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发展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2024-06-26 14:02:05| 来源:中国网•东海资讯| 分享到: | 字体:
链接已复制
“恭喜汪洋老师,荣获金华市一题一设计说课比赛一等奖!”近日,喜讯传来,浙江省东阳市吴宁一中的老师们在群里纷纷点赞。而汪洋老师,只是一个工作不到两年的新教师。

  “恭喜汪洋老师,荣获金华市一题一设计说课比赛一等奖!”近日,喜讯传来,浙江省东阳市吴宁一中的老师们在群里纷纷点赞。而汪洋老师,只是一个工作不到两年的新教师。

  如何让新老师快速成长?吴宁一中充分发挥团队作用,建机制、搭平台、重引领,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下足了功夫。

抱团发展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抱团发展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建长效机制,培养有“底子”

  培养教师,要有合理科学的长效机制。“吴宁一中的教师成长总体目标十分清晰,一年转型、三年成才、五年骨干、十年名师,这是一个关乎教师发展的长期规划。”校长张大军表示,每一个新教师入职时,学校都会向他们提出明确要求。而多数教师也会朝着既定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自我蜕变,成长为名优教师。

  在总目标下,学校建立了跟踪评价机制,夯实教师自我发展的根基,形成有效的培养梯度;建立了培养奖励制度,激发教师成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一系列机制的建立,有的放矢、循序渐进,为师资培养铸牢了“底子”。

抱团发展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搭优质平台,培养有“里子”

  5月20日,吴宁一中第二届教研活动周圆满结束,去年刚参加工作的张雪菲、卢果老师,一举夺得了教学设计、板书与粉笔字、课堂教学三个单项的优胜奖,以及综合考核的一等奖,在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素养比赛中脱颖而出。在吴宁一中,青年教师发展中心这个优质平台,以多层次、多方位、抱团发展的培养模式,见证了一个个名优教师的成长。下设专业素养、班主任素养、信息技术三个维度的培养平台,让培养拥有内涵丰富的“里子”,使教师发展更具个性化。

  青年教师发展中心通过教研周、月教研等载体,开展基本功比赛、集体备、评、磨课,外出观摩培训、汇报课等,让教师们在优秀的团队土壤中迅速成长。在教研周表彰会上,张雪菲动情地说:“一入岗,学校就要求我们确立个人发展规划,对于一个新教师而言,是成长目标,更是一种自我鞭策。”

抱团发展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重名师引领,培养有“旗子”

  作为东阳市初中龙头学校,吴宁一中有着十分优秀的名优教师团队。团队中,有各级教坛新秀19人,其中省教坛新秀1人,金华市教坛新秀5人,东阳市教坛新秀13人;东阳市学科带头人6人,教坛新星3人;东阳市级教学比赛一等奖者90余人次。基于此,青年教师发展中心以各类名优教师为核心,组建了各科名师工作室,并制订了详细的工作方案与考核机制。

  名师,是一个优秀团队的“旗子”。张大军认为,名师工作室的成立,对于名优教师的自身发展与优秀团队的建设,是一种双赢。自成立工作室以来,名优教师以“回炉”形式反哺团队,发挥了引领辐射作用,提升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同时也促进了自身业务素养的持续发展。仅本学期,除汪洋外,蒋叶青、贾觐华、金洁蓉等3位老师获东阳市中小学教研组长素养比赛一等奖,包萍菁、舒慧敏老师获东阳市初中科学、美术教学素养评审一等奖,各类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以上25人次。(东阳市吴宁第一初级中学 周大刚)

【责任编辑:DH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