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教育 > 就业 > 正文

二三本院校学生被指处于就业塔基却甘于平庸

发布时间:2015-05-25 16:38:51  |   来源:光明网  |   作者:李平沙  |   责任编辑:魏千月
学生们想找个工作并不难,难的是找个“好”工作,二三本院校学生处于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层次。一线城市的好机会大多都被名校毕业生占据了,客观来说他们在能力上也稍占优势。

  “原本来上课的学生就少,真正听课的学生更少,如果讲的深更没人听,学生也听不懂。”最让张强尴尬的是课堂气氛,和重点大学完全不一样,二三本院校学生课堂上的师生互动非常少,提问题没人答是常事,“其实学生主动发问,会很好地调动老师的讲课情绪,可惜只能偶尔有那么一两次。”

  此外,张强提到,根据学校评价要求,“期末考试难度其实并不高”,可遗憾的是,很多考高分学生的成绩并不真实。他曾经分析过,凡是考查课本基础知识的题目,不少学生甚至能拿满分,可面对需要分析、理解的题,他们什么也说不出来,“后来我才知道,基础题靠的都是‘小抄’。”

  刘臣也坦言,她绝大多数同学的备考方式就是把老师划定的重点范围制作成“缩印版”。她的40个同学中,“大学四年坚持不‘抄’的不超过5个”。

  “师兄师姐曾告诉我说,很少有同学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所以学的也没什么用。上四年就是为了拿个毕业证、学位证,再把英语(课程)四级证拿到,找工作就够了。”王静说。

  学校完全不是想象中的大学模样

  就读于云南省某二本院校的大四学生孙敏准备考“985高校”的研究生,她的理由只有一个,自己不去更好的学校看看,根本就像没有读过大学一样。虽然,她的专业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她说,虽然有几门课老师讲得很好,但感觉“没听够”;有价值的讲座全是去旁边“211”学校蹭的,自己学校的讲座都是学校要“点名”才去听;社团活动几乎是自娱自乐,自己办活动没观众就强行拉同学去看,甚至参赛的也是自己同学;几乎找不到能一起聊“学术”的同学,大三好不容易找了个伴儿一起去泡图书馆,可她带着iPad看韩剧、织围巾……

  在她看来,学校完全不是想象中的大学模样。

  “考上三本我就对大学没什么期待了。”虽然有这样的想法,但李雷没想到的是,就连宿舍也是学校租用的校外公寓。

  每天上完课回宿舍,他先要经过校内的一片荒草地,继而是露天垃圾堆,然后穿过一扇一次只能过一个人的“门”,穿过校外的一条马路才到宿舍。学生宿舍院子里的自行车都整齐地倒在地上,居民楼模样的楼体表面挂着许多渗水留下的印记。李雷的宿舍在五层,每一层楼道口都能闻到一股“新鲜”的厕所味儿。

  更让李雷和孙敏意外的是,和高中比起来,已经上大学的他们竟然一点也“不自由”。

  孙敏解释说,由于学校处于新建大学城,每天晚上都有刷卡要求,周末外出需要向系里申报,管理特别严格……“就像被封锁在一个围城里一样,像一个小高中,虽然是为了安全起见,但还是有些束缚,大学不应该是环境自由、精神也自由吗?身边同学都不太认同这种管理模式。”

  “80%的学生都挺嫌弃这个学校的。”在李欣看来,学生感到的“不自由”很大程度上是高校“重管理、轻教育”的理念造成的。

  她举例说,她所任教学校的毕业典礼只挑选部分学生参加,在正式活动之前要彩排三次,“学生代表上台拨穗,谁站在什么位置、面对的是谁都要排练得很清楚”。

  “其实场地是能够装下所有学生的,但学校一定要把学生都掌控好,因此很大一部分学生无法参加自己的毕业典礼” ,李欣说,“学生们想穿着学士服拍张照片留念,老师就喊:你们都别拍了!学生们连欢呼都没有欢呼,典礼结束就把学士服还了。”

  在她所任教的学校里,“不出事”似乎是学校的终极追求。

  张强也提到,不少老师监考时都能发现夹带“小抄”的学生,可几乎都是简单提醒一下,也不会抓出来,“怕出事”。

  李欣无奈地说:“以前也确实出过一些事情,学校都怕了。没有跳楼的,没有出事的,就可以了。”

  刚当上老师不久的李欣,原本准备“大干一场”的锐气正在被沉闷的校园氛围、提不起精神来的学生一点点消磨掉,“大部分人过一天是一天。他们对找工作的态度是到时候再看着办,目前很少有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地做一些规划。”

  “这种现实让他们对大学该做什么并没有清楚的定位,我更希望他们该愁的还得愁,该紧张的还是得紧张,不然空有文凭,以后的路会越来越难走。最年轻气盛的时候还是该奋斗!学生自己要调整,学校教育也要反思。”张强很同意那句话,“逃离梦想或者没有梦想的学生别总困在现实的环境里,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热点资讯
精彩推荐
出行指南针
每日能量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