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心化春雨 倾情撑蓝天 ——记海安市城东镇延寿小学于九军老师

2019-09-26 13:15:44| 来源:中国网•东海资讯| 分享到: | 字体:
链接已复制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城东镇延寿小学于九军老师的真实写照。二十一个春秋,他把人生的脚步驻足于乡村教育的热土上,兢兢业业地工作,用淳朴的心灵、满腔的热

  中国网·美丽江苏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城东镇延寿小学于九军老师的真实写照。二十一个春秋,他把人生的脚步驻足于乡村教育的热土上,兢兢业业地工作,用淳朴的心灵、满腔的热血书写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光辉篇章。他先后被评为省市优秀指导老师、省市优秀学员、县骨干教师、县德育联盟先进个人、县优秀学习型个人、县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县优秀班主任、镇学科带头人、镇十佳师德标兵、镇优秀党员、镇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等,受县政府嘉奖2次,记三等功1次;2015年被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授予“中国名师联盟•希望工程园丁奖”光荣称号;2019年第35个教师节,被海安市教育体育局评为“最美乡村教师”;个人事迹先后在红色思源网、海安县教师节事迹报告会、海安市电视台等媒体上宣传报道。

  敬业篇:乡村教育献青春

  1998年,他从如皋师范毕业,分配到延寿小学任教。这是海安市唯一的一所村小,位于李堡、大公、城东三镇交界处,规模小、条件差、教师少、课务重,许多年轻教师来这里总是干不到几年就走人了。面对同事一个个调进城,走进镇,他不为心动,却选择了坚守,一干就是十九年。因落实教师交流政策,2017年7月他被交流到西场小学任副校长,今年7月两年期满他毅然又返回到延寿小学。不少同事都责怪他:“脑子进水了,大好的机会,走了怎又回来啦?去想想办法呗……”他总是淡淡一笑:“搞教育在哪都一样!”二十一年来,正是基于对乡村教育事业的热爱,他始终坚守着这片土地,默默地辛勤地耕耘着。

呕心化春雨 倾情撑蓝天  ——记海安市城东镇延寿小学于九军老师

  村小,人少事多。在这里,他成了“万事管”。他一直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曾担任过班主任、少大辅、教导主任、校长助理,现在既是语文教师,又是副校长兼教导主任,既是教育装备管理员,又是继续教育联络员,既是学籍管理员,又是学校宣传员……在西场小学交流期间,他也任教一个班语文,还要负责教学、科研、德育、安全、法治、创文等工作。繁重的事务工作缠于一身,他总是任劳任怨,毫不懈怠,整天看到的是他那忙碌的身影,甚至有时忙到半夜才回到家。他为了不耽误学生们的语文课,每天放学后,总是带着教科书、学生作业本回家,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批改作业,总要工作到深夜才休息。在学校,他还是个“百搭”。哪里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安全员无人做,我顶上;食堂会计缺人手,我也补;图书室少管理员,我来扛;教师病了请假,我来代;校园网络出故障,我来修……”这些话语经常挂在他的嘴边。记得2003年11月,他任教毕业班语文,崔凤兰老师因腰椎膜间盘突出做手术,三年级语文无人来教,他主动承担起教学任务,学期末两个班语文均名列镇前茅。他的付出,没有白费,学校所取得的各项成绩与荣誉,无不浸透了他的汗水。

  二十一年来,他都是这样勇挑重担,每天总是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校,不知放弃了多少个双休日,熬过了多少个通宵。他无愧于学生,无愧于学校,却有愧于自己的家人。为了工作,他没有因私事请过一天假。在父亲身患肝癌住院治疗到去世的近一年里,白天没有陪伴一次父亲,他总是夜晚驱车去县城医院照顾父亲,至今令他深感遗憾的是父亲在临终时都未能见上一面。尽管如此,在父亲眼里,他是孝子;在同事心中,他是表率。

呕心化春雨 倾情撑蓝天  ——记海安市城东镇延寿小学于九军老师

  2012年延寿小学教师团队被南通市宣传部、教育局评为“感动南通•优秀教育群体”,他就是其中一员。2015年9月,在海安县教师节优秀教育工作者事迹报告会上,宣讲团以“呕心化春雨 倾情撑蓝天”为题对他的事迹作了宣讲。2015年10月,海安电视台以“坚守村小用爱托起希望”为题在“民生热线”栏目作了人物专题事迹报道。2017年9月,他的典型事迹被海安县老促会教育分会推荐到“红色思源网”的“老区模范人物”一栏上宣传报道。

  关爱篇:班级管理奉爱心

  二十一年来,他把点点滴滴的爱,都无私地倾注在孩子们的身上。为了丰富课余生活,他带领孩子走进田野,摘桑养蚕,种菜拣稻;走进梨园,赏花梳果,修枝品梨;走进厨房,炒菜做饭,拖地洗碗;走进社区,送温暖,访名人……为了改变班级面貌,他每接到一个新班,开学第一月都要将所有的孩子家访一次,与家长沟通一番。放学后,他总是拖着疲惫的身躯穿梭于乡间小路,回到家中,有时饭菜早已凉了。

 

呕心化春雨 倾情撑蓝天  ——记海安市城东镇延寿小学于九军老师

呕心化春雨 倾情撑蓝天  ——记海安市城东镇延寿小学于九军老师

  2011年所接的三年级,班中留守儿童高达一半,其中王周城同学的父母远在美国打工,九周岁的他只能由爷爷奶奶照顾,由于长期没有父母的家庭影响,加之爷爷奶奶的“隔代亲”,养成了严重的“惰性”,成绩极不理想。于老师了解到这一情况,便充当了“代理家长”,让他生活在一起,每周二让他与父母视频对话,这让孩子也感受到温暖的亲情。渐渐地,他变得勤快了,成绩进步了,还成了校园“十佳留守儿童”。

