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劳动教育搬到田间地头,不但有专业的“劳动教育导师”讲解授课,还参与劳作活动,体验高科技种植乐趣。近日,由宜兴市培源中学、芳桥街道“新星向荣汇”新阶层人士联合会共同设立的培源中学劳动实践基地在经开区(芳桥街道)后村村童心生态家庭农场正式揭牌。
宜兴市团市委副书记张峥、宜兴市教育局德艺科副科长张俊、芳桥街道团工委书记杨欣悦、后村村党总支书记蒋锡君,以及培源中学的部分师生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
近年来,芳桥街道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风尚,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营造出健康幸福的成长环境,不断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因地制宜开辟“动”手新空间
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劳动资源优势,用活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因地制宜创新劳动教育形式。据了解,培源中学劳动实践基地将结合学校特色,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劳动实践能力为教学目的,将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紧密结合,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注入“劳动价值”力量。
童心生态家庭农场负责人申小峰介绍,该农场成立于2017年9月。在240亩的农场田园中,有稻鸭共作模式为主的生态稻米种植区,以及种植草莓、葡萄、火龙果、樱桃、小番茄等生态农作物为主的大棚休闲采摘区。以绿色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理念为指导,该农场与镇江农科院、扬州大学等院校协作互动,并深入社会实践探索,“让更多的中小学生感悟现代农业的发展魅力”。
“劳动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本上,需要更广阔的场所空间。”培源中学党支部书记蒋国峰表示,该校校名以著名科学家周培源先生的名字命名,校训为“源本求真”。通过建立劳动实践基地和开设劳动实践课程,让青少年在劳动中成长,在劳动中求真,在劳动中创新。
资源整合注入成长内“动”力
丰富文明实践活动,提升文明实践阵地效能,激发青少年成长的内生动力,需要“输血造血”紧密结合,整合各类资源盘活下沉。
目前,由于场地、设备等因素,劳动教育开展并不顺畅。同时,部分家长、老师的过度代劳,导致学生劳动价值观、劳动习惯、劳动技能等素养偏低,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差、抗挫折能力弱的现象比较普遍。
在此次启动仪式上,申小峰被聘为“劳动教育导师”,“宜兴市优秀共产党员”陈朗然还现场为学生们上了一堂农场里的思政课。
多样化、高素质、创新型的劳动导师,是开展高质量劳动教育的重要资源。宜兴市教育局德艺科副科长张俊认为,通过专业劳动导师的指导和熏陶,能够使学生理解和形成正确的劳动观,自觉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不分贵贱的深刻内涵,从而尊重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和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
他希望,能有更多的社会力量和资源加入到实践活动中,“夯实新时代青少年文明实践的基石”。
提质增效激发育人新“动”能
此次启动仪式结束后,培源中学的师生们还化身“种植家”,一起在田间亲手种植马铃薯。挖坑、栽种、培土、浇水……师生们热火朝天、积极踊跃,每一道工序都完成得细致入微。
蒋国峰说,劳动实践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以劳育德”——以劳动培养勤俭、合作、礼让、担当四大精神,服务立德树人;“以劳启智”——以劳动教育助推探索探究、观察发现、创新创造、理论联系实际四大能力,服务智慧培养:“以劳健体”——以劳动锻炼协调、灵活、力量、耐力四大素质,服务体育教育。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主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生力量”。近年来,芳桥街道不断探索、完善劳动教育实践体系,因校施策,创新开展校本化劳动教育课程,引导青少年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青少年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提质增效。在下一阶段,芳桥街道将继续加强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拓展实践活动项目和载体,进一步促进乡风文明与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图文/景美玲 曹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