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俊教授与戴南高级中学青年读书会书友分享交流

2022-09-05 13:40:32| 来源:中国网•东海资讯| 分享到: | 字体:
链接已复制
走进《论语》,一位人品可爱、活生生的——人格高尚、性格率真、聪明睿智、学问渊博、风趣幽默、终身好学、循循善诱的真情先师,常常萦绕于我们的脑际

  中国网·美丽江苏讯 2022年8月28日,兴化市小学语文教研员、泰州市突贡专家、《中国教育报》“推动阅读十大人物”、《中国教育报》“教师喜欢的100本书”两本专著作者何伟俊教授莅临戴南高级中学,与该校青年读书会书友开展了为期一天的分享交流活动。

  01、活动一 分享

  何伟俊教授与兴化市戴南高级中学同仁书友分享了 《读<论语>,识孔子,学为人,悟师道——我的<论语>品读感悟》

  一、 读《论语》:整体性细读感悟,深度探究。

  《论语》作为经典,其文化价值对全人类的生存和未来都有意义,其思想和思维方式,对当下的为人处事和人类社会的未来具有启示和指引。作为中华民族的至圣先师,孔子是广义的教育家,其思想价值具有普适性,对整个人类社会和未来都有教育意义和影响。

  何教授从六个方面阐述怎么读《论语》以及孔子的教育智慧怎样能给我们的启示。

  二、识孔子:品味、学习孔子为人。

  走进《论语》,一位人品可爱、活生生的——人格高尚、性格率真、聪明睿智、学问渊博、风趣幽默、终身好学、循循善诱的真情先师,常常萦绕于我们的脑际,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孔子是他弟子们以及后来社会人的楷模,具有永恒的普遍性教育价值。

  何教授指出读书即读出文字背后的人,体人心、感人情、悟人道。阅读经典过程中,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辨思、学习、汲取其人品、思想和智慧。

  三、悟师道:领会《论语》孔子的教育思想、智慧。

  围绕教育这一主题,何教授系统提炼《论语》中蕴含的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归纳为七个方面:“善学乐教”“因材施教”“寓教于评”“躬行而教”“教学相长”“师生情浓”“立德树人”。

何伟俊教授与戴南高级中学青年读书会书友分享交流

  02、活动二 交流

  何伟俊教授:真正的经典“古道今通”,没有时代的隔离。阅读经典,即对话人,认识人,了解人,感受人,学习其为人。细心品读整本《论语》,才可能使孔子的言行记载,显示新的生命,展现新的力量,带来新的启发,在自己心中显露栩栩如生的孔子,得到生动活泼的教诲。细读《论语》,我们可以领悟到:《论语》里“住着”“活生生”的孔子。在阅读中,想象、感受,认识、思辨,学习、汲取其思想、智慧,领悟人品可爱、精神高尚的先师正道。

何伟俊教授与戴南高级中学青年读书会书友分享交流

  下面我们来听听戴南高中书友们的感受。

何伟俊教授与戴南高级中学青年读书会书友分享交流

  姜晨老师:倾听完何主任的讲座,受益匪浅。

  何主任的讲座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怎么读《论语》,二是孔子的为人。

  何主任今天首先告诉我们如何阅读一本书,如何阅读《论语》,如何阅读像《论语》这样的经典。“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何主任讲的六种具体可行的方法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点“思考细读、笔记所思”,这启发我读书要想有收获,还需要精读细读,要边读边想边记,一定要善于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感悟想法写下来。何主任之所以能够写出一本又一本专著,我想这与他平时的善思勤写离不开关系。其次还有第五点“主题阅读”,我们在座的现在都是一名教师,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阅读中要带着教师的眼光去阅读,在教育主题下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促进个人的职业发展。

  再次在我看来,孔子不是一个冷冰冰的文化符号,而是一个鲜活生动、真实可爱的人。我相信每一个读完《论语》的人,一定都会喜欢上孔子。从个人角度来说,孔子的为人和处事原则,都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阅读《论语》能够让我们知道如何做人,如何去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从教师角度来说,孔子作为至圣先师,在《论语》里藏着他的许多教育智慧,而这些教育思想与理念并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就蒙上历史的尘埃,相反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熠熠生辉,对我们依然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何伟俊教授与戴南高级中学青年读书会书友分享交流

