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常州工学院第21届校园读书节活动启幕,为期近两个月的校园读书节以“经典咏流传、阅启新征程”为主题,通过阅读分享、名家讲座、诵读大赛等多种方式,激发广大师生阅读兴趣,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师生以书为伴,创建有特色的书香校园。目前,该校读书节已经举办了21届,以校园读书节为载体,打造育人空间,建立育人平台,整合育人资源,扩大育人路径,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育人共同体。
从“藏书人”变为“荐书官”,提升图书信息服务的主动性。学校图书馆管理模式逐渐从传统单一藏书模式转为更加新颖多样化的荐书模式,特别是在阅读推广、读书分享、红色文化宣传、科研能力提升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育人活动。当前,师生读者需求更加多样化、具体化,他们对文化育人、科研育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等都有很大的需求,这也为图书馆构建以读者需求为基础的育人服务体系提供了基础。
丰富育人内涵,提升校园读书节活动的有效性。弱化读书节作为“节日”“活动”的一过性,突出教育和引导作用,着重在坚定理想信念、加强综合素质培养、增强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丰富育人活动内涵,避免育人服务活动流于形式。创新育人活动形式,根据师生读者的专业特点,结合现代化传媒手段,开展诸如主题展览、读书分享、阅读沙龙、创客空间、文创设计、新生体验等形式新颖,易于激发师生参与热情的育人服务活动,令师生在享受图书馆育人服务的同时有所收获,真正达到育人的效果。
加强协同合作,提高阅读推广人才队伍建设水平。设置育人服务的专职岗位,定期开展专业性教育培训,培养专门从事育人服务工作的专业型人才,保证育人队伍的专业性;不同部门之间,加强馆员协同合作的意识,避免出现育人服务工作碎片化、各部门工作不均衡的现象,增加育人服务工作交流的频次,集中交流探讨图书馆育人服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另外,教育引导图书馆馆员做好“媒介”的角色,通过各种渠道挖掘育人资源,例如,深入学院邀请不同专业的教师与学生开展学术讲座或者体验式分享,搜索各种网络平台的最新资源等形式,筛选出契合师生读者需求的资源,应用于实际育人工作中,提升育人服务质量。
保障服务成效,完善图书馆育人服务制度。健全领导管理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育人职责,制定符合本部门工作特点的育人服务方案和规划;从馆员角度,根据不同部门馆员的工作内容与个人特点,分层次地激励,并将承担育人服务工作作为工作考核的一项指标,充分调动馆员工作的积极性;从读者角度,建立相应的参与奖励制度,例如,对于育人活动参与频次较高、活动中成绩较为出色的读者给予奖励;分别建立面向馆员和读者的育人成效评估反馈制度,客观地、全面地对育人服务进行评价,并作为进一步深化服务工作的重要参考,更加精准地提升育人服务品质。
推动多方协助,构建全方位育人服务体系。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后疫情”时代,图书馆面临着经费、人员缩减的局面,而师生读者对图书馆育人服务的需求不降反增,育人需求也更加多样化和深层次化。学校切实推动育人服务多方协助,加大图书馆在育人服务方面的人力、物力以及经费投入,保证基础建设,并联合学校宣传部门、文化部门以及多种网络平台,如官网、官方微信、官方微博等,大力宣传图书馆的育人服务;协同团委、学生工作部门等联合开展全校范围的育人服务活动,提升图书馆育人服务的影响力;改变灌输型的育人服务模式,主动探索读者的多样化育人服务需求,充分了解读者需要什么样的育人服务,以读者需求为导向,结合新媒体新技术,有的放矢地构建以读者需求为基础的育人服务体系,提高育人服务的实效性。
产教融合、校城一体,推动育人资源向驻在地渗透。学校图书馆馆藏中外文纸质图书近150万册,涵盖文史、理学和工学各个学科门类,图书专业性较强,与学校所在的常州市新北区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形成很好的互补。长期以来,学校与所在的常州市新北区产教融合、校地一体,协同发展、共荣共进,特别是在校地图书馆共建方面,前些年开创了国内较早的“校地合一”图书馆模式。如今,新北区图书馆已经独立运行,校地两方图书馆就共同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共同开展图书馆员交流与培训、共同开展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等达成共识、结成联盟。目前,学校图书馆与新北区共同搭建起图书资源检索和借阅平台,为广大市民读者开通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资源借阅服务,实现校、地图书馆的资源共享、通借通还,构建跨系统的图书馆文献共享模式,盘活区域范围内的文献资源,促进知识流动和思想创新。(图文/毛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