呕心化春雨 倾情撑蓝天  ——记海安市城东镇延寿小学于九军老师

  对于班上的随读生、残疾儿童,更是关爱有加。2006年,随读生储小康,头发蓬乱,浑身邋遢。于老师却有着女教师一样的细心、耐心,给他洗头,为他理发,帮他剪指甲,收拾得干干净净,利用课余时间为他“开小灶”,帮他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最终毕业会考成绩达优秀,现在每逢教师节他都会寄来一束鲜花表示感谢。

  2013年濮尊国同学患肌肉萎缩症,四肢无力,行动不便,他主动背濮同学上楼、下楼,课后背濮同学上厕所,中午背濮同学去食堂。后来由于病情加重,无法行走,只能在家休养,他便主动送教上门,一周2次,从不间断。他就是以自己真诚的爱心,如春雨般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

  2017年他所在的六(1)中队被评为“海安县少先队红旗中队”;2019年他所在的六(2)中队被评为“海安市少先队红旗中队”。

  业务篇:教学科研高成效

  记得刚踏上教坛,初出茅庐的他有的只是一腔热情,教学毫无门路,于是虚心地跟着指导老师周军主任不断地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之中,听课、试上,再听、再上……第二年,他就接手周主任的班,面对同学们一双双求知的眼睛,他告诉自己要做一盏明灯,引领孩子们心灵启航。课堂教学中,他始终抱着学习的态度,向前辈求教,向书本学习。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他也积极投身于课改活动中,及时调整师生关系,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师生双方平等互动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他还放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读出问题,读中感悟,合作交流,学会评价,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他从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对于后进生,他细心捕捉他们的“闪光点”,进行表扬,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记不清,有多少次,他顶着头上的星星,迈着沉重的步伐,敲开了家门,迎来了家人埋怨的目光;记不清,有多少次,他反复地修改着手中的教案,和同事争得面红耳赤,迎来了同事不解的目光……在“小班化教学”“生本教育”“十二字方针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等一系列的课改浪潮里,他积极参与着,先后聆听了许多特级教师的示范课,曾为孙双金老师把孩子上得“小脸通红、小手直举、小口常开”而深深折服,为窦桂梅老师能歌善唱、严密的教学构思而真诚鼓掌……他还积极参与各级教学研讨活动,学而致用,投入实践,不断摸索,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地得于提升。他多次在县、镇、校中上公开课、做讲座,在县镇的优课评比赛中,多次获得一二等奖,所教语文学科成绩一直名列全镇前茅,利用课余之际辅导学生写作,组织社员参赛,捷报频传,投稿踊跃,油墨飘香。2018年在海安市“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优秀课评比中荣获一等奖。2011年,陈雨萌、崔峥嵘同学在江苏省第三届中小学网络读书活动中分别荣获小学组银奖和铜奖,他也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2011、2015年,他两次被评为海安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

呕心化春雨 倾情撑蓝天  ——记海安市城东镇延寿小学于九军老师

  随着教改之路的不断深入,他觉得仅仅做一名教书匠不行,应该做一名研究型的老师,这才是永葆教师活力的有效方法。于是针对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学校班级实际情况及师资力量的现状,积极参与组织课题研究。2015年,他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市级“十二五”科研课题《农村小学“生本作业”的研究》《基于积极语用的小学活力语文教学实践研究》的研究,均已顺利结题;2014、2015年县级个人微型课题《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小学语文中高段词语品读的实践研究》也顺利结题。2017年,他主持申报的“十三五”市级科研乡村教师专项课题《关注细节提高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省教育学会科研规划课题《微课在农村小学教学中的运用》、2018年县微型课题《基于微课的高年级习作教学课例研究》均被立项,现已到了结题准备阶段。

  近五年来,他在语文、电教、德育、教学管理等方面通过理论、实践、反思、再实践,不断摸索,写出了不少教育心得。他所撰写的论文《迟开的花儿别样红》《基于生本理念下的语文作业设计》《低年级开放式教学之我见》《词语作业的创新设计》《微课,让语文教学更精彩》《微课资源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开发应用》等6篇论文发表在《现代特殊教育》《小学教学研究》《语文天地》《基础教育论坛》上。此外参加江苏省中小学优秀教育管理论文、“行知杯”征文、班主任论文、课件评比等各级各类征文竞赛获奖达32人次,仅一等奖就达10次。

呕心化春雨 倾情撑蓝天  ——记海安市城东镇延寿小学于九军老师

  作为教育、教学、科研的佼佼者,学校里的很多年轻老师既想拜他为师傅,又害怕拜他为师傅。跟着他,有得学,因为他会毫无保留地教,而跟着他,又受不了,因为他的勤奋,很少有人能跟上他的节奏。2009年,与王纯老师结为师徒,互相听课磨课,精心指导,让王纯老师在教育之路上茁壮成长,成为延寿小学的教坛新秀,先后有10篇论文获奖发表,被评为“县优秀班主任”“县优秀少先队辅导员”。2017年,与孙小婷老师结为师徒,徒弟业务素质高,肯钻研爱学习,不到两年时间教学技能快速提升,2019年参加市镇小学语文教师优课评比均获一等奖,多次在校内上公开课,7篇论文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

  于九军老师虽然只是教育工作者队伍中的普通一员,但他热爱教育事业,和千千万万个教育工作者一样,领悟了耕耘的艰辛,更品尝了收获的喜悦!“呕心化春雨,倾情撑蓝天。”他将用自己的双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撑起乡村教育的广阔天空。(薛峰林)

【责任编辑:许蓉】