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借鉴大师手笔,厚重铺垫引爆深层震撼

2021-09-22 15:02:25| 来源:大众网| 分享到: | 字体:
链接已复制
  和以往的学院派不同,近几年华语新生代电影导演人展现出的特点,是观影经验决定个人风格,也就是俗话说的影迷型导演。他们喜欢看什么样的影片,便会喜欢借鉴什么样的手法,

  和以往的学院派不同,近几年华语新生代电影导演人展现出的特点,是观影经验决定个人风格,也就是俗话说的影迷型导演。他们喜欢看什么样的影片,便会喜欢借鉴什么样的手法,作品中也就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痕迹。比如喜欢盖里奇的宁浩,早期成名作都能看到《两杆大烟枪》《偷拐抢骗》的影子。

《秋末》借鉴大师手笔,厚重铺垫引爆深层震撼

  虽然借鉴好莱坞商业类型片的新导演占比极大,但也有少数新锐导演迷恋欧洲艺术片或日本文艺片等小众流派。在他们的早期作品中,往往会把艺术大师的手法借鉴过来,讲述根植中国本土的故事,从而形成一股股清流。将在9月26日全国上映的电影《秋末》中,编剧兼导演张晓卫就应该是借鉴了自己喜欢的大师手笔,在平缓的叙事节奏下,用厚重的铺垫为核心戏剧矛盾层层加码,引爆了深层的情感震撼。

  《秋末》是由张晓卫自编自导。因此,本片算得上是一部作者电影,彰显出张晓卫个人的艺术造诣。从片中的影像风格、叙事方式、主旨提炼、角色塑造、运镜手法均可以明显看出,张晓卫个人偏爱的是贾樟柯早期作品,以及日本的那些剧情片大师们。《秋末》不急于推剧情,不炫耀剪辑和镜头角度,不乱吊观众胃口,就是用贴近生活的质感,去为戏剧核蓄力,以实现最终对观众情感的一击即中。

《秋末》借鉴大师手笔,厚重铺垫引爆深层震撼

  《秋末》的第一层戏剧矛盾,类似于数年前火爆全网的短片《啥是佩奇》。影片以偏远山区为背景,围绕赵有田和几个留守在村子里的孤寡老人而展开。这个建在山坡上的小村子经济落后信息闭塞。天天陪着赵有田的,唯有一只叫做铃铛,看上去和他一样老迈的山羊。这天,赵有田接到了儿子的电话,得知其周末要带孙子来看望他。赵有田随口问了孙子一句“想吃啥?”不料孙子的最爱竟然是“羊肉串”。于是,“羊肉串是啥?”成了赵有田急需弄明白的要紧事。他在村中四处打听的状态,和《啥是佩奇》里为孙子全村寻找“佩奇”的李玉宝极为相似,但镜头处理的方式更为别具一格。

《秋末》借鉴大师手笔,厚重铺垫引爆深层震撼

  不过,由河北电影制片厂联合出品并着力打造的院线长片,《秋末》的主题肯定要比短片走得更远更深。在搞明白羊肉串后,赵有田陷入了更大的纠结之中——杀不杀铃铛。这是本片最大的戏剧张力所在,而这个张力之所以能被拉满,正是因为导演张晓卫在影片的前半段为其做足了铺垫。

  如果没有任何铺垫,绝大多数观众都会倾向于“杀”。毕竟,很多人会下意识地认为养羊不就是为了吃肉嘛。可如果你是认认真真随着本片的镜头看到了这里,就会陷入同样的纠结之中。导演张晓卫从那些大师手笔中借鉴到了很多电影语言,来为铃铛和赵有田之间的羁绊做铺垫。比如开头处有个长镜头,内容就是赵有田带着铃铛出门,一直从山村的最高处走到最低,中间拐来拐去,又见了很多人。铃铛虽然没有被牵着绳,而且中途也曾溜号两次,但总体上是一直跟着赵有田走下来了。人和羊之间长年生活在一起的默契感,被这个长镜头呈现得淋漓尽致。

《秋末》借鉴大师手笔,厚重铺垫引爆深层震撼

  片中还有一种常见的镜头也是借鉴自大师手笔。赵有田和铃铛经常出现在同一个画面里,赵有田因为其它事起身离开出画后,镜头不会立即切走,而是让铃铛自己在画面里留上几秒。正是这几秒,让铃铛从“道具”提升成了“角色”。当观众看过了厚重的铺垫,会感受到赵有田和铃铛之间相依为命的羁绊,甚至比那些铲屎官们和其宠物的还要深。试想一下,哪位铲屎官会因为家人想吃狗肉,就杀了自己的宠物犬?

  正是因为如此厚重的铺垫把戏剧张力拉到足够紧绷,所以赵有田最后做出的看似得以两全其美的选择,才能让观众意识到其中包含着巨大的牺牲;父爱如山,电影的结尾直击心灵,让每一位不在父母身边陪伴的我们感到深深震撼。想想我们远在家乡的父母,正在孤独的等待着最恐惧的终点,你可曾知道他们现在最想要的就是有你的陪伴。父爱如山,国庆节让我们一起走进电影院带爱回家。

【责任编辑:DH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