

  崇山峻岭,挡不住贵州贫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苏黔携手,千里驰援,补齐贵州教育、医疗、就业等一个个民生短板,不断增强当地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

  “因为有你们,学校越来越好”

  “因为有你们支持,我们学校越来越好……” 今年的教师节,贵州省玉屏第一中学副校长方志文收到一份珍贵的礼物:一张简单的贺卡加三颗糖,送贺卡的是该校九(2)班学生——侗族女孩严泽夕。

  与苏州太仓相距1600公里的玉屏侗族自治县,是贵州铜仁武陵山区集中连片的困难县之一。去年8月,对口帮扶的太仓市精心选拔有19年校长经历的陆振东、太仓市第二中学副校长严卫中、太仓市实验中学德育办主任方志文3人,组成支教团队奔赴铜仁市玉屏县,开辟“组团式”教育帮扶新路。

  “同学们,在你们的世界地图板上标出亚欧分界线;下面,让我们来找一找乌拉尔山脉在哪儿……”10月21日下午,玉屏一中的多媒体教学课堂,七年级学生正在上地理课“大洲和大洋”。这间由太仓市捐建、国内领先的多媒体教室,有一面玻璃幕墙,墙内师生看不见墙外,而墙外观摩听课的老师则对墙内情景一览无余——大屏幕上播放着“大洲和大洋”的教学PPT,60名学生分别围坐在10张圆桌旁,面对面讨论交流、各抒己见。自由轻松、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深深感染了一墙之隔的观摩教师,他们对太仓支教团队推行的“导学授课”模式频频点头——老师不再是单向知识灌输,而是通过问题设计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考试成绩固然重要,但让孩子们学会学习更重要。” 严卫中说。

  支教团队还请来意大利、美国和国内的专家37人次来玉屏开办讲座,每月至少两次,传播新知识新理念;同时选派当地骨干教师去北京、浙江、江苏等地交流学习,拓宽视野。校园文化建设更是风生水起,组建了足球、羽毛球、书法、合唱等20多个社团,设立家长开放日等。短短一年,这所原本生源质量、师资都很一般的中学,所有学科考试均分均比该县第二名学校高出50分,优秀学生比例排全县第一。

  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将玉屏县教育“组团式”帮扶作为第二批新型城镇化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太仓·玉屏教育“组团式”帮扶,成功入选今年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典型案例。

  跨越1600公里的生命接力

  10月23日,铜仁市石阡县人民医院,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患者兰军按医嘱前来复查,头上长长的手术疤痕清晰可见,但他身体基本恢复,已能做简单的家务。“刘院长是救命恩人!”兰军的妻子邱述香红着眼圈念叨。

  去年10月15日下午,兰军突感头痛,神志恍惚,当天18时40分被120救护车紧急送至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入院后约半小时,兰军陷入昏迷。头部CT探查证实为静脉血栓导致的脑出血。19时57分,医院副院长、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苏大附一院”)驻点帮扶专家刘建刚博士亲自主刀为患者进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守在手术室外的邱述香几近绝望——此前家中一位亲戚,就因同样的病症抢救失败离开人世。5个多小时后,手术室门打开,露出刘建刚疲惫的面庞,在高倍显微镜下熬夜做手术,他的双眼布满血丝,他只说了一句“手术很成功”,便匆匆离去,邱述香甚至都没反应过来说声谢谢。

  “以前我们医院根本不敢做这类高难度手术。”石阡县人民医院院长史超介绍,2016年12月,苏大附一院与石阡县人民医院结对支援,迄今派驻帮扶专家83人次,指导开展手术500例,诊疗患者1.8万余人次,两家医院还开通远程医疗会诊系统。

  在石阡县人民医院住院部走廊的墙上,挂满当地患者送给苏州帮扶医生的锦旗。锦旗的背后,是一次次苏黔医护人员通力合作的救死扶伤。去年3月16日,被诊断为“先天上颈椎畸形继发颈髓损伤”的24岁患者小超在救护车护送下,经过整整15个小时的惊险转运,从石阡抵达苏大附一院,成功接受手术难度与风险极大的“寰枢椎后路复位固定融合术”。小超家境贫寒,初中毕业便辍学打工。到石阡县人民医院就诊时,呼吸困难,病情已非常严重。这场跨越1600公里的生命接力,让徘徊在死亡边缘的年轻生命重获新生。

  苏大附一院“授人以渔”,培训了石阡派出的业务骨干47人次。在苏大附一院帮扶下,石阡诞生贵州省首家县级医院脑卒中防治中心,开颅动脉瘤夹闭术、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三腔起搏器植入术等十余项新技术、新项目填补该县医学空白,当地老百姓实现“大病不出县”的健康梦。

  “幸福里”看幸福生活场景

  10月24日,铜仁市碧江区坝黄镇坪茶村,一座白墙黛瓦、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古典建筑——由结对乡镇昆山市张浦镇及昆山民政局、昆山市总工会等共同投资130万元打造的“昆碧幸福里”格外引人注目,几位七八十岁的老人吃过午餐后正在休息,看电视、拉家常,其乐融融。82岁的杨长喜和老伴无儿无女,做饭力不从心。今年4月,“昆碧幸福里”建成运营后,杨长喜夫妇和其他十几名特困人员过上了“饭来张口”的幸福生活。中心按每餐10元的标准,提供“三菜一汤、荤素搭配”的日间餐,每人自费2.5元,其余均由政府补贴,对行动不便者还送饭上门。张浦镇金华村原党委书记汤仁青,退休后发动昆山10多家企业,每年捐资35万元用于“昆碧幸福里”的日常运营。

  脱贫路上,决不落下一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均受到江苏帮扶工作队的格外关注。作为碧江区首个综合关爱中心——“昆碧幸福里”还设有“儿童关爱中心”“妇女就业培训中心”等,向百姓提供全方位的民生公共服务。这里有志愿服务队教老人用电脑、智能手机,有昆山支教老师带领留守儿童做手工、绘画,有企业技术人员对留守妇女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老有所养,幼有所教,妇有所依。挂职碧江区委常委、副区长的张浦镇镇长孙道寻表示,未来还将对留守群体开展健康体检、法律援助等公益项目,进一步探索建立“昆碧一家亲”的农村社会服务新机制、新模式。

  发生在贵州大山深处、多姿多彩的“扶贫故事”仍在继续,更美的风景、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