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县第四中学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努力打造“高质课堂”

2022-12-16 09:21:55| 来源:中国网•东海资讯| 分享到: | 字体:
链接已复制
功夫不负有心人,辛勤耕耘结硕果。近年来,灌南县第四中学自实施教学改革以来,得到各级领导的关爱和帮助,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中国网·美丽江苏讯 灌南县第四中学认真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改革精神,树立“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的教学理念,创新管理机制,完善评价制度,积极深化学校的内涵建设,积极推行“三学课堂”“高质课堂”课程改革,狠抓教学精细管理,办学业绩得到提升。

  思想决定行动 ,观念决定成败。传统教学模式在老师们的头脑中已根深蒂固,课改初期老师们很难接受高质课堂的理念。一是怕麻烦,二是怕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影响教学效果,以至于很多老师裹足不前,难于迈步。而实施高质课堂就必须改变老师的教学观念,实现课型、教师角色的相应变化,所以学校做了大量宣传、发动工作。

  一、开展培训,注重学习。一是学校领导从暑期培训就开始高质课堂理论培训会。二是利用备课组长县集体活动学习,回校后的经验介绍会和移植课,尽量让全体老师对新的教学理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三是推荐印发高质课堂理论学习资料,让老师们自学研讨。为了让老师充分认识并掌握先学后教,禁止满堂灌的教学核心理念,学校印发了《灌南县关于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深入推进高质课堂的实施意见》和《灌南县中小学“高质课堂”操作指要》《高质课堂评价表》等学习资料,让老师们在自学中逐步掌握高质课堂的理念和方法。

  二、狠抓教研,注重实效。为了突出教研重点,学校制定了《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把“高质课堂”模式的推进,作为校本教研工作重点,有序开展教研活动。

  具体做法是:

  1.抓课堂,重细节。根据县发展中心《灌南县中小学“高质课堂”操作指要》:从课堂的三个必备流程,教师、学生两个维度,“自主、合作、探究”一个核心,构建课堂教学的评价要素,并细化每一个方面的要求,努力呈现符合要求的“高质课堂”。

  2.开展“五课”活动。一是示范课引路,校长和骨干教师按照高质课堂模式带头上示范课;二是展示交流课,由课改实验教师轮流上展示课;三是研讨课提高,各教研组分周交替安排教师上组内研讨课;四是常态课督导,实行校长和行政人员、教研组长推门听课制度,督查教师是否按高质课堂教学模式上课;五是过关课促成长,凡参加工作没有满五年的青年教师都要参加过关课活动。

  3.抓常规,重效果。一是备课要有“实效”。按照高质课堂的模式,引导教师从备课上下功夫,使其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二是严格执行巡查课。巡查是否按课堂“三个必备的”操作流程执教,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教学风格有所创新,课堂上是否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三是重学习。利用教研组活动安排高效课堂听课 、评课活动和高效课堂经验交流会,相互指点,相互提高。四是“重反思”。我们对课堂教学的管理,不仅仅是停留在制定一些制度、听几节“优质课”,更注重的是教师自我反思意识的培养,让教师课后反思哪些地方在课堂中落实得好,哪些地方还需改进,避免反思的形式化。

  4.开展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帮扶结对活动,实施“青蓝工程”,最大程度地推进高质课堂模式。

  5.积极开展课题研讨活动,鼓励教师能以推进高质课堂模式中的得失、反思等积极申报省、市、县教研课题。以便更好地总结与进一步推进“高质课堂模式”。

  功夫不负有心人,辛勤耕耘结硕果。近年来,灌南县第四中学自实施教学改革以来,得到各级领导的关爱和帮助,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现在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只要我们进一步树立信心,理清管理思路,继承并发扬四中的优良传统,总结优秀管理经验,扎实推进工作,一定会使我校得以更好、更快发展。(文/姚贵荣)

【责任编辑:DH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