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教育 > 教育新闻 > 正文

推进中职课改,该从哪里发力?

发布时间:2017-02-14 10:11:25  |   来源:中工网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DH011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正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并已取得明显成效,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注入了活力。但是,课程改革是一个渐进、不断深入的过程,需要沿着一定的逻辑路径回归式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正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并已取得明显成效,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注入了活力。但是,课程改革是一个渐进、不断深入的过程,需要沿着一定的逻辑路径回归式地推进,因此需要从整体上思考相互关联的问题,找准发力点。

    从注重课程数量到注重课程质量

    职业教育需要建立丰富的课程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世界不断发生变化,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学习者的自主选择需求逐步增强,这些都需要相应的课程与之对应。丰富性反映了课程的形态与形式要求,课程内涵的实质是质量,从数量到质量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从课程数量丰富到课程质量提升这个过程并不会自然发生。从目前来看,有质量的课程主要通过以下路径产生:通过选择形成,即通过学生自主选择,逐步淘汰部分课程,留下有质量的课程;通过优化产生,即通过课程实施与改进,不断优化课程的内容与实施方式,生成有质量的课程;通过“种植”实现,即基于先进理念,开发引进高水平的相关课程,并进行适度改造。

    如果站在课程体系的全局看,就会发现这是一个提供、引导、选择、约束的过程。首先建立丰富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体系,适度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选择,不断把学习者约束到最有质量课程学习的过程当中,由此完成学习者个体与课程之间由数量到质量的“匹配”。

    从基于教师特长到基于学生需求

    课程建设要依据学习者的需求,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职业学校往往依据教师特长开发课程。在课程改革的某一阶段,这样的课程开发策略有一定的合理性,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发挥教师主动性,通过课程开发实践提升教师能力。

    当学习者需求与教师特长之间不一致时怎么办?其一是引进企业课程,教师如果在课程建设方面有什么局限性,往往是企业经验的缺失,可以说引进企业化课程是课改深入的关键,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已经提供了比较好的经验。其二是引进教师,对于职业教育而言,一些专门性的技术与技能存在于“个体”中,很难显性地在教材中呈现,引进一位有专长的师傅就是引进一门课程。其三是让学习者“自己满足需求”,学校提供课程的时间与空间,让学习者“在做中学”,各类基于真实任务的工作室、社团等都是类似的课程载体。

    本质上,学生的需求很大部分指向能力与素质发展,这样的需求难以通过显性的课程直接实现,因此在课程改革深化过程中,学校必须主动预留课程时空,把课程时空留给企业、留给有专长的师傅、留给学习者。

    从关注内容建设到关注过程管理

    课程质量是在课程管理中提升的。当前职业学校课程建设的主要关注点还集中于课程的内容与呈现方式上,课程的开发注重教材文本,重视相关资源的建设。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需要更加注重课程的过程管理与评价,并通过管理与评价机制的建立,不断提升课程与课程实施的质量。

    这样的课程管理至少涉及两个大的方面。一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什么样的课程好?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就会有比较明晰的判断视角,那就是学习者高度投入与参与的课程、学习者获得深度体验的课程、学习者获得高阶产出的课程。二是关注课程的自我管理,必须在课程实施中引导学生管理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习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促进思维品质与素养的提升,这也是课程改革追求的根本目标之一。

    课程需要向过程管理要质量。教师管理课程能使课程不断得以优化;学校管理课程能引导课程最终服务于学习者的成长;而引导学生管理学习本身,更会全面促进学习。

    从追求形态丰富到致力课程整合

    按照后现代课程观的标准,课程的第一大特性是丰富性,包括内容、形式与数量等多个方面。但是光有丰富性不够,丰富只有在关联的情况下才有意义,即内容与内容之间、形式与形式之间存在逻辑关联,这就要求课程之间进行有机整合。

    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其要培养的是有专门能力与较好素养的劳动者,因此在课程整合过程中必须始终关注能力与素养。一是与专业领域相关的能力,需要通过一组核心课程来实现。核心课程指向能力培养,在形式上必须是理实一体、做中学的课程,整合就是要把原本处于分离状态的理论与实践性课程关联起来,打通不同课程之间的界限,减少课程的门类与数量。二是指向职业精神培养的素养类课程,这类课程很难通过基于教材与课堂的教学显性化实现,它的必然载体是活动,因此职业学校需要通过隐性课程,将它融于教育教学及管理活动中,通过文化层面的追求,弥散于整个教育时空,使之无时无刻不对学习者起作用。

    课程整合实际上是推进课程改革最艰巨的任务,它的本质是在课程丰富性的基础上加以聚焦,即把课程不断聚焦到最有价值的学习上来,使学生最需要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得到培养。

    从政策外部驱动到主体内部驱动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通过政策推动是一种高度有效的做法,可以将先进理念、先行经验快速注入到改革行动当中。但持续的改革推进,最终依赖于主体的自我驱动,即学校按照自己的价值追求,不断将改革推向纵深。

    实现学校的内部驱动,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进行尝试。一是增强职业教育的开放性,以开放促改革,通过提高职业教育对外部“市场”的开放度,有效促进职业教育内部改革。二是扩大学校办学的自主性,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改革的形态会更加复杂、精细,只有扩大办学自主性,课程改革才会有确定的方向。当前尤其需要充分发挥校长的作用,激发每一位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

    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需要各方面的力量驱动。外部驱动是为了激发和唤起内部的力量,这种转化的关键是唤起主体意识,即逐步让学校成为改革的主体、教师成为课程的主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作者朱孝平,系浙江省金华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浙江省特级教师)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