  郑佳慧老师:今天听了何主任的讲座,有一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慨。

  一方面,何主任提到的“以直报怨”,我联想的是恶行,我们不能坚持“以德报怨”的观点,这种息事宁人的态度,会使恶人越来越多,我们应该用正直的态度去对待生活中对我们有偏见或损害我们利益的人,既不奉承,也不妥协,勇敢地维护我们正当的利益。

  另一方面,就何主任谈及的读《论语》要追溯字源这个话题,我联想到语文学科在文言文教学上也同样应该如此,应该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不要单纯的把重点字词说给学生听,对于个别难懂的词汇要追本溯源,给学生分析汉字的结构,让他们知晓字义的演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不但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这样文言文的学习就不枯燥了。

  此外,我还向何主任请教了关于古文教学方面的书籍推荐。

何伟俊教授与戴南高级中学青年读书会书友分享交流

  徐澍老师:听完何伟俊老师对论语中孔子形象的解读,我谈谈自己对于终身学习的认识。

  一是要自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既是行动也是过程,有始有终,才是快乐的事情。“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子放逐乃赋《离骚》……”不仅是面对困境的顽强,更是一种自律,无论环境如何都能平淡处之的自律。是挣扎图变,亦是安贫乐道,坚守信念。

  二是要自我崇高。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中对自我价值的实现与肯定多有提及。这让我联想到著名的作家米兰昆拉德的长篇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生存的意义是不能证明的,但又不能赤裸裸地生活,必须用意义或价值把自己包裹起来,这种对生命的肯定往往会产生绝对的激情,使人获得一种存在的满足感。

  三是要柔和。人生经常会经历“求而不得,不得而求”的体验。而在论语平易近人的话语中,我突然意识到,“求”与“不求”都是“不厌”即“不满足”。过于在意“求而不得”会使人固执、迷失自我;过于寄托“不得而求”往往又会陷于懒惰、迷惘的境地。如果像论语所说的那样“君子不器”,做一个权变、柔和之人,既孜孜以求,又能蓦然回首,“终身学习”便成了灵动的旅程了。

何伟俊教授与戴南高级中学青年读书会书友分享交流

  徐国军组长:我“读”出了三个层面,从孔子——“何”见——自我。感受到两个要素,一是书友会坦诚的合作交流,二是何教授长期的个人积累。“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希望我们的青年教师见贤思齐,认清自我,不断丰富自我,因材施教,立德树人。

何伟俊教授与戴南高级中学青年读书会书友分享交流

  钱国华主任:何教授的报告给人一种如坐春风的感觉,何教授借读《论语》引领我们认识孔子的为人、为学、为政,进而从真实《论语》里了解真人孔子,感受活生生的孔子人品和形象,领悟先师的教育思想和智慧,缅怀经典文化的“曾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往开来,生成自己的教育主张,尽心竭力做好当下的“现在”教育,追求、创新教育美好未来的“将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走近经典,感悟师道,应成为我们每一位戴中老师的生活方式和职业态度。

  丁磊校长:从吾所好,做事;当仁不让于学,向学。陶行知说:有些人一做了教师,便专门教人而忘记自己也是一个永久不会毕业的学生。因此很容易停止长进,甚而至于未老先衰。只有好学,才是终身进步之保险,也就是常青不老之保证。孔子“善学乐教”教育智慧的根基给我们的启示:“教”者应该为“学”者——先学者,博学者,善学者,乐学者,好学者。

何伟俊教授与戴南高级中学青年读书会书友分享交流

  何教授:经典,常读常新;经典,读你千遍也不厌倦;经典,如灯塔指明人间航程;经典,永远警示天下之正道;经典,永远伴随、启迪读者,让自己终生受益……这是细细品读整本《论语》,我对经典魅力的切身体验,把这感受与诸位分享,希望更多同仁、书友早点走出阅读经典的困境和误区,尽快接触经典。

  丁磊校长结语:

  读经典,益终身——通过读《论语》,识孔子,学为人,悟师道,经典会向我们走来,先师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感谢何教授的悉心指导,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戴南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DH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