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厘之间 “高铁尖兵”守护高铁安全

2024-06-12 14:44:03| 来源:中国网•东海资讯| 分享到: | 字体:
凌晨1点,在福厦高铁湄洲湾跨海大桥上,接触网轨道作业车的轰鸣声打破了海面的平静,彼时福州供电段莆田高铁供电工区的接触网工们正在离海面40多米,离轨面6米多高的平台上检修作业

毫厘之间 “高铁尖兵”守护高铁安全

  凌晨1点,在福厦高铁湄洲湾跨海大桥上,接触网轨道作业车的轰鸣声打破了海面的平静,彼时福州供电段莆田高铁供电工区的接触网工们正在离海面40多米,离轨面6米多高的平台上检修作业 摄影:李金明

  在离海面四五十米高的空中检修接触网,既考验技术、又考验胆量。凌晨1点,一群海上“蜘蛛侠”们登上6米多高的作业平台,开始了检修作业。海上气候复杂多变,时而大风呼啸,时而骤雨倾盆。为了确保安全,每一次空中移动,他们必须交替使用安全绳,随时确保有一条系在腰上。在寂静的夜晚,接触网作业车的轰鸣声和对讲机里的呼叫声交织在一起,成为他们正式工作的生动写照。

  这里是湄洲湾跨海大桥,也是国内首座跨海高铁矮塔斜拉桥,在该大桥上,曾创造了单列时速453公里、两列相对交会时速891公里的高铁新速度记录,目前也是福厦高铁列车运行时速最快的地方。

毫厘之间 “高铁尖兵”守护高铁安全

  作业人员利用盐密度分析仪,检测绝缘子表面的盐分含量。(摄影:胡鹏)

  福厦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东南沿海高速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湄洲湾跨海大桥是福厦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重难点工程,为了确保大桥列车疾驰而过,定期接触网检修是保障福厦高铁安全、稳定运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毫厘之间 “高铁尖兵”守护高铁安全

  海上盐分高、湿度大,盐分很容易附着绝缘子上,接触网工们必须定期对大桥上的绝缘子进行冲洗。(摄影:胡鹏)

  为了保障福厦高铁安全运营,在列车停运后的0点至4点,“蜘蛛侠”们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我们接触网每10米左右两根吊弦高度的误差不超过5毫米,每45米两定位点高度误差不超过5毫米,就是一个小拇指盖的大小”福州供电段莆田高铁综合公共工长许冲介绍。接触网就像高铁上方的电能传输带,要保证列车跑出高速度,供电设备的精度非常重要。

毫厘之间 “高铁尖兵”守护高铁安全

  许冲和工友在检查接触网的平顺性 摄影:胡鹏

  为了能达到这样的精度,除了依靠作业人员日常工作经验,还得使用智能巡检仪、激光测量仪等高科技设备完成接触网各项参数的检测。

  “支柱700根,绝缘子约2800个,螺栓近3.8万个,每天有140趟列车湄洲湾跨海大桥上通行。”00后小伙胡韶光是21年入路的青工,谈到湄洲湾大桥,他对这里的一切如数家珍。要保证动车组长时间运行不松动,每个零部件的力矩都得精调到位,胡韶光介绍。接触网设备的震动次数多、频率高,在列车长期高速运行下,螺栓、螺母的不松动是关键。

毫厘之间 “高铁尖兵”守护高铁安全

  凌晨3点30分,天窗作业即将结束。接触网作业车红黄相间的灯光的光影,像极了时空隧道。(摄影:胡鹏)

  为了防止长期高频率震动造成紧固件松动,接触网工们在每一个螺栓、螺母上都要涂抹锁固胶,在用力矩扳手固定好位置后,在螺栓、螺母固定的位置要划一根标准线,如果这根线错位,意味着紧固件松动,在日常的检修作业中,许冲和工友们需要格外细心观察。

  “这个工作,看上去不难,做起来一点也不简单”,许冲介绍,从事接触网检修工作近10年,他早就练成了“火眼金睛”的本领。作业车平推过去,哪个位置有松动,哪个零部件,他一眼就能看出来。

  海上气候多变,有时晴空万里、有时暴雨倾盆,有时海风吹起的大雾甚至让人看不清10米以内的物体,为了应对天气突然变化,大家往往会多备一雨衣服。“刮风的时候穿上防风、大雾下雨的时候穿上雨雾,这都是我们的工作经验”许冲介绍。耳边是呼呼的风声,脚下是汹涌的海浪,而许冲他们就要在这样的环境下,与毫厘较真,完成接触网各零部件的测量、紧固、巡视等工作。

毫厘之间 “高铁尖兵”守护高铁安全

  白天,列车高峰运行时段,许冲和工友在利用望远镜、红外测温仪等设备巡视湄洲湾大桥上的供电设备 摄影:胡鹏

  凌晨3点30分,天窗作业即将结束,大家返回轨道作业车解下了防护装备,这是他们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刻。2个小时后,福厦高铁第一趟高铁将通过大桥,在旅客安全出行的背后,正是像许冲这样的铁路人在默默守护,他们用责任和担当守护每一趟列车的安全运行,守护了每一条安全回家路。

【责任编辑:DH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