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镇江教育现代化的新要求,面对人民群众对镇江教育发展的新期盼,镇江教育系统按照“对标苏南、总体领先”的思路,认真审视镇江教育的来时路和脚下路,找准镇江教育主攻点,积极抢占教育制高点,扎实推进现代化教育强市建设,奋力书写江苏教育现代化“镇江答卷”。
一、勇担“为党育人”之责,在深学细悟中坚守初心使命
一是从政治上看教育,把牢办学方向。我们办的是社会主义教育,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要求,关乎教育的性质,关乎教育的兴衰成败,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党的领导首先是方向上的领导,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抓党风、严党纪、促行风,把牢镇江教育思想之舵。
二是从民生上抓教育,站稳人民立场。“人民满意”既是教育强国建设的根本评判标准,也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追求,要始终把实现好、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享有适合的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拥有出彩的机会,促进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三是从规律上办教育,理清发展思路。教育现代化的实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推动人类社会全面进步。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我们经历了以改善办学条件为主要任务的乡镇教育现代化、以提高办学水平为主要任务的苏南教育现代化,走过了一段极不平凡、极不寻常的历程,全市教育现代化水平居全省第二。实践证明,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道路是正确的。面对“十四五”发展规划,面向2035远景目标,我们将一如既往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核心任务,把新发展理念作为根本遵循,把“优化服务、回归本真、改革创新、幸福师生”作为基本路径,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二、辨清“镇江教育”之势,在对标对表中增强发展定力
踏上教育强国建设的新征程,面对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我们将着眼大局大势,积极迎接挑战,认真审视镇江教育的来时路和脚下路,找准镇江教育主攻点,抢占教育制高点,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镇江教育。
一是客观看待成绩,坚定信心不动摇。近年来,镇江按照“对标苏南、总体领先”的思路,始终聚焦“发展质量”这一核心,实现了各项重要监测指标、各个学段育人质量位居全省前列;始终围绕“改革创新”这一动力,取得了执行性改革从点到面的突破、条件性改革从单一到多样的突破、探索性改革从补短板到创品牌的突破;始终紧扣守好“教育公平”这一底线,资源供给、师资建设、技术配套等服务保障实现“三个提升”,镇江教育进入到以高质量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对此,我们始终认为,越是形势向好、越要保持清醒,越是承平日久、越要居安思危,越是出色出彩、越要主动作为,积极推动教育水平、教育效果、教育内涵优质发展。
二是充分认清形势,正视问题不放松。一切过往,皆为序章,面对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镇江教育现代化还处在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压力还很大、任务还很重、困难挑战还很多。比如,“双减”之后,家长对发展素质教育、学校课后服务供给质量、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意愿更强烈了;比如,现行学科教研模式、课堂教学形式、学生评价方式等已不能适应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化综合改革、重构教育生态的呼声更强烈了;比如,随着城镇化发展、人口和社会结构变化,群众对城乡教育布局结构和资源配置的期盼更强烈了。对此,我们也在不断反思,“走在前列的要求是什么”“我们的差距在哪里”“下一步怎么干”,并利用主题教育契机,组织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大讨论,开展“强国建设、教育何为”研讨交流,打造“镇教先锋说”线下学习载体和“书记微党课”“校长微论坛”“党员教师微感悟”三微交流平台,进一步理清了形势任务、厘清了思想困惑、研究出台了一系列对策措施。同时,坚持落实“四下基层”制度,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动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工作落实在末端。
三是锚定目标任务,主动作为不懈怠。我们对照全省“公平共享、全面多样、适合契合、卓越创新”教育先行示范高地建设目标和中国式现代化镇江图景,努力推动现代化教育强市建设。概括起来,就是“2345”四个方面内容。2即立足“两个大局”:中国式现代化镇江新实践大局、镇江教育现代化建设大局。3即坚持“三个路径”:以加强党的领导为统领的发展路径,以深化综合改革为抓手的创新路径,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的服务路径。4即聚焦“四个目标”:高效能教育治理、高品质学校建设、高素质队伍培养、高标准育人质量。5即突出“五个重点”:党建引领、综合育人、优质均衡、强师赋能、深化改革等五个重点工作。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奋力谱写教育强市新篇章。
三、汇聚“镇教先锋”之力,在以学促干中展现担当作为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我们相信 “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只有干出来的精彩”的箴言,下大力气推进“镇教先锋”团队建设,引导督促镇江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上下功夫、在执行上铆足劲、在效能上见真章,推动形成敬业乐教、大抓落实、争先进位的浓厚氛围。
一是固本强基,建强战斗堡垒。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只有每个基层党组织和每名党员都树立强烈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党的执政基础才会坚如磐石。基于以上认识,去年8月份,镇江市教育系统全面启动“党旗‘镇’红、镇教先锋”工程,围绕“强组织、强队伍、强担当、强制度、强保障”五强目标,拉开了未来5年以高质量党建助推现代化教育强市建设新篇章。去年以来,以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为抓手,推动组织双向融合、队伍双向培养、活动双向互动、人才双向引育,实现了全市中小学(包括民办学校在内的)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把战斗堡垒建得更强。
二是引领带动,打造品牌矩阵。擦亮“党旗红”。组织“学习党的二十大、镇教先锋建新功”系统活动,深化“镇教先锋”团队和26支分队建设,通过挖掘一批、培育一批,努力打造有影响、有示范作用的 “镇教”字号品牌矩阵。近年来,创建的“仁爱党建”“灵动党建来敲门”“行走的党徽”,都取得了不错的社会反响。共建“大思政”。持续推动“1+2+4+N”大中小学思政工作联盟建设(即1所高校、2所中学、4所小学、N个家庭或社区为共同”),举办大中小学思政教师同备、同上、同听、同评一节课,引导青少年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奏响“暖心曲”。为遏制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问题多发趋势,镇江市教育局在全省率先推行“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的育人方式改革,发挥所有教师的智慧力量,落实全面的关爱疏导工作。同时,在社会层面开展校企合作、社区共建、扶贫帮困、助学解困、援藏援疆援陕等五大类暖心活动,提升镇江教育温度。
三是抓纲带目,提升育人质效。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推动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非一时之功、一级之责、一校之力,必须上下联动、协同发力,建设专家治学行政服务合作共赢的教学管理新模式。高水平抓好学科中心重建。秉持“回归本真、幸福师生”的教育理念,坚持以教育为中心,推行学校学科中心重建,强化教科研体系建设,促使教师回到学科研究中去,回到学科专业发展中去。高质量做好研学课堂重构。镇江是“双减”工作省级试点市,为实现“学生作业减负”“课堂教学提质”双重目标,我们广泛推行研学课堂,对教学目标、教学评价、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作业管理等教学要素进行重构,强化教与学的规范执行与督查,重塑教学生态。高效能开展教研组发展性评价。出台镇江市教研组发展性评价方案,开展市、县两级优秀教研组(备课组)评选,推动实现“育人水平”“课堂质态”“教师素养”三提升。高标准推行高品质学校建设。出台《镇江市高品质学校评选标准》,聚焦师生发展现状,通过材料评审与实地检查、终结性评估和随机专项性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市、县两级高品质中小学校创建,引领学校内涵建设,优质发展。(文/镇江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 王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