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也能用无人机施肥,两三分钟就将一袋100斤尿素喷施到麦田里,真了不起啊。”3月15日上午,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氾水镇其奎家庭农场,只见一位女子操作无人机精心施肥,当地村民啧啧点赞。这位女子名叫华洁,10多年前曾在当地一农企做行政主管。2013年,其父姚其奎注册了“氾水镇其奎粮食种植家庭农场”。因其父种田都是采用“老把式”种田,采用新技术的较少,华洁便辞去了在企业的工作,做起父亲的助手,成了一名“新农人”。
回到父亲的家庭农场后,有人说华洁只是“农场公主”,在父亲身边享享福而已,不是种田的料子。华洁不信别人的议论,甩开膀子大干了起来。种田需要机械化,而华洁的父亲习惯于使用别人的机械种田。这样的话,必然会导致种田成本的加大。于是,从成本核算的角度出发,华洁建议父亲算“长远账”,不断加大设备投入。在农机装备上,从添置小型农机具到购置大型农机具,如久保田收割机、新型插秧机、无人机等,华洁动员父亲一一备足马力,投入近百万元。如今,其奎家庭农场“兵强马壮”,机械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实现了从播种、栽插到收割等农机作业“一条龙”。
“其实,增加设备投入,好处不仅在于自家家庭农场种田的便利高效,还可以通过流动作业,为家庭农场增加新的收入。”华洁说。为了尽可能地让农机具发挥最大作用,华洁指导家人科学安排农事,合理调度农机。在不影响家庭农场农田作业的情况下,于2016年申请领取了“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跨区作业证”,和丈夫一道开开心心搞起了农机跨区作业。这样既不误农场农田农机作业,又提高了农机利用效率,避免了农场农机具闲置、“吃不饱”的问题,还增加了农场收入。去年夏秋两季,其奎家庭农场农机跨区作业面积达1800亩,实现农机作业收入10多万元。
凭借着对农业的深厚情感和不懈追求,华洁不仅继承了父亲的家庭农场,更在种田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有效解决了土壤板结、育种难题,并成功引进多个高效新品种。“没有农业技术的更新升级,就没有种田效益的提升。”华洁自小耳濡目染农业知识,对农业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独到的见解。面对农业生产中的多种挑战,她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逐步攻克了土壤板结问题,这一突破不仅提高了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也显著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在育种方面,华洁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成功繁育出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盐麦2号、水稻宝粳1号、南粳68号等新品种,这些品种不仅具有更高的产量,还具备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特点,从而提高了农场的种植效益和经济收益。当地不少粮食生产企业都纷纷与其奎家庭农场保持合作,纷纷使用她家繁育的稻麦品种。华洁介绍说,现在,仅繁育新品种一项,每年又可为家庭农场增加收入10多万元。
“过去搞种植,承包金较低,种田效益还是明显的。现在,随着承包金的不断上涨,种田效益要想有多大的提升,难度较大。过去每亩田承包金六七百、七八百元,现在都在1200以上。因而,种田的效益可想而知。”华洁说。她介绍,既然承包金高,种田要出效益,还得靠新技术和节本增效。由于批量购买农用物资,拥有了采购“话语权”。这样一来,就可以节省不少成本。家里种植600多亩田,可以节省成本2到3万元。另外,家里仓储条件好,麦子储藏一个月,每斤就可以多卖3分钱。这样,农场收入又多出2到3万元收入。
“种田离不开新技术的应用,也离不开汗水的付出。今后,自己将甘当‘新农人’,争做‘兴农人’,和家人一道把家庭农场经营好。只要全家人一心扑在农场上,相信规模种植会有更好的前景。”华洁这样表示。(刘延龙 杨呈芹 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